
允许一切发生09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和接受
允许自己偶尔的失控、崩溃、脆弱,允许给自己一些时间调整、放空、松弛,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本篇共 21段,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愿你乘风破浪,跋山涉水,
也愿你浪漫一生,细嗅蔷薇。
我们都曾针锋相对,抑或敬而远之,终将泪流满面
1.
无用,却有心
冬末春初,我事业遇到瓶颈,家里也不太平。
老人体弱多病,输液、住院是家常便饭,医院成了第二个家。
母亲正是更年期,常失眠、梦魇、冒虚汗,脾气也总是不好。发信息给我,多是嗔怨。
我早熟,多年来承担母亲的情绪,倾听、背负、决断,以为己任。
在香港阴雨濡湿的回南天里,咀嚼她的长吁短叹。和母亲视频聊天的时候,看见镜头对面的她脸色蜡黄,神情疲倦。
我说:“走吧,去三亚。”准备好两人全部行程的机票,订好酒店,做好攻略,我轻装启程。母亲在北,我在南,各自抵达。
做了很多年的独行背包客,尚极简,在机场望见瘦小的母亲拎着鼓鼓囊囊的大包小包,霎时又恼,又无奈。
箱子里多是备给我的,无用,却有心。
2.
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在圆通宝殿,母亲虔诚跪拜,叩三首,鞠三躬。
“你许什么愿啦?老都老了,心底还有大愿望。”我打趣她。
“我黄土埋半截,能有什么大愿望?盼能许你一个好前程罢了。”妈妈说。
“好前程。”我默念。
前程何处?我常扪心自问。
我在18岁的青春期,从不迷茫。那时流行读笛安的书,同是太原人,她写:我的故乡的孩子都在为外面的世界努力着。
我同意。
高考,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都是重生。重新选择城市,重新选择人生。
3.
吃醋长大的发小,考到川大,目前最擅长的竞技是打麻将,且无辣不欢;终日饱食面条、花卷、馒头的闺蜜,在深圳读博,现在的人生信条是:无论吃了多少山珍海味,缺了一碗米饭,就不能算“吃饭”。
而我,在岭南读本科,之后又到更遥远的香港、温哥华。
从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故乡,便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我18岁时,目光坚定,态度坚决,要去远方闯荡。可是如今,一个人闯荡了五六年,我迷茫了。回家,还是留下?
此地鲜衣怒马,熙熙攘攘,光怪陆离;彼处柴米油盐,粗茶淡饭,偏安一隅。
只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家和爸妈,我放不下。
4.
她只剩下唯唯诺诺的依赖,一如当年的我
离开三亚那天,母亲归家,我回香港,她先乘飞机。
我们在不同的柜台排队等候,我办好托运,去送她。
她却排错了队,火急火燎地赶往另一柜台。
过安检时,广播已催促登机,母亲急得满头大汗,奔向紧急通道。
或许是更年期的缘故,她总是冒虚汗、易激动,常年失眠。
望着她白了七成的头发,我的心像刀滚过似的疼。
母亲手忙脚乱地过安检,又被凶巴巴的地勤喊回去,重新掏出包里的充电宝。
过了安检,母亲匆匆跑向登机口,也没顾上回头看我一眼。
那一霎,我恍然觉得,母亲老了。
5.
想起10岁那年,我第一次坐飞机,去大理。
着急去洗手间,却听到飞机上广播响起:“飞机开始降落,洗手间暂停使用。”
我坐在座位上,小小的人儿,用小手抹眼泪,也不敢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