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11】
读物本·隋炀帝和隋明帝 杨广为何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谥号 無極整理
作者:無墨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联系作者】读物本 / 古代字数: 11209
17
13
9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世人都说隋明帝开凿大运河耗费民力,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亡国。但是皮日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隋明帝修大运河功在千秋,如果不考虑隋明帝穷奢极欲,那么这个功绩简直堪比大禹。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1-07-30 20:33:47
更新时间2023-08-02 17:17:3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隋炀帝和隋明帝,杨广为何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谥号?

 

無極整理,胸无点墨

 

01

万艘龙舸gě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首著名的唐诗《汴河怀古》是皮日休写隋明帝开凿大运河的事情,世人都说隋明帝开凿大运河耗费民力,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亡国。但是皮日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隋明帝修大运河功在千秋,如果不考虑隋明帝穷奢极欲,那么这个功绩简直堪比大禹。

02

中国历史自来都有长期动荡不安的历程,但是当治世出现的时候中国之强盛也足以傲立于世界之巅。这其中尤其以汉朝和唐朝为代表,所以人们往往以汉唐气象形容中国之强盛,但是我们在看待这些历史的时候也要看到在汉唐之前的奠基者们。在汉朝来说,是秦朝的始皇帝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动乱,为中国统一打下了基础,但可惜秦朝二世而亡,才诞生了强大的汉朝。那对于唐朝来说,因为有了隋文帝杨坚和隋明帝杨广的开疆扩土,一统中国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大混乱时代,才有后期盛唐的风华。但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隋朝虽然经历了三位皇帝,但也只存在了短短的38年。隋朝灭亡之后的唐朝再一次将中国历史推上了另一个高峰,迎来了又一次至今为止都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盛世。

03

但是说到隋朝,就不得不说到隋明帝。与秦二世相比,似乎隋明帝杨广的历史形象在人们心中更为清晰,那就是残厉暴虐,奢侈浮靡,耽于个人享受而不顾黎民之生命。但历史真的是这样的吗?

  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从“隋炀帝”这三个字入手,或者说杨广为什么叫隋炀帝。古代帝王去世之后都会有继任者或者后继朝代的当权者为其选定谥shì号,用以评价此人一生的功过和品德。比如汉武帝刘彻和魏武帝曹操的“武”,描述的是这两位一生戎马倥偬kōng. Zǒng 、军功显著的事迹,威彊敌德曰武。“死于原野曰庄、秉德尊业曰烈”,所以清朝给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校的谥号是“庄烈帝”,这也是描述他自杀于煤山的史实,属于比较客观的评价。但是隋炀帝杨广这个“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

04

《 逸周书·谥法解》对“炀”这个字的解释是“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显然这是很有贬义的,要知道古代谥号基本都是表达褒奖,最次也是同情,只有那些特别过分的帝王才会得到诸如炀、厉、幽、灵这几个字的恶谥。比如周厉王、周幽王、汉灵帝等,所以,显然隋炀帝这个称呼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负面评价。但是这种负面的评价是谁给的呢?其实后来的隋朝第三个皇帝杨侑yòu给杨广上的谥号是“明”,这个字的解释是“照临四方曰明。谮zèn诉不行曰明。”可知这个字微言大义,内涵还是很丰富的,既有褒又有贬。

05 

 那么这个“炀”是哪来的呢?答案是唐朝奉上的!一般来说,古代人的谥号是不会轻易更改的,所谓盖棺定论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唐朝为什么把原本的隋明帝改做了隋炀帝呢?其实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唐朝是起兵夺权兴起的,在古代来说属于谋反,只不过这是一次成功的谋反!但即便再成功,在人们心中对于其统治的合法性都要打一个问号,所以为了表达其统治合法性,贬低前朝帝王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只有将前朝皇帝塑造成一个无恶不作的昏君,自然就可以博得民众对其的认可,从而认为其政权理所应当。而在实施上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难做到。要知道,古代人的信息传播没有今天这么及时有效,所以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皇帝是谁和皇帝做了什么,更没有人关心皇帝说的话是不是真的。所以只要官方塑造出一个残暴、昏庸的隋炀帝出来,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民众的认可。而对于前朝皇帝杨广是不是有描述的那么恶劣,人们是不知道也不追究的。即便是杨广身上没有那么多缺点,也可以炮制出很多“生动”的事例来!更何况,客观来说,杨广确实也有着很多黑点值得被攻击。

06  

那不妨来看看,杨广的这两个谥号究竟哪一个更适合呢? 这就不得不看看杨广这一生究竟都做了哪些事。

首先,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在建立隋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自然能力是没的说的。在隋朝建立之后,他表现得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谦恭谨慎,由此赢得了朝野赞颂和隋文帝夫妇的欢心。当然,这种外在的表现到底是真正的品格还是为了夺取帝位而做的伪装就见仁见智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开皇末年,杨广与太子杨勇的矛盾爆发,杨广进宫争储,隋文帝被迫将其立为太子。

07

后在隋文帝病逝前夕,杨广误将写给杨素请教处理杨坚后事的信函送到杨坚本人手中,恰好此时宣华夫人向杨坚哭诉自己遭杨广非礼,导致杨坚大怒,意欲重立杨勇为太子。但是消息无法传出宫门,杨广已经控制了局势,后不久隋文帝驾崩,杨广即位,又矫诏jiǎo -zhào将杨勇赐死。可以说,争夺皇位这件事是杨广确凿的黑点之一。但是别忘了,经历类似的李世民可是一样获得后代人的尊敬,可谓成王败寇,其实争储之事在帝王之家也不过如此。此一事,足以用“谮zèn诉不行”来描述。

  军事上,杨广在即位前曾参与与突厥、契丹之战事,皆有所获。大业五年,他亲征平定吐谷yù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后又出征高句gōu丽lí。这些事也足以用“照临四方”来形容,所以综上所说,其实隋朝自己给杨广上的“明”字还是比较客观准确的。其中既有批评又有褒奖,不算偏颇。

08  

反观“炀”字来说,“好内远礼、去礼远众”所表达的都是众叛亲离和不尊礼法。虽说隋朝灭亡时民变四起、怨声载道,杨广也是被逼迫致死,但是这就真的算是“众叛亲离”了吗?敢问明朝灭亡时不是这个样子吗!隋文帝与朱由校一样都属于“死于原野”,但为何朱由校的谥号是“庄”呢?而说到所谓“去礼、远礼”,同样夺权的李世民的谥号却是“孝”呢?而“孝”的解释却又是“慈惠爱亲”,杀兄囚父简直不要太讽刺!更何况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还是直接逼李渊退位、亲手射杀了两个弟兄!而杨广之行径尚没有到达这个程度。所以说,谥号为“炀”,对于杨广来说是绝对不合适的。

~~~~~~~~~~~~~~

1

隋明帝杨广(569年-618年),华阴人(今陕西华阴),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mó。

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伽qié罗的次子,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2

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yù浑,三征高句gōu丽lí,因为过于透支使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公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dòng谥为世祖明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余首。 

3

文学才华

  隋明帝杨广爱好文学艺术,曾命臣下将禁中秘阁之书,抄录副本,分为三等,藏于洛阳观文殿的东西厢书库中,又在殿后另筑二台,聚藏魏以来的书法名画。

  隋明帝少好学,喜欢诗文。其文初学庾信。为晋王时,召引陈朝旧官、才学之士柳鈇fū、虞世南等100余人,“以师友处之”(《北史·柳鈇传》),于是爱好梁陈宫体。由于他曾亲历塞上,远征辽东,故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和戎马生活,也有其实践基础。

4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这是隋明帝在西巡时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成为千古名篇。“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明帝之才,实高群下。郑振铎评:“广,虽不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却是一位绝好的诗人”,“他虽是北人,所作却可雄视南士。薛、卢之辈,自然更不易与他逐北。像他的《悲秋》,又像他的《春江花月夜》都是置之梁祖、简文诸集中而不能辨的。又有‘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的数语,曾为秦观取入词中,成为绝妙好词。”

5

王夫之评隋明帝《泛龙舟》曰:“神采天成,此雷塘骨少年犹有英气。”隋明帝《江都宫乐歌》形式上已经十分接近七律,可谓七律之祖。隋明帝的诗歌地位不可小视,他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在百年陈梁诗音靡靡之中,恢复汉民族诗歌的风骨与精神实属难得。可以说他开创了“盛唐之音”那辉煌大气的阳刚之美,“济苍生” “安社稷” 一直是盛唐诗歌的重要精神,他可谓唐诗之祖。《隋书·经籍志》著录《炀帝集》55卷,《全隋诗》录存其诗40余首。事迹见《隋书》本纪。

6

 隋明帝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亡国之君,多被毁誉。他“好学,善属文”,并写得一手好诗。其中较有名的有《春江花月夜》二首。

  隋明帝开汴渠时曾作《水调歌》,流传千古。

凡读过诗文的人,几乎都知晓唐代张若虚写有名篇《春江花月夜》,但少有人知道杨广在张若虚之前早就写有《春江花月夜》。这诗题原为陈后主所创,但原词早已失传。杨广曾以此题作曲。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