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原序
一
关于演员的技巧,我以前一直想写一部多卷本的书,就是以我名字命名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引言已经写好,就是已出版的《我的艺术生涯》。该引言可以作为这套书的第一卷,第二卷是《演员自我修养之内部体验》,就是您手里的这本书。至于第三卷,我最近已经着手续写了,我在里面着重讲述《演员自我修养之外部体现》。第四部的专题是《演员创作角色》。
我似乎应该同时提供一套我建议采用来练习的习题集,并作为这套书的附录,但我认为主线是这一巨著的编著,它才更加重要,更需要尽早完成,而出版习题集的工作将使我不能全神贯注于斯,于是我决定先不管它,等“体系”的主要原则全部写完之后,再着手开始。
二
我写作此书以及此后所有的书时,都不苛求具有科学性,而是希望能够指导实践,它们尝试表达的东西,都是我长期以来作为演员、导演和导师的经验总结。
三
在这本书中,我自己在实践中以及学生和初涉表演的演员使用了什么术语,我就直接拿过来,没有一个术语是我捏造的,他们在创作中有了什么感觉,就当场给出口头定义,这是一些有价值的术语,因为初学者喜欢并能理解它们。
不要寻找这些术语的科学来源,那将白费工夫,因为戏剧词汇是专属于戏剧行业的,我们演员有自己的行话;戏剧生活本身是怎样的,这些行话就是怎样的。虽然我们确实也使用“下意识”“直觉”等科学词语,但不是在哲学意义上使用它们,而是在最简单的通用意义上使用,不使用严格科学的词语,错不在我们,因为没有一门专门研究舞台创作领城的科学,因而我们实践所必需的词语是科学所提供不了的。我们要解决难题,还是得用自己常用的一套说法。
四
如何唤醒本性,如何唤起下意识的创作,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要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本书最后一章将论述这一点。这一部分内容应当引起特别注意,因为它包含着创作与整个“体系”的实质。
五
对艺术的讲解和探究,要使用平实的语言。如果说话让人难以理解,会让学生望而生畏;这种话不能直指心灵,只能刺激大脑。下意识在我们这个艺术流派中是相当重要的,但如果在创作过程中说费解的话,演员的下意识及情感,就会被理智压下去。
可是,很难在复杂的创作过程中只使用平实的语言,似乎只有特别具体甚至笨拙的文字才能表达出难以把握的下意识感觉。
鉴于这些前提,我必须找到一些独特的形式来写这本书。读者需要透过文字明白我讲述的东西,这些形式在这方面必须是有益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我打算列举出具体实例,还有就是描述学生的课堂炼习和小品。
读者固有的审美如果被激活,读者活跃起来,进而通过我的文字明白了创作与技术基础的实质,就说明我的这个方法赛效了。
六
此书所涉戏剧学校和人物纯属虚构,
编写所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工作,我早就开始了。出书并不是我做笔记的最初目的,我只想以这种形式帮自己研究戏剧和心理技术。我从那遥远的战前时期取材,用那时的人物、对话和例证来阐明我的思想。所有日记的年份都在1907-1914年之间,日久天长,关于“体系”的材料竟然不知不觉积少成巨,正是它们构成了这本书、
对出场人物的改动,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更难的是,那些例子和个别表达方式都源自过去,现在要将它们与新苏联人的生活和性格结合起来。还有更加艰巨的,就是这些例子非换不可,表达上也必须寻找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