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083】
读物本·34省份美食之内蒙古上
作者:镇啸
排行: 戏鲸榜NO.20+
【禁止转载】读物本 / 架空字数: 11269
0
1
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第18个城市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2-11-26 00:08:18
更新时间2022-11-28 15:01:16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一,烤全羊

烤全羊(Roast Whole Lamb),是一道地方特色菜肴。

色、香、味、形俱全,别有风味。

中文名

烤全羊

外文名

Roast Whole Lamb

口味

有点咸,色,香,脆

主要食材

乌珠穆沁羊,阿勒泰羯羊,苏尼特羊,盐巴

做法

由来

《朴通事。柳羔羊》对烤羊肉做了较详细的记载:“元代有柳羔羊”,于地做炉三尺,周围以火烧,令全通赤,用铁箅盛羊,上用柳子盖覆上封,以熟为度。”不但制作过程复杂讲究,而且还用了专门的烤炉。

共8张

烤全羊

菜品特色

全羊外表金黄油亮,外部肉焦黄发脆,内部肉绵软鲜嫩,羊肉味清香扑鼻,颇为适口,别具一格。[1]

烹饪

制作流程

1.将羊宰杀,用 80~90℃的开水烧烫全身,趁热煺净毛,取出内脏,刮洗干净,然后在羊的腹腔内和后腿内侧肉厚的地方用刀割若干小口。

2.羊腹内放入葱段、姜片、花椒、大料、小茴香末,并用精盐搓擦入味,羊腿内侧的刀口处,用调料和盐入味。

3.将羊尾用铁签别入腹内,胸部朝上,四肢用铁钩挂住皮面,刷上酱油、糖色略凉,再刷上香油。

4.将全羊腹朝上挂入提前烧热的烤炉内,将炉口用铁锅盖严,并用黄泥封好,在炉的下面备一铁盒,用来盛装烘烤时流出的羊油,大约3~4小时,待羊皮烤至黄红酥脆,肉质嫩熟时取出。

5.食用时先将整羊卧放于特制的木盘内,羊角系上红绸布,抬至餐室请宾客欣赏后,由厨师将羊皮剥下切成条装盘,再将羊肉割下切成厚片,羊骨剁成大块分别装盘,配以葱段、蒜泥、面酱、荷叶饼,并随带蒙古刀上桌。

制作关键

烤全羊的制作要求严格,必须选用1~2岁的内蒙古白色大头羯羊,经过宰杀、烫皮、煺毛、腌渍、调味后,再挂入烤炉内,封住口用慢火烤成熟,成品色泽黄红、油亮,皮脆肉嫩,肥而不腻,酥香可口,别具风味。

环保碳

注意事项

烤全羊最好用选用以果木或落叶松木屑为原料,工艺上主要是把木屑经机器高温、高压成型后,再送入炭化炉内炭化而成的机制木炭最好。

整个生产过程中无须添加任何东西,属环保产品范畴。市面上销售的木炭,主要有六角形中心有孔和四方形中心有孔两种形状。

机制炭作为传统木炭,以树木为原料,烧制而成。

烤全羊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一户人家院子里突然起了火,火势凶猛,很快就烈焰冲天,把院子里的东西都烧光了。这时宅院的主人匆匆赶回家,只见一片废墟,惊得目瞪口呆。

忽然一阵香味扑鼻而来。主人循着香味找去,发现原来是从一只烧焦的羊羔身上发出来的。

主人看那小羊烤得皮开肉绽红朴朴的。

他尝了又尝,味道很好。院子烧掉了,他很伤心,但却为发现了吃烤羊肉的新方法而欣慰。

 

二,奶豆腐

奶豆腐,蒙古语称“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用牛奶、羊奶、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形状类似普通豆腐,但不是豆腐,因像豆腐而得名。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其软韧牵丝为断,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1]

中文名

奶豆腐

口味

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

主要食材

牛奶,羊奶,马奶

流行区域

内蒙古牧区

常见种类

生奶豆腐、熟奶豆腐

搜词条

 

菜品制作食品种类食物营养成分TA说

一分钟了解奶豆腐00:48

奶豆腐[nǎi dòu fǔ]

蒙古族牧民常食用的奶制品

奶豆腐,蒙古语称“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用牛奶、羊奶、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形状类似普通豆腐,但不是豆腐,因像豆腐而得名。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其软韧牵丝为断,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1]

中文名

奶豆腐

口味

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

主要食材

牛奶,羊奶,马奶

流行区域

内蒙古牧区

常见种类

生奶豆腐、熟奶豆腐

相关视频

6800播放|04:11

纯正草原上的味道!看乌吉斯古楞是怎么做奶豆腐的?《三》

7897播放|03:51

内蒙古奶豆腐不好吃?看完整个制作过程,才知道浓缩的才是精华!

9423播放|04:18

南方客人买了块奶豆腐不会吃,拿到酒店给了大厨,于师傅直接拔丝

5818播放|01:04

草原大妈把奶做成奶豆腐,乳香浓郁,入口即化,格外香甜!

1.6万播放|03:59

10斤牛奶做出1块“奶豆腐”,咬一口酸掉牙,到底啥味道?

2.8万播放|05:02

敢说蒙古奶豆腐不好吃?牧民大姐生气了!亲手做出来要给我尝尝

9869播放|09:22

流淌的美味——草原奶豆腐|舌尖上的中国

7205播放|01:43

美味:奶豆腐,弹软细腻,色泽温润

5950播放|00:39

自制奶豆腐,直接吃真的很酸爽

7826播放|02:56

内蒙古小吃——奶豆腐的做法

查看更多

菜品制作食品种类食物营养成分TA说

菜品制作

成菜特征

奶豆腐因其形状不同,味道也是不一样的,厚块奶豆腐吃起来柔软,有浓厚的奶香味,而薄奶豆腐油腻,进嘴即溶格外香甜。奶豆腐放置时间长就会变硬。因此食用时可将奶豆腐泡在热茶里变软后再食用。[1]

共10张

奶豆腐图片

食材原料

纯鲜牛奶 

10斤

一斤奶豆腐需十斤鲜奶

做法一

步骤 

具体操作 

步骤图

步骤1 

纯鲜奶发酵 

步骤2 

发酵两天左右 

步骤3 

发酵好的奶放入锅内撇出奶清 

步骤4 

边煮边缴非常费力 

步骤5 

装模具 

步骤6 

称重 

步骤7 

吃的时候切开切片 

步骤8 

切片 

步骤9 

冰箱冷藏 

步骤10 

真空塑封 

收起

做法二:传统生奶豆腐的做法

把鲜奶发酵,使其变酸后,倒入锅里煮熬,奶浆就变成老豆腐形状。然后在纱布中,挤压去水份,装模成形。[3]

做法三:传统熟奶豆腐的做法

把熬制奶皮剩下的奶浆,或提取酥油后余下的奶渣,放置几天,待其发酵。当奶浆或奶渣凝结成块时,用纱布把多余的水份过滤掉。然后将固体部分,在锅里文火煮,边煮边搅,直到粘着程度时,再装进纱布里,把黄水挤出。这时就可以装馍压制成形,或置于木盘中,用刀划成各种形状。

做法四:鱼子奶豆腐的做法

豆腐、鸡蛋、植脂淡奶、盐、鸡肉粉、白胡椒粉、鱼子酱各适量。将一块豆腐碾成泥,打一个鸡蛋进去,加植脂淡奶、盐、鸡肉粉、白胡椒粉,然后打匀;将豆腐泥装入小型器皿中,上屉蒸熟,扣出;摆入盘中上面抹一层鱼子酱,然后放上两根香菇海带,撒让香菜末,加上装饰就可上桌了。

做法五:杨梅奶豆腐的做法

糖水杨梅汁350毫升,牛奶100毫升,鱼胶粉12克。将牛奶以小火加热。牛奶加热到大约60度左右时放入鱼胶粉搅拌均匀,继续加热到80度左右时关火。将糖水杨梅汁倒入牛奶中搅拌均匀。将杨梅奶水倒入模具或杯中,放入冰箱冷藏凝固。可以直接放入杯子中冷藏,凝固后取出,点缀一些水果并浇上糖水杨梅汁吃很好,也可以挤些奶油花。

共5张

奶豆腐

做法六:凝乳奶豆腐

草原上也不是经常有足够的鲜奶供牧民们做奶食品,因为有些牧户奶牛少或天旱牧草不好而导致鲜奶产量少的话,就无法及时做奶豆腐。遇到这种情况的话,牧民们一般要储奶备用。但牧区条件不便,没有冷藏室,只能将凝乳倒进锅里稍微熬煮后,放进容器里保存起来,这叫做储奶。等到有足够的原料后,牧民们便把储存的凝乳拿出来,做成自己喜欢吃的奶豆腐。

制作凝乳奶豆腐,主要用牛奶作原料,将鲜奶用净纱布过滤后,盛进木桶或瓦缸中,放置阴凉处,热天放一至二天,凉天放三至七天,鲜奶便自然凝结。再将凝乳倒进锅里,用温火煮熬,同时慢慢榨取乳清。

乳清分为熟酸奶乳清,奶豆腐乳清、酸油液乳清等三种。

熟酸奶乳清等用于灌饮老弱瘦畜和洗浴牲畜,也可使牲畜上膘。

奶豆腐乳清可用于发面、和面、或当作酸奶的加料。

榨取乳清后,将留下的稠凝乳用小勺或专用木具将抽凝乳放进模具中轧实后取出,放置阴凉处慢慢晒干即成奶豆腐。做奶豆腐的木模因地而异,形状各异。有的块头非常大,有点像大方砖,有的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月饼模具很相似,不但有各种形状,而且刻有非常精致的民族传统纹理、图案,花纹,这样做出来的奶豆腐就不仅仅是一种食品,而且也包含了一定的艺术成分。若要使奶豆腐做成甜的,就在揉搓时加入糖料。切成细条的叫奶豆腐条,或做成块状奶豆腐。[3]

食品种类

奶豆腐,分为生奶豆腐和熟奶豆腐两种。奶豆腐以色泽乳白为最佳,可直接食用,柔软细腻,十分可口,也可晾干久存食用。口味选择有的微咸,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1]

奶豆腐

奶豆腐可谓牛奶的精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蛋白质含量高达 70.84%,富含氨基酸及其他有益身体的微量元素,是营养丰富,提高免疫力,美容养颜的佳品。[2]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

奶豆腐

含量参考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343 千卡

三,奶皮子(乌如木)

乌如木,俗语称奶皮子,是把羊、牛鲜乳倒入锅中慢火微煮,等其表面凝结一层腊脂肪,用筷子挑起挂通风处晾干即为奶皮子。属鲜奶中的精华。味纯香,营养丰富。加上奶茶、奶果子、炒米食用,为招待贵宾的佳品。

中文名

乌如木

别名

奶皮子

主要原料

牛鲜乳,羊鲜乳

制作工艺

口味

纯香

简介详细介绍制作方法风俗食物营养成分TA说

简介

蒙古语,意为奶皮。

有两种:

一种是将鲜牛奶或马奶、驼奶、羊奶放入器皿里存放一两天,奶子发酸后,在表面上形成一层薄皮,称图黑乌如木,即生奶皮子,是做黄油的原料;

乌如木

另一种是将鲜奶熬开后放入器皿里存放一、两天,奶于发酸后在表面上结成一种薄奶皮,称宝勒森马如木,即熟了的奶皮,是做酥油的原料。

奶皮味道香甜可口,是拌炒米吃的上等食品。

详细介绍

乌如木是奶食品系列中的佳品,营养价值颇高。制做奶皮工艺简单,但用料很多。制做奶

乌如木

皮的原料系鲜奶,要制做一斤乌如木,需用去八斤鲜奶。因此,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家,是不大多做乌如木的。制做乌如木时,需将刚挤出的鲜奶,在纱布中过滤几遍,使奶液不搀任何杂质。然后把鲜奶倒入大口铁锅中,待奶液稍微滚沸起来后,就用勺子不停地上下翻扬,至到鲜奶泛起银多的泡沫时,再把炉膛的火撤出,使奶液慢慢冷却,第二天,就有一层蜂窝状麻面的奶脂,凝结于奶液的表面。这时候,就用双手把凝结的奶脂轻轻揭起,倒扣在盘中或木板上,置于通风处阴干,一张完整的乌如木就做成了。食用乌如木,一般要配以油饼和白沙糖。在刚出锅的死面油饼上,洒上一层白沙糖,然后再附一层奶皮,把油饼和乌如木卷在一起吃,甜而不腻,香而又酥,十分可口。奶皮子是哈萨克、维吾尔、蒙古、锡伯等少数民族喜欢的奶制品。乌如木是指牛、羊奶上面漂浮的一层脂肪和奶蛋白的混合物,其味有奶香和脂肪香,略有甜味,十分可口。提取的方法是一般在傍晚挤牛奶或羊奶,静置一夜后,第二天撇去上面的浮油,这种浮油,像奶子结了一层皮,所以称其为奶皮子。少数民族称其为“卡依玛克”。这种生奶皮子含有一定的酸质,自然发酵后略含酸味,吃起来有一股浓郁的香味。俄罗斯人称这种奶皮子为“斯米旦”,是抹在面包上吃的一种调味品。还有一种乌如木是在牛、羊奶煮熟后,等奶凉却后,取下奶子上面浮的一层奶皮。这种熟奶皮子多为家庭制作,大多用抹在馕上或是放在奶茶中食用。特别是哈萨克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早晨喝奶茶时,要喝带有厚厚奶皮的奶茶,其味特别香。

制作方法

制作乌如木时,将锅里的奶子煮沸,多次拂扬冒起泡沫后,形成一种粗粒麻状的油层,取出凝结后就是奶皮。炖制奶皮要掌握火候,为使油层加厚,及时铲下锅沿上的粘贴部分并多次添加生奶。加奶和火候适当就能取出比较厚的奶皮。火小奶皮淡薄,火大了则味焦。熬奶皮子的时候,有时也要往锅里放些糖,以便使奶皮子带点甜。大多数人家是晚上熬奶皮子,经过一夜的时间,第二天就会在熬过的奶子上结一层厚而多皱纹的表皮,这就是乌如木。每七斤生奶能制出一斤乌如木,是为上乘。

乌如木

做好的乌如木要用一根干净的木棍从中间挑起,然后找一个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不能直接暴晒在太阳下,因为这样会使乌如木变黄变硬。等奶皮子干了之后,就用一个半圆形的笸箩来存放,以备冬春季节食用。

取奶皮剩下的是熟奶,熟奶可以做奶酪,加酸奶或者直接饮用。锅底残留的叫锅巴,对煮奶锅巴,牧区儿童是最喜欢吃的。[1]

风俗

牧民们一般是秋末牲畜抓油膘时大量的做乌如木,因为这个时候,奶皮的油性大,奶皮子厚而且油,容易储存。

不过在察哈尔地区,绵、山羊奶主要在春季做乌如木,到了夏季因不易凝结而一般都是撇取奶油。制作乌如木时,将锅里的奶子煮沸,多次拂扬冒起泡沫后,形成一种粗粒麻状的油层,取出凝结后就是奶皮。炖制奶皮要掌握火候,为使油层加厚,及时铲下锅沿上的粘贴部分并多次添加生奶。加奶和火候适当就能取出比较厚的奶皮。火小奶皮淡薄,火大了则味焦。熬奶皮子的时候,有时也要往锅里放稍许糖,以便使奶皮子带点甜。大多数人家是晚上熬奶皮子,经过一夜的时间,第二天就会在熬过的奶子上结一层厚而多皱纹的表皮,这就是奶皮子。每七斤生奶能制出一斤乌如木,是为上乘。把铁锅坐在火撑上,倒进新挤的生奶于,用牛粪火烧开以后,用勺子反复扬奶于.扬过半小时以后,慢慢把火弄小,同时慢慢停止扬奶。火势减弱以后,在锅上搭根木棍,把锅盖放上去。搭木棍的目的,是为了让热气跑出来。一般人家是晚饭以后熬奶皮子,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就会在熬过的奶子上面,结一层厚而多皱的表皮,这就是奶皮子。熬奶皮子的时候,时要往锅里撒一二两面或多少放一点糖,以便使奶皮子变厚而带点甜味。用铁匙从锅沿上把奶皮子划开,用细木棍从中挑起来,这样奶皮于就被折叠成一个半圆。将它放在阴凉通风(忌太阳晒)的地方晾干。夏天的草水份大,奶水质量差,做下的奶皮子发湿,不宜永存。一般是秋末牲畜抓油膘时大量做奶皮子,把它们放在一只特意编的半圆形篓子里,备以冬春食用。奶皮子产量不多,常常摆在客人面前的桌子上。奶皮营养丰富,香甜油腻,能够滋补身体,调理气血,使人容光焕发。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

乌如木

含量参考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460 千卡

蛋白质

12.2 g

脂肪

42.9 g

胆固醇

78 mg

碳水化合物

6.3 g

2 mg

28 mg

308 mg

4 mg

818 mg

0.02 mg

1.3 mg

0.1 mg

2.22 mg

4.6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

0.02 mg

维生素B2(核黄素)

0.23 mg

烟酸(烟酰胺)

0.2 mg

四,蒙古奶茶

蒙古奶茶,蒙古语称“苏台茄”[1],是流行于蒙古族的一种奶制品。由砖茶煮成并带有咸味。喝此种奶茶是蒙古族的传统饮食习俗。除了解渴外,也是补充人体营养的一种主要方法。[2]

中文名

蒙古奶茶

分类

奶制品

口味

别名

苏台茄

功效

补充人体营养

制作方法

用青砖茶或黑砖茶,煮茶的器具是铁锅。煮咸奶茶时,应先把砖茶打碎,将洗净的铁锅置于火上,盛水2~3千克,烧水至刚沸腾时,加入打碎的砖茶50~80克。当水再次沸腾5分钟后,掺入牛奶,用奶量为水的五分之一左右,稍加搅动,再加入适量盐巴。等到整锅咸奶茶开始沸腾时,才算把咸奶茶煮了,即可盛在碗中待饮。[2]

发展历史

蒙古民族喜好砖茶之习俗,究竟源于何时,无法考证。但是,在历史上砖茶得宠于蒙古族人民。据记载,清朝康熙时代,内地一些商人携带砖茶、米面、布帛杂物等到蒙古腹地,交换蒙地各种物产。其中除以米面、布帛直接易皮毛外,其余杂物均以砖茶定其价值。砖茶有“二四”、“二七”、“三九”之别。所谓“二四”者,即每箱可装二十四块砖茶,价值约三十三元(银元),每块砖茶重五斤半,价值一元二、三角。[1]

共5张

蒙古奶茶

“三九”茶则每块约价值六角左右,亦当做一元币通行。有时,砖茶价值急剧提高,一些商人深入偏僻地区以较少的茶,换取较多的畜产品,以一块砖茶,换一只羊,一块砖茶易去一头牛的事也屡见不鲜。从那时起,草原上就产生了以砖茶代替全羊馈赠亲戚朋友的习俗。在草原上砖茶才逐渐失去了取代货币的资格,恢复其饮料的本来面目。[1]

营养价值

纪录片88岁牧民阿婆分享长寿秘诀:多喝奶茶!

腾讯视频

5.5万播放

|

02:12

茶叶中包含着丹宁、氨基酸、精油、咖啡因和维生素C、D、B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强心、利尿、健脾、造血、造骨、提神醒脑和强化血管壁等药用功能,还有溶解脂肪,促进消化等作用。因此,茶叶,尤其是砖茶逐渐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一日无茶饮,心虚头晕,饮食不香,夜不能寐。传说,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兵出征无须带更多的粮草,有了砖茶,便等于有了粮草。[1]

饮食文化

砖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饮品,喝由砖茶煮成的咸奶茶,是蒙古族人们的传统饮茶习俗。在牧区,人们习惯于“一日三餐茶,一顿饭”。每日清晨,主妇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蒙古族喜欢喝热茶,早上,他们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将剩余的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时取饮。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才正式用餐一次,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一般是不可缺少的。[2]

若要有客人至家中,热情好客的主人首先斟上香喷喷的奶茶,表示对客人的真诚欢迎。若客人光临家中而不斟茶将被视为草原上最不礼之行为。

五,哈达饼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传统小吃

哈达饼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昭乌达草原)的传统著名小吃。

产地:中国内蒙古。哈达饼原产于乌兰哈达地区,故名。“乌兰哈达”意为赤山或红山,即内蒙古赤峰市。

中文名

哈达饼

外文名

Hada cake

主要食材

面粉

产地

中国内蒙古

调料

绵白糖150克、奶油、桂花香精

原料配方制作方法来历TA说

原料配方

面粉500克、瓜仁5克、桃仁5克、芝麻5克、青红丝5克、绵白糖150克、奶油200克、桂花香精少许。[1]

制作方法

1.先用200克面粉与100克奶油合成干油酥。另用200克面粉与75克奶油、75克水合成油水面。

再用100克面粉蒸熟与250克奶油和瓜仁、桃仁、芝麻、青红丝、桂花、香精放在一起拌成甜馅。

2.采用小包酥法,分别将酥面、油水面分别10个面剂。

将小包酥擀成圆片,片上撒遍拌好的甜馅心。然后从两端相对卷拢起来,再盘成饼状后,擀成直径约20厘米、厚约3毫米的荷叶饼,上铛用小火烙熟,对切开,堆放式装盘即成。

哈达饼

产品特点:黄白相间,层次清晰,薄如纸,味香甜,到口即化,久贮不坏,携带方便。[1]

来历

哈达饼是赤峰所独有的风味食品。

说起来哈达饼的问世,实出偶然。据传大约在一百五十年前,赤峰的面点师傅在做南沙饼、豆沙饼时,由于剂头无酥、油多、少馅成了余面,师傅们就想了一个法子,把剂头擀开,包上酥和糖烙饼,结果特别受欢迎。赤峰的各大饭庄相继制作,名噪一时。

哈达饼是近似于点心的饼,造价较高,用水油面和油酥擀成皮,包干果甜馅,烙制而成。制作过程是先制饼坯:将面粉加白油(粗制奶油)或奶油和成酥面。

另用面粉和白油及水和成水油面团,然后用水油面包油酥面,擀成圆片成饼坯;再制馅:熟面粉加白油、瓜子仁、芝麻、核桃仁、白糖调成甜馅;最后烹制:饼皮上放馅料抹匀,从两头对卷,再盘成圆饼形,擀成荷叶饼状,放入铛内,用小火烙成虎皮色,烙熟后出铛,切两半或四瓣即成。

制成的哈达饼具有掉在地下粉碎,放到嘴里不用嚼,酥脆香甜等特点。

六,蒙古炒米

蒙古炒米是用糜子经过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再对上酸奶和白糖等搅拌,解饿又解渴,清香爽口,蒙古炒米是别具风味的传统食品。

中文名

蒙古炒米

外文

蒙古勒巴达(蒙语)

别名

炒糜子米

主要原料

糜子

是否含防腐剂

特色生产制作食用指南主要功效食用方法饮食文化TA说

特色

做得好的炒米,颜色金黄而不焦,米粒酥脆而不硬由于经过水的浸泡,糜子皮表层中的水溶性维生素渗透到米粒中,增加了炒米中维生素的含量。又由于蒸炒后迅速冷却干燥,使糊化后的淀粉凝固在原有状态。

由于炒米不易使人发胖,所以加上“去脂牛奶”食用的话就是一顿减肥餐了。

生产制作

炒米的主要原料是糜子,糜子有软硬两种,硬糜子碾碎就是黄米,在我们那也叫小米,再经过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是游牧民族非常具有特色的风味食品。

先将纯净的小米用清水浸泡,去掉杂质,放入锅中煮沸,待破开米嘴后,马上出锅,然后用炒锅炒熟,冷却之后去掉外壳。

食用指南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炒米。尤其适合正处于长身体的儿童,气虚,痰湿,阳虚体质者。

禁忌人群:不宜湿热,阴虚体质的人群食用炒米。

主要功效

由糜子制成的炒米中膳食纤维与维生素异常丰富,它最大的功效就是可以促进人体肠胃的正常蠕动,对人体的肠道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益处,这也是炒米在蒙古族人民的饮食习俗中能够昌盛不衰、持续有生命了的原因。加上其在制作过程中蔗糖的含量变得很低,很适用于肥胖症、心脑血管病、近视、高血脂、脚气病、口角炎、舌炎、唇炎、脸缘炎等患者食用,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和食疗作用。

共5张

蒙古炒米

食用方法

吃的时候只需要以奶茶或牛奶浸泡即可,非常方便。在日常生活中,牧民们不可一日无茶,也不可一日无米。炒米是游牧民族的传统食品,在蒙古族家庭中,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吃炒米。炒米可以直接嚼着吃,也可以讲究一些,用奶茶泡软,拌着奶食品吃,或者更享受一些,用白奶油加糖拌着吃,再或者,用鲜奶煮炒米奶粥、用瘦肉煮炒米肉粥吃。泡在奶茶中食用,酥香可口。[1]

饮食文化

蒙古炒米,蒙语叫做“蒙古勒巴达”,就是蒙古米的意思。它是用糜子经过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再对上酸奶和白糖等搅拌,解饿又解渴,清香爽口,是别具风味的传统食品。炒米是大多数牧民的早饭,再配上加入酥油和少许青盐的奶茶。牧民外出放牧,都随身携带一小袋炒米。到了中午,煮好奶茶,泡上炒米,边吃边喝,十分方便。[2]

蒙古族同胞素有“暖穿皮子,饱吃糜子”之说,由于炒米的含水量低,干燥耐贮存,而且方便携带,不易霉腐变质,尤其适应牧区生活的需要。日常生活中,牧民们出牧、行猎,炒米是常见的必备食品之一。

七,蒙古烤羊腿

烤羊腿是一道以羊腿为主要食材的特色美食。

烤羊腿是从烤全羊演变而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羊腿烘烤过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种配料和调味品,使其形、色、味、鲜集一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被人们赞为"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

中文名

蒙古烤羊腿

分类

蒙古族菜

口味

鲜香

主要食材

羊腿

菜品特色

成菜外酥内嫩,色泽鲜亮

所需食材制作方法食用须知TA说

所需食材

原料:蒙古嫩羊腿1只(约1750克)。

蒙古烤羊腿

调料:孜然粉、辣椒面各110克,花椒面、葱花、香油各3克,葱末、姜片各25克,盐10克,红油100克,熟芝麻20克,洋葱丁5克,香料包(迷迭香草1 克,花椒、八角各5克,白豆蔻1克,桂皮3克,丁香1克,山柰2克,小茴香2克,香叶3克),卤水5千克,色拉油2千克(实耗300克)。

蒙古烤羊腿

制作方法

1、羊腿放入清水中浸泡12小时,浸出血水,在羊腿内侧划一字刀,入沸水锅中烧开氽去血水,捞出控水备用。

2、锅中放入卤水、香料包大火烧开,放入羊腿,转小火卤2个小时,捞出晾凉。

3、将卤好的羊腿用100克孜然粉、100克辣椒面、10克盐抹匀,刷红油,入三成热油温中炸至色泽金黄,捞出控油。

4、锅留底油30克,五成热时,将姜片、葱末爆香,放入剩余孜然粉、辣椒面、花椒面炒香,倒入羊腿上,撒上熟芝麻、葱花、洋葱丁,淋香油,出锅摆放成型即可。 [1]

食用须知

羊肉在我国北方地区是人们冬令时节餐桌上常见的食品,每年大约7个月的时间人们经常食用。

共2张

食品 内蒙烤羊腿 实拍

俗话讲:“美食要配美器,药疗不如食疗”,羊肉性温热、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力,在《本草纲目》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温热对人体而言就是温补,比如冬季老年人比较怕冷,适时的吃些羊肉就会感到暖和,这一点在张琼之的《伤寒论》里及唐朝的《千金书》中都有记载,可见羊肉是人们冬令进补的最佳食品。羊天性耐寒,在我国主要产于较寒冷的高原地区,如:青海、西藏、内蒙古地区,其中又以内蒙古地区羊的品种为最佳。内蒙古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水草茂盛,特别适合羊的生长。这里的人们多是游牧民族,生活不稳定,但个个体态强悍,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里仍能策马扬鞭,放牧牛羊,其身体的强壮及耐寒性与常年吃羊肉的饮食结构是分不开的。同样,在我国南方地区,羊肉也将会有广大的市场,只是南方羊少,人们对羊肉的特点不了解,对羊肉独有的膻味一开始不能适应,且当地的穆斯林的人数比北方少,食用羊肉的人不是很多,如单论气候与地理条件,在南方食用羊肉更应该有必要性。我国南方属亚热带气候,尤其是长江、珠江流域一年四季多雨少风、潮湿,到了冬季更是阴冷难耐,受地区格局的影响,冬季居民又没有取暖设备,人在屋里从心里感觉到往外冷,使人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特别是一些北方去的人更是不适应。在这种气候下,时间久了人容易患上风湿病、脊椎病、中枢神经等疾病,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影响人的寿命,所以在南方广大地区,不论是冬季、夏季,人们适时的多吃羊肉可以去湿气、避寒冷、暖心胃,是有百利无一害的。

羊肉肉质细嫩,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羊的脂肪溶点为47度,因人的体温为37度,就是吃了也不会被身体吸收,不会发胖。羊肉肉质细嫩,容易被消化,多吃羊肉只能提高身体素质,提高抗疾病能力。而不会有其他副作用,所以人们常说:“要想长寿、常吃羊肉”。

据报纸刊登,瑞士科学家发现了牛和羊的体内存在着一种抗癌物质,这种被称为CLA的脂肪酸对治疗癌症

有明显效果。 位于瑞士福莱堡的一家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CLA的独特性质。通过对老鼠和人体细胞所作的试验,科学家们发现,在CLA的作用下,癌细胞生长得到抑制并逐渐减少,这种作用对于治疗皮肤癌、结肠癌以及乳腺癌有着明显的效果。

专家们指出,CLA物质主要存在于肉类和奶制品中,反刍动物如牛和羊体内CLA的含量大大高于猪鸡的含量。试验还证明,在草原上放羊的动物体内CLA含量更高。

八,手扒肉

做法菜品特色食谱食用指南营养价值TA说

手扒肉

以羊肉为主料的菜品

手扒肉是红食中的一种。中国少数民族人民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顾名思义,“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中国少数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

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带骨的羊肉按骨节拆开,放在大锅里不加盐和其他调料,用原汁煮熟。吃时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调好的佐料吃。

根据牧民的习惯,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

中文名

手扒肉

外文名

Hand grilled meat

分类

中国特产

主要食材

带骨羊肉

制作工艺

煮熟

相关视频

包胡尔查作为蒙古族,现场制作草原上的美食手扒肉丨我爱我家

包胡尔查制作蒙古美食,手扒肉,一口锅炖出香酥的手扒肉丨我家

亮丽风景线 高“馋”预警 丑包子 手扒肉……一大波老味道来袭!

草原上摆宴吃得有多豪?蒙古包酒肉满桌,手扒肉血肠羊肉包太绝了

内蒙牧牧

做法菜品特色食谱食用指南营养价值TA说

做法

手扒肉的制作和吃法也别具一格。

通常选用膘肥肉嫩的小口羊一只,先拔去胸口近腹部毛,后用刀割开二寸左右的直口,将手顺口伸入胸腔内,摸着大动脉将其掐断,使羊血都流聚在胸腔和腹腔内,谓之“陶心法。”这种杀羊法优于“抹脖杀羊法”,即羊血除散在腔内一部分外,还有少部分浸在肉里,使羊肉呈粉红色,煮出来味道鲜美,易于消化,羊肉干净无损。

手扒肉

然后剥去皮,切除头蹄,除净内脏和腔血,切除腹部软肉。

并按羊各关节,将全羊带骨制成数十块,放入不加盐和其他佐料的白水锅内,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制火候。

只要肉已变色,一般用刀割开,肉里微有血丝即捞出,装盘上席。

手扒肉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肉食品,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煮食。

通常的做法是:将羊宰杀后,剥皮,取出内脏,去掉头蹄,然后将羊卸成若干块,放入锅内,不加调料和食盐,用清水煮至七八分熟即可。用手拿着吃,或是用蒙古刀剔着吃。

肉质鲜嫩,味美可口,易于消化,为蒙古族牧民常用的待客佳品。[1]

手扒肉是中国少数民族生活中的日常饮食,但就其鲜嫩可口的程度来说,要比其他制法如清蒸和清炖羊肉的味道更为鲜香。平常人家,无论贫富,均做手扒肉吃。

因此长期以来为牧区的农牧民们所喜欢,牧民们食之如饮茶,几乎日日不离,且数量颇巨。

近代民俗资料《蒙旗概观》中云:“蒙古人之通常之食量颇巨,每日饮茶十数碗,餐肉十数斤,饥甚颇有食全羊之事,然偶值三、五日不食,亦无关也。”

手扒肉又是中国少数民族千百年来最喜欢、最常用的传统食品。这种草原牧区牧民们的传统吃法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明《夷俗记·食用》中云:“其肉类皆半熟,以半熟者耐饥且养人也。”从营养学角度来讲,将肉煮至半熟,可以尽可能保存动物从青草中吸收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份,人在食用后就可能吸收到最初级的营养成分。

通常手扒肉以在平原草场上放牧的、经常吃野韭、野葱的羊,肉味最为鲜美。它的具体做法是选用肥嫩的小口羯羊,就地宰杀后,切开胸腔拉断动脉,剥皮去内脏(血盛于器皿中以备煮制灌肠),然后洗净,去头、蹄,再把整羊卸成若干块,不加任何调味品放入白水锅中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盘中上桌。

席间,大家各执蒙古刀一大块一大块地割着吃,或用手撕着吃,所以称为“手扒肉”。

这是中国少数民族从古到今一直沿用的一种食法,这种方法煮出的羊肉,因为时间短,所以肉比较嫩,不腻不膻,味美肉鲜,富有营养。

手扒肉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煮羊肉时,须掌握好火候,防止过老,肉煮到发紫就不嫩了,吃着也不香。

手扒肉已不单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饮食了,在外界人眼里,手扒肉还是中国人豪爽的象征,当你置身蒙古包内,身穿盛装的中国少数民族姑娘向你唱起敬酒歌,然后用蒙古刀割一块鲜嫩味美的手扒肉放进嘴里,鲜肉加美酒,轻舞伴歌声,使人不由自主和歌者一起唱起: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酒手扒肉哦,今天一次喝个够……

菜品特色

手扒肉是中国少数民族千百年来最喜欢的传统食品。因用手抓着吃肉,故名手扒肉。牛、羊、马、骆驼等家畜及狍兽类的肉均可烹制手扒肉,但通常的手扒肉主要指手扒羊肉。手扒肉是蒙古族款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佳肴。

手扒肉

手扒羊肉:蒙古语称“布和力麻哈”,是中国少数民族一种简便而实惠的待客方法。手扒肉的作法是把挑选好的牛、羊肉,切成若干块(头、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锅,原汁清煮,不加调味品。他们认为牛和羊吃着草原上的五香草,调味齐全,只要掌握清煮技术,就能做出美味爽口的肉来。

手扒肉是手扒着吃,不用其它餐具。但按照鄂尔多斯蒙古族习俗,吃手扒肉有一定的规矩,较多见的就是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肉进餐。牛肉则用一只脊椎骨肉配半截肋及小段肥肠敬客。

小孩子不能吃羊、牛骨髓、尾巴肉等。

手扒肉是呼伦贝尔蒙古草原、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即用手扒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牲畜及狍兽类的肉均可烹制手扒肉吃,但通常所讲的手扒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

手扒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

常年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扒肉就算没完全领略草原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

牧民不用手扒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扒羊肉款待远方客人,在呼伦贝尔地区已成为一种定规。

食谱

塞外手扒肉

烹制方法

1、将带骨羊肉剁成二寸宽五寸长的块,用清水浸泡,葱、姜、芹菜都切成末,胡萝卜切厚片待用;

手扒肉

2、取一小碗,将葱姜末、酱油、醋、鸡精、胡椒粉、盐、芝麻油加点水调成汁;

3、锅内加入清水,将泡好的羊肉放进去,用旺火烧开后,撇去浮沫,接着放入备好的葱段、姜片、胡萝卜片、茴香、花椒、牛奶后盖好锅盖,转入小火煮到肉烂时为止,出锅时再加入盐、鸡精,将肉捞出后盛入盘中,吃时蘸调好的汁。

特点:此菜肉质鲜嫩,味鲜香,肥而不腻,滋补强身,因吃时用手抓着羊骨头,故此得名。

天天提示:选用180天的羔羊去掉脖子、棒骨、尾巴、肚皮肉等不好部位方可制作手扒肉。

食用指南

大家围坐一起,一手握刀,一手拿肉,用刀割、卡、挖、剔。

手扒肉

手扒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这是牧民的常用食法。如在城市的宾馆餐厅、饭店还可用芝麻酱、香油、韭菜花、辣椒油、腐乳汁、青酱油、味精等调成调味料,装入碗中,采用割肉蘸调味料,这种草原、城市结合起来的手扒羊肉的食法也颇具风味。

如果你头一次在餐桌上看到人们(包括自己)用刀割下自己所看中的羊肉,用手一块块送入口中的时候,除了感到肉的鲜嫩味美之外,还会感到新奇有趣。还可以早上泡蒙古奶茶吃。

营养价值

羊肉肉质细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胆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温补的美味之一;羊肉性温味甘,既可食补,又可食疗,为优良的强壮祛疾食品,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生肌健力,抵御风寒之功效。

手扒肉

补虚,养身,调理,壮腰健肾补阳,健脾开胃

下一期是34省份美食之内蒙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