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3603】
读物本·认识节日之重阳节
作者:镇啸
排行: 戏鲸榜NO.20+
【禁止转载】读物本 / 架空字数: 11377
0
0
0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 这首诗就讲述了重阳节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2-10-09 18:54:46
更新时间2022-10-10 10:24:48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1][2][3][4][5]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4][5][6][7][8]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10]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11]

中文名

重阳节

外文名

Double Ninth Festival

别名

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敬老节、九九重阳等

节日时间

农历九月初九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节日溯源

节名

重阳节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13][14][15][16]

重阳

祭祖节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17][18]

登高节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19]重阳节“登高”俗与道教九月九日“升天成仙”也有内在的联系,在道教文化中,九月初九日重阳节这天是“升天成仙”的最好时间,所以道教传说中多选择九月九日“升天成仙”。道家认为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聚集越多,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60]

敬老节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长久、久远的谐音,[63]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7][7]

由来

丰收祭天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拜神祭祖及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4][20][21]

重阳节

祭祀“大火”(心宿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春天农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夜空中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长,苍龙七宿高悬于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庄稼丰收,苍龙七宿也开始在西方落退;冬天万物伏藏,苍龙七宿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季秋时节,“大火”(心宿二)退隐,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江南部分地区的重阳祭灶(家居的火神)习俗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13][4]

古人纪元通用干支,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正月建寅,第九个月为戌月,戌为火库,戌月火入库。戌在位西北方处《洛书》乾卦之内。季秋戌月“大火”(心宿二)随苍龙群星前面的几个星宿在西偏北方位隐退潜入于地面。《易经·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在传统文化中,季秋重阳,“大火”退隐,处在乾坤转变之中,乾德刚健,坤德柔和,二者兼备,乃吉象。

搜词条

节日溯源历史演变民间习俗文学记述故事传说TA说

搜词条

百度百科

重阳节

中国传统节日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8个义项

重阳节的由来

杜江和你一起过重阳

她是皇帝的女儿,因迫害生于民间,重阳节也因她而盛行

重阳节的故宫文化#星知计划#

重阳节由来你知道吗?

查看更多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说

重阳:清秋有信,唯愿久久

物道

重阳 | 登高临远, 以畅秋志

中式精致生活

41

云落枝头——山茱萸属

淡淡暮相久

24

细说《红楼梦》里的一道重阳美食,光听名字就流口水了

少读红楼

57

古代都有哪些有意思的重阳习俗呢

历史大学堂

27

致敬我们的父辈,重阳节

lntxdy

33

魏晋时期的重阳节:跟敬老还真没什么关系

时拾史事

67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说说与它有关的一桩公案、一种酷刑和一位神仙

BT历史零售

298

重阳节丨愿天下父母:平安多喜乐,岁岁长安康

Joy_Zan

27

为什么粽子流传下来茱萸却断了?

程鹤麟吃瓜说

801

宋代是怎样过重阳节的?这三首宋词中,有让人耳目一新的重阳习俗

小话诗词

23

重阳节本来是丰收祭天的日子,为什么变成了敬老节?

勇哥读史

63

传统节日复兴困难,如何让现代人接受传统节?重阳节说:改个名吧

浩然文史

338

重阳 | 岁月变动不居,美好地久天长

物道

29

6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5年后中国有3亿老人过重阳节

界面新闻

78

重阳节登高,历经磨难的杜牧写下一首诗,潇洒飘逸

小佛说史

75

重阳节登高敬老插茱萸,要了解节俗背后的历史,莫将复兴变成表演

浩然文史

52

从曹雪芹的菊花诗和笑笑生的菊花名,看古代文人笔下不同的重阳节

少读红楼

26

《红楼梦》里贾府是怎样过重阳节的?透出了什么气息?

写乎

684

重阳节将至,你需要知道这几件小事

文史风象

323

正在加载...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哎_又见落叶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1][2][3][4][5]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4][5][6][7][8]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10]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11]

中文名

重阳节

外文名

Double Ninth Festival

别名

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敬老节、九九重阳等

节日时间

农历九月初九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相关星图

重阳节传统习俗

共6个词条

9.7万阅读

赏菊

自汉魏以来,重阳(九月初九)有登山、佩茱萸、饮菊花酒之俗。晋代诗人陶渊明尤爱菊花。至唐宋时,重阳赏菊成为风俗。宋代,菊之

登高

登高,指重九登高的习俗。这一活动具有陶冶情操、锻炼体魄的特点,故属节令性的一种民俗体育活动。古人登高,一般在每年农历九月

放纸鸢

放纸鸢,是汉语词汇,出自《朝野佥载》,解释为巧糊彩画飞蹁跹。在中国南方一带,放风筝,称为放纸鸢。

查看更多

描写重阳节的诗词作品

共33个词条

2.5万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

九月十日即事

《九月十日即事》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作者对菊花的惋惜之情,实际上是借菊花联想自己遭馋出京流

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是现代革命家毛泽东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

 

重阳节的由来

节日溯源

节名

重阳节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13][14][15][16]

重阳

祭祖节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17][18]

登高节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19]重阳节“登高”俗与道教九月九日“升天成仙”也有内在的联系,在道教文化中,九月初九日重阳节这天是“升天成仙”的最好时间,所以道教传说中多选择九月九日“升天成仙”。道家认为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聚集越多,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60]

敬老节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长久、久远的谐音,[63]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7][7]

由来

丰收祭天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拜神祭祖及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4][20][21]

重阳节

祭祀“大火”(心宿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春天农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夜空中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长,苍龙七宿高悬于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庄稼丰收,苍龙七宿也开始在西方落退;冬天万物伏藏,苍龙七宿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季秋时节,“大火”(心宿二)退隐,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江南部分地区的重阳祭灶(家居的火神)习俗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13][4]

古人纪元通用干支,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正月建寅,第九个月为戌月,戌为火库,戌月火入库。戌在位西北方处《洛书》乾卦之内。季秋戌月“大火”(心宿二)随苍龙群星前面的几个星宿在西偏北方位隐退潜入于地面。《易经·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在传统文化中,季秋重阳,“大火”退隐,处在乾坤转变之中,乾德刚健,坤德柔和,二者兼备,乃吉象。[22][13]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说说与它有关的一桩公案、一种酷刑和一位神仙

历史演变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4][13][23][24][25][26]

重阳节

重阳习俗普及于汉代,汉代是中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汉代作品《西京杂记》中收录了古时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在文字资料上关于重阳节求寿之俗的最早记录,据说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搜词条

节日溯源历史演变民间习俗文学记述故事传说TA说

搜词条

百度百科

重阳节

中国传统节日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8个义项

重阳节的由来

杜江和你一起过重阳

她是皇帝的女儿,因迫害生于民间,重阳节也因她而盛行

重阳节的故宫文化#星知计划#

重阳节由来你知道吗?

查看更多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说

重阳:清秋有信,唯愿久久

物道

重阳 | 登高临远, 以畅秋志

中式精致生活

41

云落枝头——山茱萸属

淡淡暮相久

24

细说《红楼梦》里的一道重阳美食,光听名字就流口水了

少读红楼

57

古代都有哪些有意思的重阳习俗呢

历史大学堂

27

致敬我们的父辈,重阳节

lntxdy

33

魏晋时期的重阳节:跟敬老还真没什么关系

时拾史事

67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说说与它有关的一桩公案、一种酷刑和一位神仙

BT历史零售

298

重阳节丨愿天下父母:平安多喜乐,岁岁长安康

Joy_Zan

27

为什么粽子流传下来茱萸却断了?

程鹤麟吃瓜说

801

宋代是怎样过重阳节的?这三首宋词中,有让人耳目一新的重阳习俗

小话诗词

23

重阳节本来是丰收祭天的日子,为什么变成了敬老节?

勇哥读史

63

传统节日复兴困难,如何让现代人接受传统节?重阳节说:改个名吧

浩然文史

338

重阳 | 岁月变动不居,美好地久天长

物道

29

6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5年后中国有3亿老人过重阳节

界面新闻

78

重阳节登高,历经磨难的杜牧写下一首诗,潇洒飘逸

小佛说史

75

重阳节登高敬老插茱萸,要了解节俗背后的历史,莫将复兴变成表演

浩然文史

52

从曹雪芹的菊花诗和笑笑生的菊花名,看古代文人笔下不同的重阳节

少读红楼

26

《红楼梦》里贾府是怎样过重阳节的?透出了什么气息?

写乎

684

重阳节将至,你需要知道这几件小事

文史风象

323

正在加载...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哎_又见落叶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1][2][3][4][5]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4][5][6][7][8]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10]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11]

中文名

重阳节

外文名

Double Ninth Festival

别名

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敬老节、九九重阳等

节日时间

农历九月初九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相关星图

重阳节传统习俗

共6个词条

9.7万阅读

赏菊

自汉魏以来,重阳(九月初九)有登山、佩茱萸、饮菊花酒之俗。晋代诗人陶渊明尤爱菊花。至唐宋时,重阳赏菊成为风俗。宋代,菊之

登高

登高,指重九登高的习俗。这一活动具有陶冶情操、锻炼体魄的特点,故属节令性的一种民俗体育活动。古人登高,一般在每年农历九月

放纸鸢

放纸鸢,是汉语词汇,出自《朝野佥载》,解释为巧糊彩画飞蹁跹。在中国南方一带,放风筝,称为放纸鸢。

查看更多

描写重阳节的诗词作品

共33个词条

2.5万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

九月十日即事

《九月十日即事》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作者对菊花的惋惜之情,实际上是借菊花联想自己遭馋出京流

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是现代革命家毛泽东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节日

共18个词条

15.8万阅读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主要节日

共14个词条

48.0万阅读

元日

元日,指吉日。元日还有很多别名,如元朔、元正、正旦、端日、新年、元春等等。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元日”意即

人日

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

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

查看更多

精品荐读

重阳节的由来

作者:浩然文史

节日溯源历史演变民间习俗文学记述故事传说TA说

节日溯源

节名

重阳节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13][14][15][16]

重阳

祭祖节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17][18]

登高节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19]重阳节“登高”俗与道教九月九日“升天成仙”也有内在的联系,在道教文化中,九月初九日重阳节这天是“升天成仙”的最好时间,所以道教传说中多选择九月九日“升天成仙”。道家认为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聚集越多,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60]

敬老节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长久、久远的谐音,[63]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7][7]

由来

丰收祭天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拜神祭祖及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4][20][21]

重阳节

祭祀“大火”(心宿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春天农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夜空中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长,苍龙七宿高悬于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庄稼丰收,苍龙七宿也开始在西方落退;冬天万物伏藏,苍龙七宿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季秋时节,“大火”(心宿二)退隐,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江南部分地区的重阳祭灶(家居的火神)习俗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13][4]

古人纪元通用干支,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正月建寅,第九个月为戌月,戌为火库,戌月火入库。戌在位西北方处《洛书》乾卦之内。季秋戌月“大火”(心宿二)随苍龙群星前面的几个星宿在西偏北方位隐退潜入于地面。《易经·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在传统文化中,季秋重阳,“大火”退隐,处在乾坤转变之中,乾德刚健,坤德柔和,二者兼备,乃吉象。[22][13]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说说与它有关的一桩公案、一种酷刑和一位神仙

大锤说史

赞296

阅读3.1万

历史演变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4][13][23][24][25][26]

重阳节

重阳习俗普及于汉代,汉代是中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汉代作品《西京杂记》中收录了古时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在文字资料上关于重阳节求寿之俗的最早记录,据说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26][54][55]

共2张

百科x混知:图解重阳

“重阳节”名称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56]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27][28]

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吟咏。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29][28]

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30]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据记载,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780年—785年),将重阳节列为“三令节”之一。[13]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清,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清代,风俗依旧盛行,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28][16]

发展至近代,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中国政府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世代流传,设宴敬老、饮宴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成为当今重阳节日活动重要主题之一。

民间习俗

综述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项,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项。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阳节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32][18][33]

重阳节习俗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13][16][28]

共8张

登高赏秋·风情篁岭

九皇会

古时在中国广东、江苏、浙江、云南等地,均于农历九月一日至九日连续九天盛行礼斗之俗,谓之九皇会。九皇会源于对星斗崇拜。老话讲:“重阳九皇会,北斗延寿辰”。北斗九皇由北斗七星和左辅、右弼构成。《玉匣记》说:九月初一至初九日,北斗九星隆世之辰,世人斋戒,此日胜常日,有无量功德。九皇信仰的影响很大,这种崇拜在民间逐渐演变为礼斗之俗。据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广东地区于九月九日,多建九皇会以礼斗。在云南,礼斗已为滇俗,九月朔至九日举办。[57][58]

享宴祈寿

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61]重阳享宴祈寿习俗古代在各地流传甚广,在一些文学著作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如汉代《西京杂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又《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重阳时节的大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时节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而来,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加入了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发展至今,摆敬老宴、饮宴祈寿风俗仍在中国南方一些地方流行。[4][1][26]

共4张

重阳敬老宴

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风筝)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20]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34]至于人们为何要在重阳时放纸鸢(风筝),除了重阳天高云淡,风轻日明,纸鸢可轻松乘风而上的气候原因外,还有些介于巫蓍之间的说法,于不经中颇为有趣。传说,重阳时放纸鸢是为了“放晦气”,纸鸢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更有甚者,还要专门将线弄断,让风筝消失于云天之外。另有一种解释则说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纸鸢飞得越好,则福气越浓,放纸鸢者不仅不能弄断丝线,还要千方百计保护之,因为若是丝线断了,则“吉祥”、“福气”也随之飘向远方。[35]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登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登往高处乘清气升天。[36][13][60]

重阳节登高

远古时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习俗。西汉戴圣《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文献记载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1]

按照天地日月运行规律,重阳这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项。[13]

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与道教九月初九日“升天成仙”也有内在的联系。因为相信九月九日是神仙升天的日子,先民们就选择九月初九日登高,意图能向那些得道成仙的人一样,升入天宫,这种对升天的渴望,溯其源头,是人们对长寿的一种企盼。[60]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28]

吃重阳糕

祭祀海神

重阳节是秋季大节,港、澳、台等地尤其重视在这天举行的祭祀海神活动。[18]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在传统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59][7][37]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38][13]

赏菊

辞青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清明)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如果说上巳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6]

饮菊花酒

饮菊酒: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39][40][41][42]

重阳赏菊、饮酒、对弈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53]。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53]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下一期是万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