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97】
读物本·诗意江南01
作者:決明子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3311
26
36
35
1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1男0女
作品简介

纪录片《诗意江南》第一集——何处江南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2-02-14 21:30:08
更新时间2022-03-25 20:38:44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剧本角色

A

男,0岁

a

B

男,0岁

B

C

男,0岁

C

D

男,0岁

D

E

男,0岁

E

F

男,0岁

F

展开

江南何处

 

A: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仅十二字便极简的勾勒出一个雄健强劲的北方。一个诗意缤纷的江南。何处是江南。地理上的江南最早是指宽泛的大江大河以南,这是长江以北的一些地方,在古代诗词典籍中也曾被叫做江南。秦汉之际,江南至长江中游南部,荆楚,湘江之地,魏晋南北朝,江南东扩,延伸到江浙一带。初唐时,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岭南以北设立了一个行政区划江南道,明朝的南直隶和清朝的江南省,大致相当于今江苏,上海安徽以及江西湖北浙江的部分地区,形成了大江南的概念,而江南的核心区则是以苏州府松江府等八府一州为中心的太湖流域。

B:兼容并蓄的江南文化,极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诗性审美。但江南的诗性既非与生俱来,更非一蹴而就。江南的崛起与江南文化的形成,得益于文明进程中一个又一个契机。“吴越之君皆好勇,固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性格强勇,一言不合就剑拔弩张,这样的江南无疑与今天的谦谦君子之地相距甚远。

C:铁马秋风,杏花春雨,你会发现和江南相对应的并非江北,塞北、江北一字之差,正是我们解读何处是江南的关键,塞北,那里有剽(piāo)悍勇猛的游牧民族,他们每一次挥师南下都会选在膘肥马壮之际,而由铁马秋风组成的战争意向,奔驰动荡,充满了肃杀之气。正是他们一次次的大规模南下将北方中原文明向南方强力推进。使江南不仅一次次成为中原政权的偏安之所,更成了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庇佑之地。江南也由此逐步成长成熟,丰润丰盈,最终形成了迥异于北方文化的另一种诗性审美气质。

D:商代晚期周太王的长子泰伯放弃了王位继承权,带着二弟仲雍及随从翻越秦岭,顺长江向东漂流,在今天的无锡梅村一带停下了脚步,这是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一片开阔地带,雨水充沛,河网纵横,人们饭稻羹鱼,相较于当时的中原文明,仍属于蛮荒之地,泰伯遵循当地习俗,摘去鹅冠博带,断发纹身,定居下来,他率众修筑城郭,开凿伯渎河传播北方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文化礼仪,使民众安居乐业。

E:泰伯创立勾吴部落,化荆蛮之方,与华夏同风,第一次将中原文明带至江南,点燃了江南文明的火种。泰伯对江南的贡献,他这种让王之德,让后人钦佩不已,所以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史上,泰伯为江南为华夏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F:春秋战国是江南文化的蓬勃成长期,自泰伯以来,吴国一共历经二十五任国君,一代代吴王纵横捭阖,开疆拓土,创造了雄视四方的辉煌,使江南走向文明的进程大大加速。此间吴国出现了一位三让天下的季札,司马迁评价他是“见微而知清浊,闳览博物之君子”。季札与孔子齐名,史称南季北孔。因他封于延陵,也就是今天的常州,由此成为常州的人文始祖。这样,千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季札让国、观月、挂剑、守仁的动人故事。

G:吴王阖闾时期,国力达到鼎盛,隐居吴国多年的孙武在这里写成了孙子兵法,伍子胥曾向阖闾七荐孙子,在二人的协助下阖闾所向披靡,终成春秋霸主。孙子兵法集韬略、鬼道之大成,历来被视为兵学圣典,在世界文化和哲学领域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吴越时期的江南,各国征战频繁,子弟晓勇善战,从不轻易屈服。

A:公元前494年的夫椒之战中,越王勾践大败,被迫臣服于吴。被释归国后,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勾践终于灭掉吴国,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纹饰精美,剑气逼人是这一时期江南尚武的最好见证,由于较早掌握了冶炼技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宝剑利器多出自吴越,据学界考证,吴王夫差曾在今天南京朝天宫所在的野山一带设作坊,铸兵器。因此南京在历史上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冶城”。

B:吴越虽然互为攻伐,积怨很深,但两国却有着共同的语言和文化。这一时期无论是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范蠡的功成而退,还是伍子胥的一夜白发,孙武的知彼知己,都为江南文化注入了刚柔并济,崇武尚志的丰富内涵。

C:秦汉之际,是江南文化的过渡期,公元前223年,秦王灭楚,设会稽郡在江南推行民族融合。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将14.5万关东平民迁入会(kuài)稽,其后又迁徙北方大族,于此提升了江南的生产力,并使山行水处,耕战一体的越地先民,开始接受北方耕读文化的熏陶,服务于战争的江南青铜兵器铸造业也开始转为生产能够带来经济价值的精美铜镜。但相对于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原,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总体面貌依旧落后,与1800多年后,康熙眼中的“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还有着很远的距离。

D:2007年7月的一次地质勘探,南京长江路汉府街地下遗址进入人们的眼帘。其后不久,工地东面露出的一段长25米,宽10米的夯土城墙和城壕,令专家们惊喜不已,据考证它正是六朝时期建康宫城的一段建筑遗址,距今已有1700多年。

E:公元307年,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得西晋政权濒临崩溃,琅琊王司马睿渡江至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建立东晋王朝。这次永嘉南渡是中原政权的首次南迁,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北方迁往江南的人口达到了90万之众,占全部北方人口的1/8,永嘉之乱导致的人口南迁,尤其是集中迁到江南地区,可以说是江南从一个南方人的天地变成一个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融合一个天地的一个契机。

F:整个江南的文化精神发生了重构,这个重构就是由刚而柔,由武入文的,亦刚亦柔亦文亦武的二重的建构,所以江南的文化精神为之一变。2014年,在遗址上建立的六朝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段六朝夯土墙遗址,被完整的保留在负一层,成为博物馆的根基。

G:南京今天的简称为宁,来自江宁这一称谓,他最早出现于公元281年,晋武帝司马炎改临江县为江宁县。究其内涵正是西晋统治者当初命名时所寄望的江南安宁。九十多万人南迁并不是简单的数字相加,习俗、观念、语言、文化的迥异,使得这次南北交融绝非风和日丽,正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说,八王之乱,北方诸民族南下,南北朝分裂,使社会秩序遭到了一次大解体,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

A:“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择水而居的江南人,凭借着江海湖泊所赋予的开放与包容,灵动与智慧,在突如其来的外力冲击下打开了视野心胸,迸发出惊人的能量与张力。正因如此,这一时期的江南,同样在宗白华的笔下,又成为了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并将其比肩于西欧16世纪的文艺复兴。

B:永嘉南渡一方面是南迁的北方士族多以文才相尚,另一方面政治生活的巨变使南渡的北方士人逐渐摆脱汉儒的礼法束缚,在穿着上一改秦汉时期的端庄稳重,褒衣博带成了最流行的服装款式。在行为举止上随性放旷,特立独行,出现了诸多的非常之言,非常之行,所谓魏晋名士风度。

C:永嘉南渡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南北文化的剧烈碰撞与交融,使江南自此获得一种由尚武好勇而,至崇文重教的历史性转机东晋南朝被称为江南文化的奠立期。这一时期人们精神上的自我解放,思想上的活跃自由,带来了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

D:在今天南京中山南麓建有一座刘勰纪念馆,刘勰当时在这里的定林山庄内生活了20年,定灵寺丰富的藏书为他提供了思想之愿,使其顺利再次完成了不朽巨著《文心雕龙》。《昭明文选》为梁武帝长子萧统组织编撰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文总集,唐代和宋初均以诗赋取士,文选便成为人们学习诗赋的范本。陆游曾记载了当时流传的“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可见影响之大。

E:刘义庆主编的《世说新语》开创了中国笔记小说先河,鲁迅评价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后来元明清的杂剧小说很多取材于《世说新语》。书画领域的明星艺术家更是灿若星辰。书法史上的二王是指王羲之与七子王献之,其笔力之雄劲正对应着这一时期的魏晋风度。绘画领域的扛鼎者,则有六朝三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他们对于绘画的探索早已超越了时代,对后世画风多有开启之功。北人南迁,玄学佛学与江南本土道教风云际会,使南北朝,呈现出“北造像,南造寺”的流行分化。杜牧的《江南春》记载了南朝建造寺庙的盛况。“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F:灵动开放的自然山水,浓郁的崇文重教之风,赋予了江南人深厚的人文修养,也使江南成为科学技术的生发地。出生于建康的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都贡献卓越。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并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

G:六朝承汉启唐,在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空前繁荣,创造了极其灿烂的六朝文明,六朝时期的建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但发生于梁武帝时期的侯景之乱,却使江南之地,蒙受了一次空前浩劫,这是三吴之地,千里绝烟,人迹罕见,当时的建康城继承废墟,梁武帝饿死于台城。叛军还纵火烧毁了东宫的三万卷藏书,而在其后不久的江陵之变中,又焚书十四万卷,致使东晋以来的文化典籍灰飞烟灭。

A:“大盗移国,金陵瓦解,公私涂炭,华阳奔命,中兴道销。”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亲自率兵御敌,兵败失陷后,辗转流落北方,这篇《哀江南赋》,正是对这一时期南朝人悲苦流离的真实记录。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水的善处下位、待机而动,水的随物赋形、兼容并蓄,都给江南人带来独特的生命体验,深刻影响和塑造着江南的文化。江南凭借这样一种至柔至刚,有容乃大,在历史上多次的冲突与交融中,蓬勃崛起,走向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