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pc-web/image/article-detail/fontSize.png)
第十二章 爱与婚姻
据说在德国的某一地区,有一种古老的习俗,来测试未婚男女是否适合在一起生活。在结婚仪式前,新郎和新娘会被带到一片空地,那儿事先放着一棵被砍倒的大树。他们要用一把两人拉的锯把眼前的树锯为两截。通过这一测试,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合作默契度。这项工作需要两个人才能完成。如果他们之间没有信任,就会彼此掣肘,最终功亏一篑。如果其中一个人想把任务独揽下来,另一人也甘心退让,那么时间则会延长两倍。两人必须共同用力,互相配合。这一地区的人们已经意识到合作是幸福生活的先决条件。
如果有人问我爱和婚姻是什么,我会给出下面的回答,可能这一答案并不完整:爱的结果是婚姻,他们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倾情付出,它表现在身体吸引、相伴终生以及生儿育女的共同愿望中。爱和婚姻需要合作,这不单是为了双方的幸福,也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
爱和婚姻是为人类利益而合作的观点,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方面面。即使是人类最原始的肉体吸引,也是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常提到,人类由于体能上的限制,无法在地球上永存。而让人类延续的方法就是繁衍生息,所以身体的吸引和生育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我们发现,当今时代,在爱情中所遇到的问题大不相同。已婚男女会遇到各种难题,父母们关注着他们,整个社会都会被牵涉到他们的难题中。因此,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研究方法就不能存在任何偏见。我们必须公正地讨论这一问题,不让其他因素干扰这场完全自由的争论。
这并不意味着要把爱和婚姻完全孤立起来加以分析。在处理此问题时,我们不可能不受任何约束实现完全自由,也不可能只凭个人的想法去解决。人人都会受到环境的限制,其发展局限在一定的框架内,必须依靠这个框架做出种种决定。人生有三大制约:一是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必须受限于这个环境;二是大家共同生活在一起,必须适应彼此;三是人类有两种性别,人类的延续和发展就依赖于两性关系。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关心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做任何事的时候会先想到他人。在解决爱和婚姻的问题时,也会考虑其伴侣的利益。他可能也未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如果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可能不知如何作答。但是,他却自然而然地追求着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这种行为体现在他的所有行动中。
有些人对人类的幸福漠不关心。在他们的人生观中,从不会问:“我能为他人做些什么?”“我如何才能成为社会的一分子?”而是会问:“生活有什么用?它能给我什么好处?我要为它付出多少代价?别人有没有为我着想?我有没有赢得他人的欣赏?”如果一个人对生活持有此种态度,对爱和婚姻的问题也同样如此。他会不断地问:“它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爱是一种纯粹自然的本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性是一种驱动、一种本能,但爱和婚姻并不只是为了满足性而已。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都会发现,人类的各种驱动和本能都在不断进步,比以前更加文明和高尚。我们逐渐摒弃了一些粗俗的欲望和倾向。比如,我们学会了怎样不和他人发生冲突,学会了衣冠整洁、礼貌待人。即使是解决饥饿问题时,我们也不止是寻求自然的满足,而是要有高雅的口味,并学会了餐桌礼仪。在文明的驱使下,我们的驱动已经得到了控制,这些都表现出为人类利益和社会和谐所做出的诸多努力。
如果我们把这种理解应用在爱和婚姻问题上,就会发现,爱和婚姻也牵涉到他人的利益和整个人类的利益。兴趣才是前提条件。如果意识不到要想解决爱和婚姻问题,就得考虑人类整体的利益,那么不管是单纯讨论爱和婚姻的问题,还是做出协商、让步抑或做出新的规定,都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也许我们需要进步,也许我们找到了令人满意的答案。但是如果我们考虑这一因素——地球上的人类由男女两种性别组成,合作才能更好地生存——找到的解决之道一定会更有效。只有将这一因素考虑进去,答案才能经得住考验。
我们采用这种方式,第一个发现是:爱情问题是两个人的共同职责,并且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一职责是全新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学会了独自工作,也学会了怎样在工作中与人相处,但是配对工作还是接触较少的。因此,这种情况就会产生困难,但如果双方对他人都感兴趣,这一问题相对就容易解决,因为他们总是会主动关心对方。
我们甚至可以说,为使夫妻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我们需要关心对方超过关心自己。只有这样,爱情和婚姻才会真正美满幸福。我们应该已经看到,某些对婚姻的观念及采取方式的错误之处。如果对对方的兴趣胜于对自己的,就要保证关系的平等性。如果双方都将心奉献给对方,就不会有所约束或存有自卑感了。但是,要想真正平等,双方必须都持这样的态度。只有努力为对方付出,对方才会有安全感,才会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是被需要的。在此,我们找到了婚姻的基本保证、婚姻幸福的根本意义,那就是一种感觉,认为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是有价值的,不可替代的,为伴侣所需的。自己做得很好,既是对方的伴侣又是对方的朋友。
在双方的合作中,任何一方都不想让自己处于附属地位。如果一起生活的两个人,总有一个想支配或强迫对方,那么结果一定不理想。即使是在当今社会,很多男人甚至很多女人还一直认为,男人是绝对权威,是领导,是主人。这也正是很多婚姻不幸的原因。任何人都不想成为附属,处于这种地位的人会心生愤怒,充满怨恨。夫妻双方必须地位平等,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比如,在延续后代的问题上,他们需要达成一致意见。他们知道生育孩子,就意味着自己要对人类未来负责。在子女教育的问题上,他们仍然需要达成共识。当出现问题时,他们要想方设法补救,因为他们知道不幸的婚姻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没有任何益处。
如今的文明社会,很多人对合作没有充分准备。我们总是过于关注个人的成功,关注生活带给我们的利益,而不去想我们能给生活带来了什么。不难理解,两个人结婚后彼此紧密无间,但是不能做到相互合作,或对对方缺少兴趣,后果将非常严重。多数人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关系的合作,不习惯为对方的兴趣、目标、理想和志向着想。他们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共同应对生活中的难题。因此,看到身边各种各样的婚姻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我们要做的是认清事实,在以后的生活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
如果没有经过前期训练,成年生活的危机就会让我们无从下手,因为我们做出的反应往往与自己的人生态度一致。我们对于婚姻的准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想法态度,就能看到他长大后的处事方法。一般人在五六岁时,就对爱有了基本的认知。
早在童年时期,人们就形成了对爱和婚姻的看法。这里指的并不是他们有了性需求,而是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是爱和婚姻的一部分。他在形成自己的印象,认为自己是其中的一部分。爱和婚姻是环境的组成要素,这种意识会进入他们的思想。他们必须了解这些事,并形成自己的看法。
在儿童时期的孩子表现出对异性的喜欢,并挑选自己喜欢的对象时,不能解释为错误、荒谬或性早熟。我们不能对此加以制止,也不能以此取笑他们。我们应该认为这是在为爱和婚姻做准备。我们不能忽视这件事,而要积极引导,让孩子明白爱情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关乎人类利益,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我们才会在他们的意识中种下一种理想状态。在今后的生活中,夫妻之间才能互敬互爱,亲密无间。我们发现,一夫一妻制自然而然地影响着孩子们,即使父母的婚姻并不幸福,受到这种引导的孩子也会拥有和谐完美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