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庄严的礼仪》
1.
周代是一个礼制被极度规范化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先人,无论是个人的生活还是整个的社会制度,都被纳入到了一个有着严密规范的礼仪系统之中。什么样的日子适宜出行?什么样的日子适宜婚嫁?迎接客人要穿什么衣服?出席丧礼要带什么物品……从平民到王侯,人们都在一个“礼”的框架内循例有度地生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周代的玉器也被纳入到一个严格的礼仪制度之中。君王应该用什么样的玉器?它的大小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尺寸?使用的时候放置在什么位置?而臣子相应的规格和用途又有什么区别……一切都有章可循,不得有丝毫的越轨之举。
2.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卢兆荫认为,人们赋予它这个等级,然后让玉为等级制度服务,就出现了许多为不同等级服务的一些器物。周代之前,人们对玉器带有某种原始性的崇拜,而到了周代,这种崇拜更多地变成了理性的崇敬。君王和贵族赋予了玉器更强烈的政治色彩,他们使用的玉器成了王朝森严等级的象征物。在当年,贵族和君王身上的玉佩是最显眼的装饰,它们象征着等级森严的礼法制度,古籍中说,玉佩的组合和长度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但是,直到三门峡虢(guo2)国墓的发掘之前,人们并不知道周代王侯的玉佩应该是什么模样。
3.
出土于虢国墓的一套组玉佩保留的非常完整,7个玉璜(huáng)是它的主体,中间用丝线串连,丝线上缀满了精美的玛瑙石。在盛大的礼仪活动中,君王要佩戴上这组庄严的玉佩,它的长度直达人体的膝盖部位,这样的长度限制着君王的每一个举止,他只能有节制地迈着方步,一种神圣的仪式感通过这样的举止,来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在古籍的记载中,周代的祭祀活动要使用专门的六种礼玉,古人称为“六瑞”,它们分别是玉璧、玉琮[cóng]、玉圭、玉璋(zhāng)、玉璜、玉琥。
4.
这6种被称为瑞的玉器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器物,它们被赋予了礼的规范,专门用来祭拜天地四方,它们的使用方法,被详细地记录在了一本叫《周礼》的书中。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教授赵朝洪介绍说:祭天用什么东西,祭地用什么东西,同时祭东西南北几个方向,他要用哪几种东西,都有一定的规定。今天的考古发现,让我们看到了这6种神奇的玉器。玉璧,是用作祭天的一种礼器,在六瑞中它出现的年代最早,6000年前的“良渚文化”中,玉璧就已经大量出现,当时的玉璧通常不雕刻任何花纹。
5.
而到商代,作为祭天礼器的玉璧,还曾在殷墟的大型祭坛中被发掘出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陈志达介绍说:丙二基址的南面,发现两件东西并列的玉璧,两者相距约1.8米,白璧在西,苍璧在东。到周代的时候,玉璧进入最繁盛的时期,不同的玉璧还被分出了不同的等级。卢兆荫研究员介绍说:玉璧里面还有分有谷璧跟蒲璧,谷纹璧的等级比蒲纹璧要高。谷纹类似于一个凸起的小蝌蚪,而蒲纹则象草席上的纹路。这时的玉璧不仅表面雕刻了各种复杂的花纹,而且,有的玉璧从里到外都装饰了精美的图案。
6.
一件收藏在故宫的龙纹玉璧是其中罕见的珍品。玉璧直径12.8厘米,用的是新疆上等的和田白玉,玉璧中心的圆孔透雕了一只玉龙,龙嘴张开,龙尾卷曲,而整个玉龙的形态则给人一种临空升腾的动感。玉璧的表面上布满了谷状花纹,这是一种象征着最高等级的纹饰,玉璧的两侧是两只玉凤,玉工用夸张的手法,将玉凤雕琢的修长而灵动,它们攀附在玉璧的外缘上,与玉龙互为映衬。这件精美的龙纹玉璧不仅是当年象征等级的礼玉,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7.
玉琮[cóng]出现的年代与玉璧大致相同,它被认为是祭祀大地的礼器。令人费解的是,虽然周代明确记载了玉琮的用途,但从考古发掘的实物判断,玉琮的黄金时代却属于新石器时期。到周代,玉琮的形制反而越发简化,新石器时代的玉琮,有的高达半米,有的重达十几斤,而且上面还雕刻着复杂而精美的纹饰,但是到了周代,玉琮不但体形变得很小,而且制作的相对简单和粗糙。六瑞中的玉圭是一种长条形的玉版,上端呈三角形。古人认为,玉圭凸起的圭角象征春天万物的萌发,在六瑞中是用作祭拜东方的礼器。
8.
另外,周礼还记载了玉璜、玉璋和玉琥的用途,它们分别用来祭拜北方、南方和西方。对玉器的崇尚加上森严的礼仪制度,在周代王室的贵族生活中,玉器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当时,制作玉器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如何使用玉器也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玉器不能在市面上出售,它是贵族的专用品。如果没有特殊的理由,玉器必须始终佩戴在身上,而士大夫出境时,还必须解除身上的玉器,携带玉器出境在当时是需要严惩的重罪。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于明介绍说:玉器主要在王公大臣、显赫贵族之间使用,这个时候主要作用是表示身份、礼仪、等级的一种工具。
9
玉器成为王朝礼仪的象征,各式各样的精美玉器融入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当年,王公贵族不仅胸前佩戴长长的玉组佩,在颈部、手腕甚至小腿上,都要套上一串精美的玉串饰,它们的材质和组合方式因为主人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繁简之分。他们还把腰带的带扣做成各种造型的玉带钩,工艺极尽精巧之能事。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礼仪文化和玉器完美结合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玉器精工细作,并承载着森严的等级观念,在古代玉文化历史上,它被定格成了一个礼仪用玉的标志时期。
10
在这样一个弥散着礼仪规范的时代,却预示着一场社会变革的都来。在一个充满血腥变革的时代,一个关于玉和君子之间关系的论述,被奠定成了玉文化最为核心的理念。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动荡,诸侯纷争,周代一分为二,从西周走到了东周。在这样一个充满血腥变革的时代,文化却因为政局的动荡而走向了交流和融合,当时活跃在各诸侯国间的诸子百家,纷纷创立自己的学说,在这种学术争鸣的氛围中,玉文化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影响后世数千年的儒家学说。
11
学说的创立源于一次谈话。有一天,孔子的学生请教孔子,说为什么现在大家都重视玉而轻视像玉的石头呢?孔子回答说,大家这么做,并不是因为玉石少而像玉石一样漂亮的石头多,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玉石凝聚了上天赋予它的一些特性,而这些特性与君子美好的品德是相符合的。这次简短的对话被后世的追随者们反复引用,并加以诠释和论述,正因为玉石象征着君子的美好品德,君子佩玉之风由此盛行,而天然玉石被人为赋予的品德也成了后人的共识。
12
卢兆荫研究员介绍说:因为儒家是提倡德治的,所以它就选择了玉,作为它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载体,赋予了玉许多美德,此后玉就被人格化、道德化了。孔子改造了西周时期玉文化的内涵,为后世开创了一套关于玉的全新的理念,这是一种笼罩在人文主义光芒下的思想,洋溢着高尚的道德感和丰富的伦理精神。孔子和后世的追随者是这样阐述玉和君子的关系的:他们说,玉器温润而散发出光泽,这是它的仁德;清澈而有细密的纹理,这是它的智慧;坚硬而不萎缩,这是它的道义;清廉而不伤人,这是它的品行;色泽鲜明而没有污点,是它的纯洁;受到伤害而不屈挠,是它的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