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571】
读物本·蕊希电台文本①
作者:卯兔.🐇
排行: 戏鲸榜NO.20+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11892
27
83
12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没有BGM,随便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就好,如果需要我上传一点自己喜欢的,或者告诉我你们喜欢的,丨就祝我们 都能和真诚的人硬碰硬 在这个欺骗 玩弄 背叛 快餐式的爱情成为当代风潮的时代 希望永远有人 带着诚意来爱你丨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5-24 11:41:02
更新时间2023-05-24 11:59:1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①【成年人说过最多的谎】

都说成年人的懂事,是艰难不让父母看见。

其实,在我们对父母报喜不报忧的同时,父母也在对我们报喜不报忧。

两年前,我打了一个视频电话给妈妈,过了很久,爸爸接通了电话,他告诉我, " 你妈跳广场舞去了,没带手机。 "

透过屏幕,我发现爸爸的脸色并不是很好,我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他一脸轻松地说昨天上了晚班,待会再补个觉就行。

我叮嘱了几句,就挂了电话,完全没有多想。

后来,我从表哥的口中得知,我妈做了乳腺增生手术,我爸向厂里请了假陪床照顾。

我恍然大悟,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那几天妈妈总是将视频电话转换成语音电话,明明以前她总嚷嚷着 " 开视频吧,好看看你的样子。 " ,也明白了为什么那几天爸爸总上夜班,明明以前都是夜班白班岔开上的。

知道消息后,我定了最早的航班,从北京飞回老家,直奔医院,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妈妈,以及在病床前忙碌的爸爸。

目光转移到我身上的那一刻,他们脸上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有见到我的欢喜,有秘密被发现的慌张,还有望向我凌乱头发的心疼,情绪交织到最后,凝聚成了一句话, " 你咋回来了? "

的心中五味杂陈,眼泪啪嗒啪嗒落下来,妈妈安慰我只是一场小手术,爸爸说明天就可以出院了,别担心。

自从离家工作后,每当我打电话问起家里情况时,爸妈嘴上永远都是那一句, " 家里一切都好,你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 "

以前的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句话的真实性,经历了我妈做手术的那件事后,我才意识到,爸妈口中的 " 家里一切都好 " 跟我口中的 " 我在外面挺好的 " 一样,都是谎言。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善于撒谎的人,他们的谎言还有很多:

记得当我领到了人生中第一笔薪资,给爸妈转账却被拒收,他们念叨着, " 我们在家不咋花钱,钱你自己留着买点好吃的。 "

过年回家,我提出带爸妈去医院做体检的请求,却被他们一口回绝,他们说, " 爸妈身上没病没痛的,别浪费这笔钱,以后你要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

每逢过节,爸妈就会问我今天吃了什么,但凡菜品没让他们满意,他们就会催促我去下馆子,而当我问起家里吃什么菜时,他们总含糊其辞说吃得很好。

爸妈在子女看不见的地方,过着最朴素的生活,外套一穿就是好几年,手机一用就用到报废,餐桌上很少有大鱼大肉,坏消息能藏就藏,病痛能忍就忍。

原来,爸妈在电话那头假装过得很好,只是为了减轻子女的压力,让子女的生活尽可能过得好一点。

张泉灵在节目里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调查空巢老人比例时,在北京东城区的一户人家发现老人身上有一股特殊的老人的味道,于是问奶奶, " 您多久时间洗一次澡呢? "

奶奶犹豫了很久,然后告诉她:

" 我啊,尽量不洗澡,一个人在家,人老了,洗澡是最危险的事,万一摔了呢,我这后半辈子,我给孩子多大负担呢?我自己的生活怎么办呢? "

老人不敢洗澡,不敢受伤,害怕将子女的后半辈子和自己的后半辈子都卷到这一次小小的意外当中。

坦白说,听到这个答案后我很意外,但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 " 懂事 " 的父母,他们默许自己能不给子女添麻烦就不给子女添麻烦。

父母总是将孩子放在第一位,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对待孩子不吝啬、不埋怨、不苛求,可当孩子开启自己的生活后,他们又将自己放在了孩子生活的最后一位。

当他们的记性越来越差、头发越来越白、行动越来越艰难、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时,不给孩子添麻烦、尽可能减轻孩子的负担,就成为了他们余生的最大愿望。

作为子女的我们,或许无法从电话中识破爸妈的逞强,但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不要将回家的计划搁浅,尽可能多陪伴他们,在相处的时光里多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然后,用心告诉他们, " 爸妈,我愿意被你们麻烦。 "


②【总有人为你停留】

小时候,我会拉着要外出务工的爸妈的衣角,问他们能不能别走,可他们还是只留下了一句 " 要懂事听话哦 " 就离开了。就算将 " 可以别走吗 " 说出口,我也阻挡不了那些转身离去的步伐。

就这样,我渐渐成长为一个不擅长开口挽留的人,面对爱情也是如此。

火锅不再翻腾,只剩下一些残羹冷炙,我和他仍然安静地坐在餐厅一角,气氛凝重,两人丝毫没有起身离开的意思。

他在这顿火锅局上跟我说有一个升迁机会摆在他面前,不过需要离开北京去往深圳,问我怎么看。

那一瞬间,我的脑海里涌现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让我赶紧开口挽留,表明自己舍不得他离开,问他 " 可以别走吗 " ,毕竟一旦开启异地恋,困难重重。

另一个小人指责开口挽留这个行为太过自私,他可以奔向更好的生活,未来也会遇见更好的人,为我留下无异于牺牲自己的大好前途,况且我们只是男女朋友而已,未必能够走到最后。

我想象了一下将他挽留下来的结局,或许在未来爆发争吵的某一天,他会无意识地讲述自己曾经为这段感情做出莫大的牺牲,而我必定会被这个事实噎到说不出话。

我被自己想象出来的场景一惊,不挽留的想法瞬间占了上风,于是决定将选择权交到他。我一边期盼着他做出留下来的选择,一边轻飘飘地说, " 去吧,错过了多可惜。 "

他沉默了很久,说自己会再考虑考虑。

在后来的相处中,我们都默契地避开了离开还是留下这个话题。

自始至终,我还是没能说出 " 我能成为你留下的理由吗 " ,我怕一旦说出口,只能换来一句对不起,更怕看到他纠结如何拒绝我的神情。与其费力拉扯,不如各自体面迈向新生活。

自从我将选择权交到他手中起,我就在心里盘算哪天会成为我们说再见的那一天,我们可能会默契地吃完最后一顿饭,聊聊一起养的猫咪是他带走还是我留下,以及商量如何分配共同物品。

他会安静地将行李打包好,我会送他去车站,往后的日子,我们会从相爱的情侣慢慢沦落为朋友圈的点赞之交,我可能会在夜深人静的夜晚,一遍遍安慰自己他其实没那么重要。

我等啊等啊,一周过去了,还是没等来分开的那一天,于是,我假装漫不经心问他什么时候去深圳,他告诉我自己拒绝了升迁机会,会一直留在北京。

得知他的选择时,我松了一口气,却在轻松片刻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不知道自己值不值得他做出这样的牺牲,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背负得起他在这段感情里的付出。

网上有太多因为爱情而放弃前途的负面例子,有女生为了男方放弃了985学校,却在恋爱两年后被分了手,也有男生辞去高薪工作奔赴到女方身边,最终没能握住爱情,也丢了事业。我不想他后悔,便反复向他确认, " 你真的想好了吗? "

他却反问我, " 那你又真的舍得我离开吗? "

他说自己舍不得离开,他说他现在就已经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升迁机会听起来充满诱惑,却不如爱人在身边来得实在。

在他的心中,前途或许很重要,但爱情却更难得。

我很幸运,我和他之所以得到了一个好结局,是因为他没有轻易放开我的手,是因为他看穿了我的真心,但凡他将我的不挽留理解成了不在意,我们可能就永远成为彼此的前任了吧。

那些纠结于要不要开口挽留的人,大多都害怕被拒绝,或者曾遭受过拒绝,于是会将挽留定义成无用功,下意识隐藏起自己的心意。

一辈子很长,我们会面临很多离别,有些离别无法挽留,但有些离别或许会因为我们的一句 " 可以别走吗 " 而改变。

退一万步说,就算那句挽留被拒绝了,也能真真切切传达出你的心声: " 我真的很舍不得你。 "


 

③【人生是乐园,不是考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身边人对自己都变得很苛刻。

生活中的一切都要按部就班地进行,不允许有差错和意外,不允许有拖延和宕机。

约定好和朋友吃饭见面,结果半路上车坏了,一边修车一边在抱怨为什么出趟门这么不顺利;

看到身边人接二连三恋爱结婚,而自己连个男朋友都没有,就开始焦虑自己是不是被同龄人落下了;

就连休息的周末,也会因为午睡时间长,觉得自己没有按计划完成今天安排好的任务,而自责自己虚度了光阴。

然而呢,我发现,越是不允许失控,越是希望一切都按照自己想法进行,生活反而越容易失控,人也就越容易紧张和焦灼。

和朋友决定一起旅行后,我们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买哪趟飞机,住哪里的酒店,每天要打卡几个景点,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