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光而行
1
控制自身欲望
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思考,身体、精神对于生命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毕竟只要是人,就会有思考问题的能力。人和动物不一样,动物吃了睡、睡了吃,吃饱了躺着就行,饿了再去寻找食物。我们不太知道动物的精神状态,也不太知道动物的心智状态。我家里养过宠物,比如养狗养猫,我能看出来猫和狗的开心和不开心,但我不太会去关心猫和狗的精神状态到底如何。对于人来说,精神和身体相互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生命要过得好,我们就既得管理好身体,也得管理好精神,只有管好这两者以后,我们才能真正走向健康充实的生活状态。
2
人的行为、发展和未来也是同时被身体和心智指挥的,身体对我们的作用并不见得会小于精神层面,大部分人更多被身体牵着走,而不是被精神引领着往前走。从人的本性来说,人带有欲望和贪婪,而这些欲望和贪婪在大部分情况下不是来自精神的追求,而是来自肉体的追求。佛教中所讲的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眼、耳、鼻、舌、身、意,常常是来自一种生理上的反应或者需求,而这些需求都来自身体的需求,一个人如果欲望过度,无节制消耗身体,就会出问题。
3
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控制身体的欲望。佛教中所说的贪、嗔、痴是欲望,我们平时对于饮食、爱情、财富、地位、权力、名声、美酒的追求,都来自肉体自动产生出来的欲望,有的人欲望过分强烈,有的人欲望在正常状态,有的人欲望上稍低一点。欲望对我们的人生发展起到了比较大的牵引作用。为了遏制欲望,佛教讲究人要四大皆空,就是你什么都不要有,甚至要放弃家庭,放弃后代,这样才会没有任何牵挂,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真能做到这样,人生也没什么意义了。红尘不是一个需要抛弃的世界,而是一个需要自我管理的世界。对于欲望或者愿望,只要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就行。
4
我们希望有人文之乐、天伦之乐、家庭团聚、亲人温馨,希望自己能够吃饱饭、穿好衣服、有房子住,我觉得只要不是过分的、过度的要求,都是正常的。但一个人如果被过分的欲望牵着走,可能肉体所产生的欲望就会变成人生追求精神的负担。因为有欲望,要面子,有虚荣心,所以要有更好的汽车,要有大房子,要穿名牌衣服,背名牌包包,有社会地位……但这些东西是无止境的,而且越追求越难控制,最后甚至会把自己带到沟里去,比如变成了贪腐。所以我们可以满足欲望的正常追求,但不能过分,而什么是正常,什么是过分,只能每个人自己体会。
5
3.追求精神世界
人生正常追求已经基本满足的前提之下,克制自己进一步的欲望,让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不断上升,是一个人走上充实而丰盈的生活的正确途径。高僧大德们做到了极致,比如弘一法师,摆脱了尘世中所有的花花世界,遁入空门,让自己彻底在精神上超越肉体,达到无上崇高追求的境界。这样的人,我们只能仰望,也可以部分学习,但不一定非要达到那样的境界。凡间尘世依然是一个让人幸福和快乐的地方,我们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变成苦行僧一样去生活。
6
每个人追求的精神和灵魂的升华可能都不太一样,但如果只追求欲望的满足,不追求精神的充实,我们会感觉到空虚。人天生或多或少是有点精神性的动物,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对于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油盐酱醋对于菜肴一样,不管多么好的菜,炒菜的时候不放油盐酱醋,就不会太好吃。精神世界对人来说也像绘画时的颜料,只有颜料丰富了,画出来的画才会丰富多彩。
7
一个人生命的丰富性,一定或多或少来自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来自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而精神世界最重要的其中一个追求,是拥有知识。知识是习得的,知识的追求会使我们的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得到发展的基础。当然只追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知识的思考,转化为人生智慧,才会真正对精神的丰富性起到作用。
8
此外,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作为社群性动物,如果所有东西都是为了自己的满足,不关注别人的感受,就很难达到精神充裕的境界,所以一个人觉得自己幸福并且生命最有意义的时候,恰恰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而且是在具体帮助到什么人的时候。比如捐款,如果捐了一百元钱,你不知道这一百元钱花到哪里,你心里就会觉得有点失落,但如果通过现代化技术数据追踪,能够追踪到你的捐款为农村孩子买了三本书或者买了一个铅笔盒,你就会觉得这一百元钱特别有意义,你也会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有意义,因为自己能实实在在地帮到别人。
9
一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在某种意义上既是自足的,又是利他的。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其实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利他,做对自己有利对他人也有利的事情就好。所以,苦行者太刻意,但放纵者又太随意,只有润物细无声对自己生命精神的滋养才是比较重要的。
10
4.身体与精神的关系
一个人身体好、精神健全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但身体的健全与否和精神是否充实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关联,人是可以让精神力量超越身体的一种动物。
有一个成语叫“身残志坚”,就是身体有点缺陷或者身体不好,却有着坚强的意志,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海伦·凯勒,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盲人,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很多人读后非常感动。
11
大家更加熟悉的斯蒂芬·霍金,2018年刚刚去世。他是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也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21岁的时候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病),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到最后好像只有一个手指头能动,但他的大脑思维能力是如此强大,写下了无数著作,包括大家都熟知的《时间简史》。
12
澳大利亚的尼克·胡哲,1982年出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他出生的时候没有脚,也没有手,但相信大家都看过他的演讲,也看过他无脚无手游泳的状态、打球的状态。他从一个对自己失望,甚至想在游泳的时候把自己淹死的状态,最后奋发成为一个演讲家,成为一个对生命歌唱的歌唱家,成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出了五六本书。你看,他肉体有残缺,但精神无比强大,给了我们很多感动。
13
中国也有很多例子,我们从小学习的张海迪,高位截瘫后自学外语。当时她的故事鼓励了中国无数年轻人,后来她不光出了诗集、英语作品,还出了长篇小说。现在张海迪应该是世界残奥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是连续两届中国残联主席。到现在为止,依然在鼓舞着大量人奋发、努力、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