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十三章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什么是人生的结局
1.
《红楼梦》讲到了第八十回,我们没有采用一百二十回本,而采用了八十回本,前面已经说了原因。希望大家能对《红楼梦》有与阅读一般小说不同的角度,在一般的文学阅读中,总觉得要有个比较清楚的结局,就像我们看电影或者电视剧一定要知道谁最后嫁给谁了,或最后怎么样了。可如果从比较贴近生命的角度来看,其实很难说什么是结局。生命是一个不断流动、变化的过程,我想《红楼梦》多读几次,你就会诘问或者反省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结局。因此我就大胆地没有采用一百二十回本,因为在一百二十回本里我们会接触到黛玉的死亡、宝钗嫁给宝玉、宝玉最后的出家……这些都比较像结局,但这些结局是不是原作者曹雪芹设计的,到目前为止争论非常大。
2.
以我自己的想法,《红楼梦》的结局其实是在第五回,《红楼梦》基本上是在小说一开始就告诉了你所有人的结局,他只是用了倒叙的方法,有点像我们今天看的电影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回想他的一生。这其实是非常现代的写法,它不是一种推理或者悬疑,只是让你感觉更大的悬疑在于人的性格里的许多倾向,会促使你一定往那条路上走。每个人都有命跟运,比较通俗的解释是,“命”是那部车,“运”是那条路。你可能是一部非常好的车,但可能会开在一条很坎坷的路上;有的人是很烂的一部车,却总是开在很顺畅的路上。在希腊的悲剧中,常常认为性格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以以此来解释曹雪芹为什么一开始就把每个人的结局都公布了。在他看来,林黛玉是一定会走上属于她的那条路的,因为她很孤独,对现实世界不屑于妥协;宝钗也一定会走上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她代表了一种圆融的、尽量跟世俗协调的人生。
3.
所谓《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是分享了大观园里青春岁月的一群人,其中有姓贾的女孩子,像元春、探春、迎春、惜春、巧姐;有些是嫁进来的媳妇:王熙凤、秦可卿、李纨;也有外姓的亲戚,像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甚至有更疏远的,像妙玉,她也分享了这个青春。我们现在分析十二金钗的命运,会觉得蛮有趣,她们的性格、命运很不同,但她们都感受过、分享过青春的美。第七十九回、八十回里出现的夏金桂,后来也扮演了蛮重要的角色,可是她并不在十二金钗中,就是因为她没有分享过大观园里的美。
无法欣赏生命之美的悲剧
4.
在上一回的结尾已经提到,因为香菱的名字,引发了八十回开始的一场辩论。大家读一下文本,很容易就懂香菱落入了一个被指责的圈套当中,还有夏金桂的不快乐到底是为什么。“话说香菱言还未尽,金桂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鼻孔里‘哧’两声。”注意这三个形容都是表明某种自大,人一旦掉在这样的表情里,其实已经很不快乐了,这种不快乐是因为他对别人的存在很不屑,这个情绪很难控制。我想可能是本性,更重要的还是教养,文化教养里最该学习的是对每个存在着的生命的敬重,这个敬重包括对天地之间最卑微的存在。我想,民间是具备这种智慧的,民间常说的不要小看那小小的草,如果早点儿起来,你会看到每棵小草上都有露水,意思是天地都在滋润这么卑微的生命。李商隐的诗里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其实讲的就是宇宙之间的那种宽广。夏金桂这个女孩子父亲早逝,母亲宠她宠得不得了,养成了独尊自大的个性。其实这个女孩子绝对是美丽、聪明的,可惜的是她的美丽自己无法发现,一旦周遭出现美,她的美丽就变成了负面的因素。
5.
曹雪芹在八十回快要结尾的时候让这个人物出现,其中有很大的感伤,在第七十九回里宝玉正在生病,听说薛蟠结婚了,夏家的小姐长得很漂亮,又懂诗书,曾很想去看看她。作者的意思是,其实我们不该先入为主地排斥夏金桂。但夏金桂嫁进薛家,马上表现出对其他生命的践踏,如果一个生命去践踏别的生命,就很难有美的特性。我想夏金桂最深的痛苦,在于她只能看到自己的美。我一直很想改写白雪公主的故事,认为那个魔镜应该有智慧告诉照镜子的人:每个人在镜子面前都是最美的,让每个生命都去发现自己身上他人不能取代的部分。而夏金桂一直没有办法发现,所以脖子一扭,嘴唇一撇,鼻孔哧哧两声,“拍着手冷笑”,对生命的践踏、排斥已经非常明显了。她问香菱:“菱角谁闻见香来着?”我想大家在台湾可能蛮多机会能吃到菱角,有时候走过街头,有小贩在那边卖菱角,因为《红楼梦》的关系,我会特地去闻一下,发现菱角真的有香味,我就会忍不住买一包。建议大家有机会在夏秋之际到苏州、杭州,能看到粉红色、浅绿色的菱角,非常小,但真的有种清香。
请先登录后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