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8085】
读物本·蒋勋说红楼梦《193》
作者:暮云昭昭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6882
3
3
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蒋勋说红楼梦》,是蒋勋先生对中国传统美学佳作《红楼梦》的精深研究,从青春、人性、悲悯的角度挖掘其独特的人文内涵,还原其真正的文学内蕴,通过“回到文本”来感受到其真实的魅力。欢迎与您共同品鉴。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4-25 08:21:54
更新时间2024-04-25 10:05:46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读物本蒋勋说红楼梦《193》

00:00:00/00:00:00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第八十三章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什么是人生的结局

 1.

《红楼梦》讲到了第八十回,我们没有采用一百二十回本,而采用了八十回本,前面已经说了原因。希望大家能对《红楼梦》有与阅读一般小说不同的角度,在一般的文学阅读中,总觉得要有个比较清楚的结局,就像我们看电影或者电视剧一定要知道谁最后嫁给谁了,或最后怎么样了。可如果从比较贴近生命的角度来看,其实很难说什么是结局。生命是一个不断流动、变化的过程,我想《红楼梦》多读几次,你就会诘问或者反省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结局。因此我就大胆地没有采用一百二十回本,因为在一百二十回本里我们会接触到黛玉的死亡、宝钗嫁给宝玉、宝玉最后的出家……这些都比较像结局,但这些结局是不是原作者曹雪芹设计的,到目前为止争论非常大。

 2.

以我自己的想法,《红楼梦》的结局其实是在第五回,《红楼梦》基本上是在小说一开始就告诉了你所有人的结局,他只是用了倒叙的方法,有点像我们今天看的电影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回想他的一生。这其实是非常现代的写法,它不是一种推理或者悬疑,只是让你感觉更大的悬疑在于人的性格里的许多倾向,会促使你一定往那条路上走。每个人都有命跟运,比较通俗的解释是,“命”是那部车,“运”是那条路。你可能是一部非常好的车,但可能会开在一条很坎坷的路上;有的人是很烂的一部车,却总是开在很顺畅的路上。在希腊的悲剧中,常常认为性格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以以此来解释曹雪芹为什么一开始就把每个人的结局都公布了。在他看来,林黛玉是一定会走上属于她的那条路的,因为她很孤独,对现实世界不屑于妥协;宝钗也一定会走上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她代表了一种圆融的、尽量跟世俗协调的人生。

 3.

所谓《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是分享了大观园里青春岁月的一群人,其中有姓贾的女孩子,像元春、探春、迎春、惜春、巧姐;有些是嫁进来的媳妇:王熙凤、秦可卿、李纨;也有外姓的亲戚,像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甚至有更疏远的,像妙玉,她也分享了这个青春。我们现在分析十二金钗的命运,会觉得蛮有趣,她们的性格、命运很不同,但她们都感受过、分享过青春的美。第七十九回、八十回里出现的夏金桂,后来也扮演了蛮重要的角色,可是她并不在十二金钗中,就是因为她没有分享过大观园里的美。

 

无法欣赏生命之美的悲剧

 4.

在上一回的结尾已经提到,因为香菱的名字,引发了八十回开始的一场辩论。大家读一下文本,很容易就懂香菱落入了一个被指责的圈套当中,还有夏金桂的不快乐到底是为什么。“话说香菱言还未尽,金桂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鼻孔里‘哧’两声。”注意这三个形容都是表明某种自大,人一旦掉在这样的表情里,其实已经很不快乐了,这种不快乐是因为他对别人的存在很不屑,这个情绪很难控制。我想可能是本性,更重要的还是教养,文化教养里最该学习的是对每个存在着的生命的敬重,这个敬重包括对天地之间最卑微的存在。我想,民间是具备这种智慧的,民间常说的不要小看那小小的草,如果早点儿起来,你会看到每棵小草上都有露水,意思是天地都在滋润这么卑微的生命。李商隐的诗里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其实讲的就是宇宙之间的那种宽广。夏金桂这个女孩子父亲早逝,母亲宠她宠得不得了,养成了独尊自大的个性。其实这个女孩子绝对是美丽、聪明的,可惜的是她的美丽自己无法发现,一旦周遭出现美,她的美丽就变成了负面的因素。

 5.

曹雪芹在八十回快要结尾的时候让这个人物出现,其中有很大的感伤,在第七十九回里宝玉正在生病,听说薛蟠结婚了,夏家的小姐长得很漂亮,又懂诗书,曾很想去看看她。作者的意思是,其实我们不该先入为主地排斥夏金桂。但夏金桂嫁进薛家,马上表现出对其他生命的践踏,如果一个生命去践踏别的生命,就很难有美的特性。我想夏金桂最深的痛苦,在于她只能看到自己的美。我一直很想改写白雪公主的故事,认为那个魔镜应该有智慧告诉照镜子的人:每个人在镜子面前都是最美的,让每个生命都去发现自己身上他人不能取代的部分。而夏金桂一直没有办法发现,所以脖子一扭,嘴唇一撇,鼻孔哧哧两声,“拍着手冷笑”,对生命的践踏、排斥已经非常明显了。她问香菱:“菱角谁闻见香来着?”我想大家在台湾可能蛮多机会能吃到菱角,有时候走过街头,有小贩在那边卖菱角,因为《红楼梦》的关系,我会特地去闻一下,发现菱角真的有香味,我就会忍不住买一包。建议大家有机会在夏秋之际到苏州、杭州,能看到粉红色、浅绿色的菱角,非常小,但真的有种清香。

 6.

接着她就质问香菱:“若说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去?可是不通之极!”她讲的正经花当然是桂花,可是所有的用人在她的面前都不可以提“桂”字,我们知道古代要避圣讳,皇帝名字里的那个字,普通百姓不可以用。其实皇帝蛮可怜的。我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垄断、包办生命的独特性时,根本就失去了跟别人分享的那种快乐,夏金桂把自己当成帝王,不准别人在她面前提“桂”字。想想看,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如果不是娇宠过度,大概不至于如此。但香菱却不知天高地厚,她有点像《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小孩,只有他敢说国王怎么光着屁股跑出来了!民间的智慧真是了不起,它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提醒你,有一天我们会不会活在这样的状态里?

 7.

夏金桂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在所有的防卫墙高高筑起的时候,已经没有人敢跟她直接讲真话了。但香菱讲了真话,这其实是她唯一觉悟的机会。香菱说:“不独菱角,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皆比是花儿都好闻呢。”香菱的审美从花转移到了植物的叶子、果实和根,为的是让夏金桂有机会认识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存在的意义跟价值。所谓的“香”是一种生命的精华,通常我们认定什么东西香,只是因为它很容易被发现。也许我们更大的快乐是在闻熏衣草或佛手柑等有名的香料之外的香味,那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富裕和快乐。比如午后雷阵雨过后,整个空气里会有一股潮湿的香味,在台湾这个岛屿上生活久了,嗅觉里是会留下很多记忆的,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爱这个岛屿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它的好多气味。而那个咸咸的、潮湿的气味是我在欧洲闻不到的,它会弥漫在空气里,变成我身体的一部分。其实香菱所讲的香是嗅觉上的一种美好,你可以回忆起好多类似的东西,比如有人在那边捣姜、捣蒜,都会有一阵阵的气味飘过来,这就是香菱要讲的那种香。

 8.

玫瑰、牡丹、昙花都很香,但香菱想要告诉她的是,不要小看那个荷叶、莲蓬,它们的清香是花香不能比的。有的人生命是极其华贵,珠光宝气当然很美,可是着素朴服饰的身体一样可以很美,这两种美没有高下之分。香菱在这里提出了一种真正宽阔的美学,假如夏金桂真能听进去,这大概是她一生最好的一堂课。“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香菱不断把夏金桂带到大家认为最卑贱的植物面前,这是一个极重要的指点,特别注意这些只要有阳光、有土壤、有水分,就会呈现出非常美丽的生命景象。这绝对是非常重要的美学观念,事实上庄子的美学——“天地有大美”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尽量去发现天地之间无所不在的美。庄子哲学的灵魂,被一个从没有受过教育的香菱体会到了。我自己很多这一类的智慧,也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反而是从美浓、鹿港、澎湖的望安的老渔民、老农民身上学到的,他们的生命真是豁达,会告诉你晚上在望安的月亮有多漂亮,告诉你望安的澎湖云雀如何高飞用自杀状态来求偶……我一直相信庄子的“天地有大美”的智慧都在民间,在知识分子身上反而会消失,因为知识是最容易让人自大的,使得他很难再谦逊地去看生命中最本质的美。

 

感觉美的生命状态

 9.

就像香菱跟夏金桂的这段对话,这两个年龄差不多的女孩子,遭遇完全不同,一个五岁就被拐卖,受尽折磨跟虐待;另一个娇生惯养。可是真正能看到美的是香菱,而不是夏金桂。最后香菱特别告诉夏金桂说:所有的生命一旦得了风露,它会有一股清香,令人心神爽快。可见美不是知识,而是一种生命状态,能不能感受到那个美,使它变得越来越丰富,是人的一种福气。有时候就是一个路边的小贩,卖的食物根本值不了多少钱,可当他告诉你,他是如何精心制作食物的时候,开心得不得了。相对来讲,一个大企业家在职场里可能极度不快乐,因为他无法感受到一个生命丰富起来时的那种快乐。

 10.

我认为香菱跟夏金桂这段对话,对曹雪芹来讲也是个巨大的忏悔。因为他的家族经历四五代的富贵之后败落了,他才有机会走到民间,之前作为王公贵族,他吃的食物讲究到什么程度大家都知道。那个茄鲞刘姥姥根本吃不出茄子的味道,其实那道菜也是绝妙的反讽,茄子做到没有了茄子的味道,其实也蛮可怜的。所以我相信这是作者后来的真正领悟,流落街头的曹雪芹,开始发现原来富贵、贫贱原来很平等,在富贵当中根本尝不到的茄子的味道,穷困中人反而能尝到。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两种生命状态,他没有去评判哪个好哪个不好,只是领悟到了一种不含任何偏见的平等。

11.

今天比我年轻很多的e时代的孩子们,大概没有机会像我的童年那样扒开扶桑花的根去吸那个蜜,也没机会去闻刺桐花和泥土里刚挖出来的荸荠的清香。那个时候真的没有什么食物,但你会努力地在宇宙、天地之间去寻找你觉得美好的气味和食物。现在很感谢童年的时候曾经接触的那些田野间的气味。我曾跟很多朋友说,你不知道刚刚拔起来的小白笋香到什么程度,直接用水洗洗就这样生嚼着吃,还有在竹林里偷偷瞒着大人烤的番薯香。那就是香菱讲的令人“心神爽快”的清香,是宇宙中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可惜夏金桂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个部分。

 

香菱柔软的生命态度

 12.

对话到了这个程度,夏金桂已经把自己的围墙筑好了,她感觉香菱是在进攻这个围墙。如果这个围墙倒掉,夏金桂就能走出来了,但她选择的方法是把围墙筑得更厚、更高。她就辩驳道:“依你说,那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有没有发现夏金桂的不快乐是因为她一直在比较,其实香菱一直没做任何比较。这个对话我们也应该有很多反省,因为我们也常常会掉在这个陷阱里,总是在排名次。其实人世间,美是生命的各自展现过程,只有它是无法排名次的。“香菱说到热闹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花之香可比。’”如果说兰花、桂花不香,那香菱的悟性也不够高,可是她说兰花、桂花也很香,只是不一样。

13.

这个不一样的香是在美学的领域中最难理解的。而这里的“忘了忌讳”是说,她忘了之前夏金桂有令,不能在她面前提到桂花。因为讲得高兴,想要跟夏金桂分享她的愉悦,不经意就把“桂”这个字讲出来了。“一句未说完,金桂的丫环名唤宝蟾者,忙指着香菱的脸儿说道:‘要死,要死!你怎直叫起姑娘的名字来!’”这句话现在读的话,很多读者不太懂,怎么十几岁的女孩子还会有禁忌,这不是白色恐怖吗?其实在所有的威权里都含有这个成分。

14.

“香菱猛省了,反不好意思,忙赔笑赔罪说:‘一时说顺了嘴,奶奶别计较。’”有没有发现香菱是一个非常柔软的生命,她一旦意识到犯错,马上就道歉。这里的柔软是说,她觉得只要能让别人顺心如意,她随时都愿意配合。《红楼梦》里香菱被折磨是我们最不忍的,因为她始终处于最柔软的状态。作者一再提到香菱,是想让我们看到社会中地位最卑微的人,才有机会看到伟大和美丽。如果你把自己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伟”跟“大”就只能都是你自己。

 15.

夏金桂是个蛮有城府的人,心机颇深,不像宝蟾那么直接,尽管对香菱极度不满,但仍很隐蔽。“金桂笑道:‘这有什么,你也太小心了。但只是我想这个“香”字到底不妥,意思要换一个字,不知你服不服?’”其实我们知道她是一定要换的,她根本就已经把自己当成女王了,这里是假意的民主。香菱哪能说不服,忙笑道:“奶奶说那里话来,此刻连我一身一体俱属奶奶,何得换一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当得起。”你看到香菱把自己放到多么低卑的位置,为什么?因为她就是几两银子买来的。等一下大家会看到在她被打被骂的时候,薛姨妈就说:“你们不喜欢就叫个人牙贩子来把她卖了吧!”她就是连货物都不如的人,过去这样的身份就是一个奴隶,根本是听由主人打发的。有趣的是,这个姑娘的名字是一直在改的,从英莲到香菱,再到秋菱。我们知道名字是对自我的执著,本来有两个字跟你可以毫无关系,可是一旦这两个字跟你有了关系,这个名字就会有时候让你快乐,有时候让你觉得侮辱,有时候也会让你愤怒。

 16.

我觉得《红楼梦》的路数很像禅宗,其实细想想,这两个字跟你有什么关系?甄英莲本来是娇生惯养的,她的父亲甄士隐是很有钱的一个财主,可是在一个元宵节的晚上,她的命运被改变了。到了薛家才改成香菱,现在又要被叫做秋菱。香菱觉得一个名字有什么关系呢?本来就是你自己的执著,那完全是一个符号。如果不从禅宗入手,根本无法理解香菱怎么会这么退让、这么柔软。柔软其实是一种智慧,她会觉得只要曾经拥有过跟黛玉、湘云、宝钗这样美丽的生命一起写诗的经历,现在改个名字有什么关系,“秋”难道就没有“香”好吗?但夏金桂却斤斤计较,这刚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生命,香菱对自己的每一天都是满意的,能看到花开、听到鸟叫;夏金桂每一天都在计较怎么还能有花比桂花还香。一念之差,生命就可以变得开阔或者闭锁。

 

开阔或者闭锁。

 17.

香菱说:“奶奶说那一个字好,就用那一个字。”夏金桂冷笑道:“你虽说的是,只怕姑娘多心,说‘我起的名字,反不如他的意?他能来了几日,就驳我的回了。’”前面跟大家讲过,她真正要斗的对象不是香菱,而是宝钗,这里说姑娘就是指宝钗。夏金桂极大的痛苦是每时每刻都在跟别人比较,这在现实生活里很难避免。可是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李白这些人,他们的对手都是自己,人只有在跟自己比较的时候,生命才是超越的,因为这个时候唯一的敌人是你自己。有没有发现香菱后来写诗写得那么好,就是因为她一直在跟自己比较。夏金桂根本不懂这些,她还是要和宝钗斗。可是我觉得宝钗真是聪明,在薛蟠结婚前后她一直都没有出来过,她大概知道夏金桂是个难缠的角色,所以不屑于跟她斗。

 18.

香菱的回答很有趣:“奶奶有所不知,当日买我来的时候,原是老奶奶使唤的,故此姑娘起的名字。后来我自伏侍了爷,就与姑娘无涉了。如今又有了奶奶,益发不与姑娘相干了。”香菱觉得她的生命本来就处于一个无主的状态,菱花、菱叶都是在水里飘来飘去的,所以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属于谁,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她都不计较。香菱的领悟不是知识的领悟,是生命经验的领悟,只有这样长大的女孩子,才会觉得那些东西没有什么好计较的。记不记得她刚被卖到薛家,第一次认识黛玉、宝钗她们时,曾有一段很动人的故事。这些小女孩见忽然来了转学生,就问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香菱都摇头说不知道,小时候大概只要她说出自己姓甄,名叫英莲,就会被打,直到被打得忘掉她原来的一切。

 19.

我想各位恐怕都没有过这样的经验,我在当兵的时候认识一个老士官,给我讲过他的故事,我当然觉得他好像香菱,虽然他是个四十几岁的男人。他说他小时候就是忽然被抓去当兵,到了部队,因为军队里总有逃兵,他就用那个人的名字去领军饷。后来他自己也当了逃兵,又被抓到另外一个部队,又换了另外一个名字,因为所有的军队领军饷时都要有一个名字。那时候我是少尉,所以他说:“少尉,其实名字真的不重要。”听了这个老兵的故事,我忽然觉得自己完全懂得香菱了,这样的生命最后会把苍凉和豁达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生命气象,夏金桂当然不懂这个。

 

禁忌是犯规的原因

 20.

她说:“况且姑娘又是极明白的人,如何恼得这些呢。”这句话又完蛋了,最好不要在一个人面前随便乱称赞另一个,因为夏金桂最恨的就是宝钗,可是香菱糊里糊涂,不知道你赞美一个人的敌人时,这个人就开始痛苦了。金桂道:“既这样说来,‘香’字竟不如‘秋’字妥当。”注意一下,“秋”是有一点贬义的,当然有残败的意思,也是在暗示秋菱就要被她整死了。香菱的生命曾经散发过青春的香味,是在黛玉、宝钗的鼓励中释放的,但现在她要进入一个秋的季节。“菱角、菱花皆盛于秋,岂不比‘香’字有来历些。”有没有发现她是在跟宝钗比较,表示她更有学问、更有知识,百科全书读得比较多。我刚提到知识很容易让人自大,知识只有在变成生活经验的时候,才会让人谦虚。带着知识走到民间,常常会觉得知识的无用。夏金桂跟香菱在此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现在常常在知识领域碰到这样的人,知识变成障碍、变成偏执、变成卖弄跟自大。

 21.

香菱笑道:“就依奶奶这样罢了。”有没有发现香菱的每一步都是柔软的,而且不是做出来的柔软,对她来讲这只是使自己从悲哀的狭缝里变得宽阔起来的智慧,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是对方对此并不了解,两个人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对比关系。“自此后遂改了‘秋’字”,后面加了淡淡的一句:“宝钗亦不在意。”这句话很有趣,作者讲了这句话,就表明宝钗知道夏金桂想干什么。可宝钗根本不去理会这种事。宝钗的格儿当然跟夏金桂不一样,她是可以放到十二金钗里的,作者觉得很遗憾的是,夏金桂是不值得放进格儿里来讨论的,因为这个生命太自闭了。

 22.

下面就讲到了薛蟠,他在《红楼梦》里一直是个有趣的角色,抢香菱做妾、包养学弟……所有的行为都是证明只要我想要的都能到手,到手以后就觉得乏味,他唯一留恋得比较久的只有一个柳湘莲,就是因为一直没能到手。小孩子玩玩具的时候,一直去抓新玩具就蛮麻烦的,因为他没有办法让一个东西在手上停留得久一点,这个习惯会影响到他以后的人际关系。“只因薛蟠天性是‘得陇望蜀’的,如今得娶了金桂,又见金桂的丫环宝蟾有三分姿色,举止轻浮可爱。”“轻浮可爱”四个字用得真好,夏金桂是大家闺秀,很难轻浮,但陪嫁丫头是可以轻浮可爱的,就是可以在综艺节目里窜来窜去的小女孩。我们知道性的追逐跟情感的追逐非常不同,性的追逐是非常猎奇的。薛蟠从他的青少年时代起,这方面的欲望就一直被怂恿。所以才娶了金桂,“又见金桂的丫环宝蟾有三分姿色”。才三分,我们觉得至少也得有七分吧,所以我觉得薛蟠真的蛮惨的,他永远在拣那些奇怪的东西来玩赏。

 23.

可他为什么想得到宝蟾?只是因为宝蟾是夏金桂的陪嫁丫头,而夏金桂又非常凶悍。从心理学上讲,薛蟠就是对不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感兴趣,因为夏金桂的阻隔使他不太容易偷到手。其实贾琏也是如此,他连厨房的鲍二家的都拉到床上去,那个大概连二分姿色都不到,就是因为王熙凤管他管得非常严。这种男性的心理学有趣极了,假如你真的把宝蟾给她,他可能一点兴趣都没有了,他要的就是偷情的那个快乐。以前看过费里尼的一个很有趣的电影,其中的男主角总是在性无能的状态,后来他发明了一个方法。他们住在公寓楼的高层,他就从客厅的窗户爬出去,看到底下简直快要晕眩死了,但爬到他太太的卧房时,忽然觉得好兴奋。小时候看那个电影不太懂,最近又看了一次,才觉得好棒!其中有对人性的巨大讽刺,他只有在扮演了不是丈夫的偷情角色时才能兴奋起来。薛蟠对这个“三分姿色,举止轻浮”的宝蟾有了兴趣,“便时常要茶要水的故意撩逗他”。注意还没有发生什么事,只是要喝茶、洗脸都叫宝蟾。可他知道夏金桂一直在监视,于是格外有兴趣,所以禁忌常常是引发犯规的重要原因。“宝蟾虽亦解事,只是怕金桂,不敢造次,且看金桂的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