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9275】
读物本·《亲历西藏》(四)
作者:狸仙儿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8510
2
1
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对于未来者,西藏是一片令人神往的净土;对于在此者,西藏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离去者,西藏,这曾经让人魂牵梦萦的家园,更在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使人缅怀不绝。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4-26 16:43:24
更新时间2025-04-26 16:43:24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十二、江孜怀古

 

1.

在我的心目中,江孜永远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电影《红河谷》中美丽的年楚河风光和江孜军民英勇抗击英帝国主义的壮举,想必每位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想到我真的有幸到访这座英雄城。

我们驱车离开日喀则后,便进入年楚河畔的沿江公路。透过车窗,眼前是大片丰收在即、并发着微黄色的青稞麦,其间夹杂着紫色的蚕豆花,这幅田园美景在雪域高原的确很少见到。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江孜县就坐落在年楚河流域这片土地肥沃的广茂平原上。

 

2.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古城江孜已有七百多年历史,这里地理位置重要且物产丰富;长久以来,江孜成为佛教徒、商贾及游人云集的地方。我们一行于下午抵达江孜,此时天空下起绵绵细雨。我们所住的江孜县木材加工厂招待所三楼的天台正对着江孜宗山堡。一个世纪以前,就是在这里,英雄的江孜人民奋勇抗击入侵的英军,谱写了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最壮烈诗篇。在宗山堡下矗立着一座纪念碑,透过蒙蒙烟雨望去,上面所写的“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几个字清晰可鉴。走进宗山堡,里面的陈列也因时光流逝而所剩无几,但当年抗英的炮台犹在,上面那场战争的印痕尚依稀可见。

 

远眺江孜宗山堡

3.

英国,这一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自占领印度后,以此为跳板,一共发动过两次侵略西藏的战争;尤以1904年那一次规模最大。战争的起因是沙皇俄国与英国争夺在西藏的特权,俄国间谍德尔智在拉萨散布佛教的乐土在俄国,沙皇本人就是佛的转世等谣言。这竟然成为英国人入侵西藏的借口。不过那场战争也实在是滑稽,从一开始英国人就师出无名,他们向西藏的行进也是松松垮垮。进入西藏后,他们甚至停下来过了一个愉快的圣诞节。他们在那里闹了三个月,清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也没有派兵加以阻挡。

 

4.

这场战争的主要策划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荣赫鹏上校。但在当时,他和另一位带兵的将军争夺英军的控制权,结果使英国士兵也搞不清究竟谁是领导。就是这样一支连谁是主帅都弄不清的军队却一路开向了拉萨。对这支孤军深入且缺乏粮草的部队,稍有军事常识,就能将他们全歼。可是当时清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却没有采取得力措施。只是在攻占江孜的时候遭到了江孜军民的顽强抵抗,电影《红河谷》就描述了那段战争史。由于当时藏族军民尚未装备洋枪快炮,不幸战败,三千军民壮烈牺牲,血染宗山炮台。之后,这群乌合之众一直打进拉萨,占据拉萨达七个星期之久。

 

5.

英军进入拉萨后,十三世达赖喇嘛被迫北逃,当时的清政府驻藏大臣有泰竟带着牛羊酒肉去慰问侵略者。由于拉萨无主,荣赫鹏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想找个人来谈判也找不到。而且他与那个将军的名分也未定,他悲观极了,觉得前途渺茫。这时那个将军决意撤兵,于是,最滑稽的一幕出现了:荣赫鹏向英国政府抱怨说,如果真要撤兵,他只有向中国政府请求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现在看来,那场战争实在是一出闹剧,一支没有统帅的乌合之众,在一群昏聩无能的人的注视下,长驱直入,到最后,被侵略的反去慰问侵略者,而侵略者又要向被侵略的一方寻求保护。

屈辱的历史早已随时光飞逝而化为尘埃,唯有江孜宗山堡永远化作历史丰碑留给后人。狼烟虽尽,雄姿犹存,令瞻仰者倍感国家强盛和藏汉民族团结之重要。

 

白居寺外景

6.

在江孜还有一个重要的宗教名胜就是白居寺。从江孜宗山堡出来沿县城主要街道步行20分钟,就来到这座典型的塔院结合的藏传佛教寺院。白居寺是由江孜法王饶丹贡桑帕与一世班禅凯珠杰共同主持修建,其主殿从1418年至1425年,历时八年而建成。当时西藏的各教派势均力敌、分庭抗礼,使得格鲁、萨迦和夏鲁三个教派能够和平共存于一寺,这也是白居寺的独具特色之处。花30元购好门票,进入白居寺,远远可望见白居寺周围及其后山上均建有高大的围墙,每隔一段还有敌楼,颇似内地的万里长城。这样的建筑构型在西藏地区的确少见,可能当时的江孜宗地处战略要地,作为江孜宗重要宗教政治场所的白居寺,必须要有自身防御能力的缘故。

 

7.

进入白居寺的主殿,首先有一种阴暗、陈旧的感觉,只有酥油灯闪着昏黄的光亮,使整个大殿显得扑朔迷离,神秘莫测。大殿内挂满了各式唐卡,这又是白居寺的另一大特色。大殿正中主供一尊高近八米的佛祖释迦牟尼铜像,两侧密密麻麻排满了书架,高达殿顶。随手翻开其中一页,上面黑底金字,写满了看不懂的梵文和藏文佛经。大殿两侧是供有诸护法神的配殿,在昏暗的大殿中,这些面目可憎的护法神给人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从狭窄的楼梯上到大殿二层的罗汉殿,里面陈列了几十座形态各异的泥塑罗汉。虽然这些雕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但因年代久远,表面颜色古旧,上面落满了灰尘,令人深感白居寺曾经经历过的历史沧桑。

 

白居寺内转经筒下的小狗

8.

白居寺的规模虽然要比我所见过的许多西藏寺院要小,但其中的壁画非常有特色,甚至要比在有“第二敦煌”之称的萨迦寺内的壁画还要丰富多彩。在向导格桑的介绍下,我们仔细欣赏了白居寺各殿及回廊内的壁画。这些壁画题材十分丰富,人物也千姿百态,置身其间仿佛进入了神奇的佛教世界迷宫。壁画所描述内容包括佛教及佛本生故事、历史人物、显密二宗等无所不有,其中密宗坛城壁画也是我在西藏所见过最丰富的。白居寺的壁画也和它的殿堂佛像一样,因年代久远,大都斑驳剥离,更令人难以辨认。只是在其配殿一大片描绘天葬过程的壁画前驻足良久,听着向导讲天葬的来历和过程,看着壁画上生动描述的逝者被肢解的图案,倍感藏民族的宗教文化神秘莫测。

 

9.

白居寺内另一个非常著名的建筑就是吉祥多门塔,亦称“十万佛塔”。吉祥多门塔是在白居寺建成后的第三年,即1427年开始修建,历时九年完成。吉祥多门塔从下而上,由塔基、塔腹、塔瓶、十三法轮、宝盖、金锺组成,外墙为白色,每层塔腹和塔瓶都有由彩色修饰的飞檐。这座吉祥多门塔建造得极具特色,与其左侧的白居寺浑然天成,相得益彰。据说这座塔院结合建筑物代表了十四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典型的建筑样式。从吉祥多门塔东侧被称为“入大解脱城门”进入塔腹,发现里面结构非常复杂,幽廊回转、殿中套殿。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