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3085】
读物本·【人物故事25】刘彻(上)·汉武大帝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11934
8
7
1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汉武大帝-刘彻:原谅我,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4-02 19:00:01
更新时间2025-04-02 18:44:41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汉武大帝-刘彻:原谅我,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上)

1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总共出现过四百多位皇帝,他们当中能达到“大帝”级别的屈指可数,汉武大帝刘彻无疑是其中一位。汉武帝为什么能被称作“大帝”呢?CCTV曾热播的《汉武大帝》片头是这么评价汉武帝的:“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读来叫人血脉偾张。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说,汉武帝在位54年,有44年在打仗,对外穷兵黩武,败光了几代人的家底;对内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又哪来的汉武盛世?他又算得什么大帝?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2汉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年),汉武帝出生于西汉皇宫内的猗兰殿。像大多数帝王一样,汉武帝的出生也笼罩着神秘光环。汉武帝的母亲王美人在怀孕时曾“梦日入怀”;父亲景帝则梦见一头红毛猪,自九霄直入猗兰殿,高祖刘邦飘然而来,对他说道:“王夫人生子,应起名叫彘。”所以汉武帝最初的名字叫刘彘,彘也就是猪,别误会,不是笨猪,也不是小香猪,彘在古代是财富和福气的象征。

刘彘因“圣彻过人”能透彻地明白事理,在他7岁那年,景帝又给他改名为彻。汉景帝有14个儿子,刘彘是第10子。

3刘彘3岁那年被封为胶东王,栗姬所生的长子刘荣被册立为太子。刘彘从小就聪慧异常,颇受景帝宠爱,但宠爱归宠爱,太子已立,自己排名又靠后,想要逆风翻盘成为太子又谈何容易。但或许是天命使然吧,刘彘在各种各样的神助攻下,最后竟然当上了太子!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景帝的第一任皇后薄氏被废后,皇后的位子空置下来。栗姬的儿子刘荣被立为太子后,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栗姬将被立为皇后。如果没有意外就意味着有意外了。

馆陶公主刘嫖是汉文帝与窦皇后的女儿、汉景帝刘启的同胞姐姐。作为窦太后的独生女儿,刘嫖备受宠爱,同时刘嫖和弟弟景帝的关系也很好。刘嫖被称为“长公主”,是一位极有权势、极为尊贵的公主。

4馆陶公主有个女儿叫陈阿娇,她想让阿娇将来当皇后,于是就派人到栗姬那儿提亲,想将阿娇嫁给太子刘荣。栗姬早就对馆陶公主将一个个美女引荐给景帝之事愤愤不平,便一口回绝了这门亲事。馆陶公主碰了一鼻子灰,岂肯善罢甘休,她打算从诸王中再物色一个好女婿。

她从景帝13个儿当中挑来挑去,最后相中了刘彘。刘彘的母亲王美人情商就很高,她一见馆陶公主来提亲,满口答应,她知道馆陶公主的能量有多大,在这深宫之中要能攀上馆陶公主这棵大树,就高枕无忧了。

而刘彘从小就是个PUA,他对姑姑馆陶公主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馆陶公主听了,乐得合不拢嘴。这就是“金屋藏娇”的故事。

5馆陶公主一门心思想让阿娇当皇后,所以她必须得先让刘彘当太子。最终馆陶公主、王美人二人联手,在宫斗中打败了情商不高的栗姬,太子刘荣被废,改封临江王,栗姬则被打入冷宫,郁恨而死。

刘荣被废,太子之位空缺,皇子们又开始新一轮的角逐,甚至梁王刘武也参与了进来。这刘武是谁呢?

窦太后和文帝一共生有二子一女,除了景帝、馆陶公主外,还有一个就是小儿子刘武了。窦太后非常疼爱小儿子刘武,她甚至想要景帝将来能将皇位传给刘武。

出于孝道,景帝也一度说过要传位给刘武的话,只是因大臣袁盎等人的反对而作罢。景帝本来也不想将皇位传给弟弟,他以此为托词,打消了窦太后要他传位给弟弟的念头。

6最终在馆陶公主的运作下,刘彘从众多皇子中胜出。前元七年(前150年),七岁的刘彘被立为太子,并改名刘彻,其母王美人被册立为皇后。

梁王不甘心失去太子之位,又心生一计,他以方便觐见窦太后为由,上书景帝准许从他封地睢阳修一条甬道直达长安长乐宫,目的在于等待时机,从这条甬道迅速进入长安夺取政权。

公忠炯炯的袁盎得知后又带头反对,梁王的计划又失败了。梁王恼羞成怒,在谋士公孙诡和羊胜的建议下,梁王派出刺客将袁盎等十多位持反对意见的大臣给暗杀了。

7袁盎等人的死震动了长安城,景帝成立专案组彻查此事,得知此事与梁王有关,立即派人前往梁国逮捕主犯,梁王为了活命,不得不勒令公孙诡和羊胜自尽。

最后梁王亲自到京师请罪,在窦太后和馆陶公主的求情下,景帝才原谅了他,但梁王从此失宠。倍受冷落的梁王,于中元六年(前144年)郁郁而终。梁王一死,对刘彻太子之位的最大威胁彻底消除。

为了给刘彻的未来铺平道路,除了给刘彻配备强大的教育团队外,景帝还对官员队伍进行了调整,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景帝为刘彻除掉了周亚夫。

8周亚夫是开国功臣周勃的第二个儿子,个性耿直、强悍,军事才华卓越。景帝时发生七国之乱,周亚夫被任命为太尉,他率军仅用三个月就平定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

然而性格决定命运。周亚夫性格过于耿直,也不懂得语言艺术,比如汉景帝想封自己的舅舅为侯,就被他狠狠地怼回去了。

周亚夫自恃平叛有功,渐有傲慢之情,时常惹景帝不快,最后被以“谋反”罪下狱,周亚夫不甘受辱,愤而绝食而亡。周亚夫堪称军功集团最后的倔强,如此下场,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景帝为日后刘彻顺利接班扫除了障碍,在他的百般呵护下,刘彻快乐地成长着。

9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驾崩于未央宫,16岁的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辉煌的时代即将开启。

西汉建立后,国家奉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文景之治”后,社会经济繁荣,人口激增,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史记•平准书》记载: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10毫无疑问,汉武帝接手的是一个富摊子,他本可躺在先祖的功劳簿上继续无为而治,做一个无声的过客也挺好的。

但汉武帝跟他的祖、父文帝、景帝就是不一样,他天生是一个荷尔蒙爆棚的人,特别的精力充沛、特别的不甘寂寞、特别的爱“折腾”。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胆汁质”气质类型;史学家则说他是一个“多欲”的帝王。用一句流行歌词形容汉武帝:“原谅我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

11汉武帝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发布诏令,召集天下有才人到朝廷策问,探寻治国理政思想。

其中董仲舒提出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他认为凡是不在儒家的经典六经——《易》《礼》《乐》《诗》《书》《春秋》之内的其他学说,尤其是与儒学相背的学说,都应该根绝。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更准确的说法应该叫“表章《六经》”董仲舒还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天授”等理论。董仲舒的这些主张很符合汉武帝独霸天下的心思,深得汉武帝喜欢。

12汉武帝决定改变当前的“无为而治”,选择儒家学说作为治国思想,他任命推崇儒学的外戚窦婴和田蚡为丞相和太尉,儒生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

汉武帝在朝中轰轰烈烈地推行儒家学说,引起了祖母窦太后的反感。窦太后早年家境贫穷,被送入宫中后成为吕后的侍女。后来她同其他四名宫女被吕后赐给了当时还是代王的刘恒,再后来,她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手段,后来居上,成为代王刘恒的王后。

窦太后性格强势,喜黄老之学。她做文帝朝皇后23年,景帝朝太后16年,现在到了武帝朝成为太皇太后,虽然年事已高且双目失明,但仍旧把持朝政,凡军国大事都要向她奏报,没她点头,便绝对实行不了。

13一向说一不二、不容他人忤逆的窦太后,又岂能容忍汉武帝推翻自己的黄老之学、任性而为呢?她开始干预朝政,皇权和后权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窦太后的跋扈,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御史大夫赵绾上书汉武帝,直言朝中大事应由汉武帝自行决断,不必再向窦太后汇报。赵绾建议汉武帝这样做,无疑是想夺窦太后的权。

赵绾的话传到窦太后的耳朵里,正在长乐宫“闭目”养神的窦太后,勃然大怒:赵绾,我看你是老寿星吃砒霜——活腻了!她随即让人搜罗赵绾、王臧所谓的罪证,将他们逮捕入狱,要求汉武帝惩罚他们。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