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恰似你的温柔,永远的邓丽君
(BGM可选邓丽君的钢琴曲)
初到日本
1、
1973年,日本的宝丽多公司想寻求一位容貌清丽、歌喉清甜的女歌星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于是就派两位员工到中国香港的大小歌厅、夜总会去寻找可塑之才。两位星探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行遍了整个香港,最后终于在东方歌剧院发现了邓丽君。他们觉得邓丽君正是公司一直苦苦寻觅的未来新星。于是,他们立即与公司驻派在中国香港的负责人取得联系,相约一起去拜访这个女孩。一开始,邓丽君的父母对此事有所顾虑,后来,宝丽多公司的制作部主任舟木稔,亲自前来说服邓丽君及其家人跟她进行签约。就这样,邓丽君得到了去日本发展事业的机会。
2、
初到日本,邓丽君在宝丽多音乐公司的面试十分不顺。那天,在宝丽多公司的录音大楼里,邓丽君演唱了一首《无论今宵或明宵》。这首歌的旋律邓丽君自是十分熟悉的了,但此时此刻,或许因为在她面前多了许多专业审视的头脑和眼睛,这使得一向飘逸洒脱、从容不迫的邓丽君发挥得并不是很好。而更加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在邓丽君进行唱片录制时依旧困难重重,她和制作人的合作也是磕磕碰碰,虽然只是几首老歌,竟还是耗费了3个多小时才完成。
3、
待到播放时,邓丽君一颗心仍然紧张地提在嗓子眼儿。随着曲子旋律缓缓地从先进的录音设备中流淌而出,邓丽君的声音终于响了起来,然而这不是平日里那滋润大地的绵绵细雨,却有些像一根钢针划破了长空的寂静。听到这样的声音,宝丽多公司的老板们个个面面相觑,一分钟后人们开始交头接耳,互相唉声叹气,他们都因惊讶而睁大了双眼。“这就是他们花重金聘请来的优秀华人歌手吗?只有这样粗浅的水准,如何能在日本市场站稳脚跟?” 空气仿佛瞬间凝固,让在一旁的邓丽君紧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4、
正当很多人为邓丽君感到汗颜和发愁时,一旁的渡边娱乐公司却看到了邓丽君身上的亮点。虽然这家公司并不隶属于宝丽多公司,但他们两者相互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为充分挖掘邓丽君以及偿还宝丽多公司的一份人情,渡边公司的总经理将邓丽君接到了自己公司,并安排人员专门负责教她日语,对她进行系统的音乐训练。这对邓丽君来说,莫不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摘得大奖
5、
邓丽君进入公司后,她积极配合公司的各种章程和安排,每天都积极努力,梦想着自己能够早一天为公司做贡献,早一点放飞自己心中的梦想。学日语是邓丽君每天务必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因为在中国台湾时,她翻唱了许多日语歌,所以这在她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为她提供了不少的便利。但日语与汉语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她只能从最基础的音标和发音学起。勤奋换来了好消息,不出一年的时间,邓丽君便说得一口流利的日语。
6、
为让自己尽快的融入日本市场,获取日本听众的喜欢,邓丽君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她要一下子适应与中国港台地区风格迥异的日本音乐并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那时的日本正是青春偶像歌手的全盛时期,整个歌坛笼罩着一种矫揉造作的浮夸氛围。很多来日本发展的外国歌手,为迎合市场需求,尽管深知偶像路线或许并不适合自己,但也都纷纷穿起迷你裙,在发间别上大朵蝴蝶结,以此来哗众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