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词鉴赏02
忆余杭
潘阆
长忆吴山,
山上森森吴相庙。
庙前江水怒为涛,
千古恨犹高。
寒鸦日暮鸣还聚,
时有阴云笼殿宇。
别来有负谒灵祠,
遥奠酒盈卮。
这首为作者凭吊吴相国伍子胥之作,要理解这首词,先得了解一点史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伍子胥传》: 太宰豁……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伍员(yún)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伍子胥忠于吴国,到头来却被谗自刎,且被吴王夫差以牛皮袋子装了尸体扔到江里去。作者对伍员的忠心表示崇敬,对其遭遇表示同情,作者正以这种感情写此词,故读来不觉引起共鸣。
首句“长忆”两字,是潘阆十首《忆余杭》的共同开端,可称之为“定式”。首两句是说想起吴山上的伍子胥庙,其中“森森”两字含意很深。“森森”形容树木的茂盛。在古木参天的丛林中建立吴相庙,显示了伍子胥的高大形象,也表明了祠庙并不荒凉,田为千古以来,吴地人民一直对这位忠臣敬仰不已,故使庙中香火不绝。第三、四句揭露了吴王夫差的残暴,他把伍子胥的尸体扔到江中,使得江水也表示愤慨而激起汹涌的怒涛,即使经历了千百年,至今仍然保持着对夫差无比的憎恨。这两句用了“移情”的创作手法,把吴地人民的感情移给江水,让江水替他们表达,这样,词意就显得含蓄委婉,如果直接说“吴人愤慨如怒涛”,就真味同嚼蜡了。下片第一二句是与上片的“忆”字相呼应。作者回忆起当年来吴山凭吊时的情景。在暮色苍茫之际,云雾笼罩着殿字,聚在树上的乌鸦噪叫着,其气氛是悲凉的,也好像乌鸦在为吴相国鸣不平,云雾亦为之而悲伤。其实乌鸦与阴云,都是没有理智之物,这种“鸣不平”、“悲伤”皆由人的感情在支配,则此二句并非单纯的写景,而是寓情于景。结合第三句看,作者认为寒鸦和阴云能经常在祠庙周围“聚”“笼”,尚且知道安慰伍子胥的忠魂——这正是下句“灵”字的伏笔,而自己则自从凭吊过后再也没有重来拜谒,心里感到内疚(有负),这种在崇敬中带有一点抱歉的心情,在末句中予以畅快地宣泄,他说:“只有在这离相国遥远的地方,敬上满满的一杯酒”(遥奠酒盈卮),以表达景仰之心。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从内容上看,可以认为是南唐覆灭、李煜被俘后的作品。它和《破阵子》、《虞美人》等一样,抒发了离愁别恨,但艺术手法不尽相同。《相见欢》的布局很新颖,既不是直叙某一事件,也不是通篇发议论,而是夹叙夹议,有影射而不晦涩、多转折而不脱节,很像一篇抒情小品。它分上、下两片,寥寥三十六字,初读似乎平常,细品则“别是一般滋味”。
这两首词,前者(见《浪淘沙·帘外雨潺潺》)通篇没有出现“愁”字,而是通过对所处环境的描写,让读者自己去揣摩作者凄凉、愁闷的心情。另一首满纸全是“愁”、“恨”、“泪”,笼罩着极度的悲哀,没有景物烘托,由作者把它直截了当地说了出来,这两种手法是常用的,艺术特点有共同之处,即前后句都紧紧扣住,待一片终了,才把意思表达清楚。
《相见欢》的布局有些特别,描写的事物不太连贯:上片写林花、寒雨、风,下片写胭脂泪、人生、水。比喻夹杂着议论,看上去觉得互不相干,读完了又觉得血肉相连,有景有情,如泣如诉,把一个丧失自由而又无可奈何的亡国之君形象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不妨先欣赏这首词的上片: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太匆匆”三字则是议论。科学地说,季节总是按照自然规律进行变化,不会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但人的心境不同,对客观事物就会有不同的感觉。李煜曾有“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嫌时光过得太慢。现在当他留恋故国家园时,就又责怪春红离去太匆忙,夹叙夹议,景中有情,以情布景,使无情之景变成了有情之物。第三句也不是纯粹写景,写景之余,加上了作者的主观评论——“无奈”,这样上片虽未提及人的活动,但处处感觉到作者的身影就在眼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李煜的《相见欢》还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有正比,也有反比,每一个比喻都十分准确、生动,使作品中的形象显得更突出、更完美。例如“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朝”、“晚”二字相对,形容风雨来得频繁,摧得春花凋零。“林花”、“春红”是暗指被俘以前的宫廷享乐生活,这种欢乐对李煜来说很短暂,好景不长,所以“太匆匆”;恰恰相反,人生的恨却同江河东去一般,长得没有尽头,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短一长,首尾相照,深沉悲切,催人泪下。通过这些明指暗喻,我们还能体会到作者颇具匠心的一番苦意——用自然现象暗指历史悲剧的发生是必然的、不可挽回的,以开脱自己的怯弱无能。“林花谢了春红”是比喻南唐的灭亡,“水长东”象征着人生长恨,春去花谢和大江东去都是人们熟悉的自然规律,谁也不能阻挡,选择这样的事物来抒发消极的心绪,不仅妥切,而且很有生活气息,给人美的感受。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词作。上片写深秋月夜,词人独处的情景。“无言独上西楼”,词人独自一人登上西楼。起句平铺直叙,看似平淡,却“摄尽(李后主的)凄婉神情”(俞平伯语)。“无言”并非真的无所思、无可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这就点出了词人身为阶下囚,受人监视的孤苦处境。登“珏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南唐,说明了词人独自一人登西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