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19】
读物本·试着甄别判断一个pia戏剧本是不是好剧本
作者:斯佩德♠
排行: 戏鲸榜NO.20+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3676
2
1
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原创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试着甄别判断一个pia戏剧本是不是好剧本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11-26 20:01:35
更新时间2023-11-27 11:09:1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试着甄别判断一个pia戏剧本是不是好剧本

 

 前言:许多小伙伴都在为找剧本而苦恼,大多数是口口相传,或者看收藏量,但是往往收藏量高的也不一定就保质保量。如何甄别判断一个剧本好不好以及从何种角度安利一个剧本将会让你的pia戏游玩之路更顺畅更有质量。笔者将试着与大家探讨这个话题。 

Pia戏的本质和底层逻辑 

      笔者认为一个好的剧本一定是围绕pia戏为其服务的,那我们就该知道剧本要为pia戏服务什么?这里就要提到pia戏的本质与底层逻辑。

      Pia戏的本质目的是社交。Pia戏的底层逻辑是:才艺展示+默契合作+沉浸体验

1.才艺展示:天才(天赋)+技艺(技巧)的展示,这是一种能力。天赋比如声线变化,共情能力,自身性格等,技巧包含普通话,感情的运用等等,通过才艺展示体现自身价值并获得认同从而得到自我认同,有利于增强自信。

2.默契合作:与一个或多个对手戏演员之间的默契合作与火花碰撞,将会使一个剧本得到升华,也就是所谓的“人保戏。”

3.沉浸体验:在一部剧本中得到感情释放,获得不同的情绪价值,激发多巴胺,内啡肽,肾上腺素等等来获得愉悦。

       有的小伙伴会说我只是练习或者玩,那么如果是为他人练习就可以归结到1.2两点,如果为自己练习就归结到1.3两点。还有人认为pia戏是一种播音艺术,是对艺术的追求,笔者对此表示认同,但在此我们不做讨论。因为笔者认为在平台中pia戏的本质目的是社交,而底层逻辑是服务于目的的。所以笔者认为好的剧本是要服务于以上三点的。我们接下来也会按照这三点大纲来试着分析剧本如何服务于pia戏。这里也要特别提到以下所说的剧本不包含剧情歌这种pia戏模式,在文章最后会探讨剧情歌这一特殊pia戏模式。 

剧本中角色的高光时刻 

     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pia戏剧本是要给到pia戏参与者或演员(以下统称“演员”)一段高光时刻的。这段时刻可以是演员通过台词演绎体现角色剧烈的情绪转折、心理变化,可以是一大段长台词来特写人物性格心态,也可以是剧本角色本身的情感或道德的升华等。近来发笔者现很多剧本是不标注人物性格的,而是让演员自己感悟,完成个性化表达。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很有趣的剧本角色设定,它不拘泥于布莱希特式的表演,而是尊重演员从自身出发,源于生活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这样的剧本角色既可以中规中矩也可以灵机一动甚至离经叛道,从让人获得意外之喜。而离经叛道也是为何Kakumi《羔羊》系列,很多人愿意挑战“小丑”的原因,往往一个异于常人的角色更能体现演员的天赋和把控能力。

       我们可以试着推导出一个共识,角色的性格特写、情绪转折、心理变化和高光演绎,是需要演员花费时间来完成的。演员还需要丰富角色的语言特征特色,身份背景,台词细节等等。然而,过于快速的语言节奏和BGM则是扼杀这种丰富演绎的元凶之一。不知大家有没有一种感受就是,在pia一些剧本的时候往往是被BGM音效、闪回推着往前走,丧失了自己的表演节奏和一些细节。因此,有一些剧本是手动音效,假设说pia戏的未来趋势,笔者认为是手动音效或者更智能的AI识别操控,这样做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服务于表演。在当下BGM环境中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某些剧本例如:《58465-法证先锋》,作为一部刑侦警匪剧,他的语言特征与节奏是与剧中人物职业身份为准的,以事件为导向的探案调查是分秒必争的,其中隐含大量案情信息,所以节奏会快。但是到了凶手落入法网的忏悔时刻与供述背后令人“暖心”的原因时则是罪犯抒发情感的高光时刻,这时就需要语言节奏和BGM的节奏变化来烘托气氛。优秀的剧本是会动态调节剧本BGM的,尤其对于初期通过对话着重描写人物性格、身份、背景等信息的段落,不应草草略过,要让演员与角色,演员与演员,角色与角色之间充分地建立联系是必要的。 

 演员间的默契合作

     毫无疑问pia戏是一场以人为主导的社交活动,那演员间的默契则尤为重要。在pia戏前提下演员不涉及职业操守问题,所以演员的默契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对对方的声音条件,声音能力的接受度如何,对方是否有戏感这都可能是决定能否默契合作的因素;还有表演体系是否相同等等。

       经常走双普的人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有时你觉得你的新认识的搭档走的很“假”或者很“平淡”,亦或者是夸张,不自然、不走心,又或者是走的太“套路”“程式化”等等。这就源于对表演体系的认知。布莱希特体系认为演员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现剧中人物而不是演员融化于角色之中,要能跳进跳出,利用高超演技表现剧中人物。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则认为演员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演员是活生生的人要遵守生活的逻辑和有机性的规律,在规定情境中真诚的“真听,真看,真感觉”。而“套路”则可能是受京剧艺术体系的影响。上述三种表演体系则是双方走本不舒服的原因。解决的方法就是,可以找对表演持相同认知的伙伴,或者试图融合不同体系体系取长补短。

       那优秀的pia戏剧本要为演员间的默契做出那些助力呢,首先是体系的相对统一,每个体系都有适合的剧作风格流派:比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虚无主义,唯美主义等等。这就要求剧本不要把自己边缘化,不要试图糅杂过多风格。比如笔者走过一个本前面还是很浪漫主义江湖气息,但后面有一个桥段一群中国道士到国外办事这样很现实主义的描写,但是由于内容并不是紧密围绕剧情的设计或者就是为了猎奇好玩,你可能就会生出一种违和感。这可能给演员的信念感打击,影响发挥。原因是前后的风格的不一致。所以小伙伴们在选择大型剧本的时候,要注意到剧本风格统一,不要过于离谱。用最大公约数兼容所有体系,有助于演员间的默契合作,同时也有助于你沉浸式的体验。

 你的沉浸体验

      说到沉浸体验,我们不得不说又说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演员即是角色本身,生活在剧本中。但演员在pia戏时,既是整个故事的参与者执行者,又是整部戏的观众,会时刻跳出审视自己。这又是布莱希特式的表现。所以沉浸这件事其实是矛盾的。比如,哪个位置口胡了一下,你就会立刻意识到我没演好,但是如果你沉浸体验,你就是剧中主人公本身,你是不会说错的。这就不紧要求演员有优秀的识读能力或者熟读剧本,同时剧本创作者要避免书面化的语言创作,但创作也不能落入“片汤”话的言之无物中。

       关于剧本创作,其实很多创作者是忽略了演员即是参与者又是观众的这件事。很多作者在平淡简单的故事中追求电影一样风格化的叙事: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用类似蒙太奇一样的“闪回”连接毫不相干的故事或者画面,东一棒子西一榔头,是实实在在把演员当成了观众。pia戏不像电影,电影是连贯的在观众脑海中留下影像,观众只会做一件事你会去梳理他们之间的联系去理解并沉浸,但是pia戏则是需要演员承担演绎和梳理两件事,只有梳理了才能更好的演绎。当一些剧本走完之后,我们有时会产生一种我走了个什么故事,这个剧本说了什么的困惑。笔者认为pia戏是一件剧作本身跟一切外部影响争夺演员注意力的事情。过多的场景切换,过多的时间跨度转换,一会未来,一会梦里,一会现在,一会过去很容易让既是演员又是观众的参与者发出哲学三问: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这样的剧本,那种剧作片段的美好与精妙可能只存在于作者的脑海中,但是呈现出来的效果就见仁见智了。

      笔者认为pia戏是一项即时体验的活动,笔者相信很少有人会在pia戏前细致排练、精读剧本,因为那是职业演员干的事情。是否能沉浸其中,也就是入戏,你当下是有感觉的。所以一部大本,一定要注意作者的意图,是否倾向于让你二刷,三刷,多刷几遍。比如:BGM节奏快到可能跟不上、需要集中精神注意力或者明确不适合新手。集中精神这件事笔者认为很离谱,当一个段落作者强行要求演员集中精神的时候,笔者一般会认为这是个形式大于内容的段落,难道剧本不是应该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集中人的注意力吗。而不适合新手的言外之意笔者认为则是需要熟手“经验化”、“套路化”乃至“猎奇化”的演绎。综上,你会发现让你二刷三刷的剧本,需要的是经验主义居多,其目的是想让你获得延迟满足。这与即时体验的沉浸是背离的。

      沉浸体验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配套完整。就好像你住了一栋豪宅,可是它却坐落于孤岛上,你一定会很苦恼,觉得自己修仙了。优秀的剧本,一定要有优秀的音乐烘托情绪氛围,还要有不让人出戏的干音设计和逼真的音效设计,来增加pia戏演员的临场感。音乐不合适,音效不对付是BGM的硬伤。BGM最大的软肋,笔者认为是节奏快慢,这里笔者还是要提BGM节奏过快的问题。首先,不利于戏感表演,过快的节奏还会增加口胡的风险。其次,不利于配合,最后过快的节奏也不利于沉浸式的pia戏。笔者注意到,由于短视频时代的来临,很多剧本就像是开了2倍速的短视频解说,还有一些剧本追求日式漫才一样的快节奏,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就是这些都是离不开画面和舞台表演来辅助观众认知的,观众接收的快是因为“眼睛长在耳朵前面”。Pia戏作者则完全忽略这一点。

 

最后笔者从剧作结构的角度谈谈剧本的选择问题。

1、  线性结构。按着时间轴依次展现故事的发展过程:开场、发展、高潮、落幕、结尾。线性结构容易理解,节奏感强烈,因为按着时间顺序发展,演员观众都能很轻松的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但也很容易预测结果。大多数剧本都是线性结构叙事。

2、  非线性结构。通常有多个时间线组成,这些时间线在不同的时间点交错展现。结构可以让观众演员更深入的了解角色和故事的全貌。故事的细节背景会在不同的时间点展示,观众需要像拼图一样投入故事来思考和解决故事的谜团。比如《漫长的季节》、《华灯初上》、《想见你》。其缺点是故事可能变得很复杂,使人困惑。如果你选择pia一个悬疑本可以选择这样的叙事结构,除此之外,很大概率是文艺的意识流,或者形式大于内容。

3、  环状结构。它是由一个主题或一个事件围绕着中心点展开的。它有通常有两个部分:中心和外围。中心是故事的重心,围绕着中心的就是故事的细节和背景。一般常常采用闪回和前瞻等手法来展现故事。因为开头结尾相关,优点是更加激动人心,比如《开端》。缺点是容易错综复杂,让人困惑,比如《信条》。

 

那么剧情歌你认为属于上述那种结构呢?剧情歌的优点缺点又是什么呢?相信你看完了笔者的陈述一定能总结出来。

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