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
说话要明主旨、有依据,做事要讲原则、抓要领,即“言有宗,事有君”。
如果昧心胡说或不着边际,要么自己编不下去,
要么被戳穿后哑口无言,这就是多言数穷。
如果胡作非为或心浮气躁,不是让己祸患加身,
就是有始无终一事无成,这便是自遗其咎。
主旨和原则是根源处的不失道,依据和要领是过程中的不失道:
说话的宗旨是营魄抱一、真诚并由衷,
过程中需要始终落地、切合实际。
做事的原则是阴阳平衡、正以反为君,
过程中切忌轻视小事、畏惧困难。
但是很多人说话办事不讲原则和宗旨,也没事实依据和过程把控,只会跟着感觉胡扯瞎忙,古代的王侯和士大夫也一样。而说话和办事的关键无非十几个字:真诚并结合实际,认真从小事 做起——道理浅显、贴合生活、一目了然、想做皆能。
然即便如此简单,且老子还专门总结出“三宝”给人以实际 指引,王侯贵族还是做不到,于是有了本章首句:“吾言甚易知, 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我所讲之道非常简单易行, 但天下无人能明白此道,也无人能行。
无人能知无人能行的原因不是闻道者真愚钝到什么人话都听不懂,而是基于一个更坚固的现实——利益冲突。哪怕再好的东西,好到哪都好,只要与利益冲突,那就哪都不好;何况王侯俗人还意识不到道的好处,没有深刻认知“言有宗,事有君”的重要性——这份自身的无知,更加重了他们对老子所讲之道的无知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本来就无知,再加上阶级固化,那么显然再简单的东西也不可能有可行性。
正因如此,真能明知老子所述之道的人非常稀有,能遵从大道力行的人更是可贵(“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而胸怀大道之人不为欲壑虚浮所陷,身上不见富贵名利的光华,却拥有最可贵的品质,就像身披着粗布衣服,怀抱着珍贵的美玉。
道虽能成就一切,但事实上,能够以道保住富贵的只是极少数,很多贵族制造的偏失已经无可扭转,转过来相当于要他们的命。老子当然知道这个现实,所以只在被请时留下几千言以接引尚有前途者。
——————————————————————————————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