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本角色

正1
女,0岁
正方一辩 吴天,电机与电脑工程系一年级

正2
男,0岁
正方二辩 郑子豪,食品科学系二年级

正3
男,0岁
正方三辩 付欣,生物化学系二年级

正4
男,0岁
正方四辩 陈晓欢,电机与电脑工程系二年级

反1
女,0岁
反方一辩 蒋舸,武汉大学国际法系二年级。

反2
女,0岁
反方二辩 袁丁,人文科学实验班四年级。
第五届(2001)国际大专辩论会
辩题:以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
走本建议:可分角色,也可分段轮读
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
反方:武汉大学
正1:古人说,青梅煮酒论英雄,今晚就让我们以论做媒、以辩代酒,纵横古今论英雄。成败英雄论,古已有之,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势何雄哉”;《东周列国传》里却说,“见义勇为真汉子,莫以成败论英雄”,可见成败英雄论,自古就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
正1:然而,时代的话题要有时代的意义,时至今日,以成败论英雄早已不是一种方法、一种标准,而是作为一句俗语,一种价值存在于我们的时代。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的,就是要探讨这句俗语,这种价值,在我们今天的时代是否具有可取性。
正1:我们今天的时代并不是只有一种价值观,“以成败论英雄”必然受到我们这个社会其它价值观共同协同与制约,使其展现精华,为我所用,这是其具有可取性的现实基础。
正1:这种价值观,其可取性在于将成功与英雄联系在一起。英雄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人,也不是一枚英雄像章,更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墓碑,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精神象征,是民族的旗帜与国民的榜样,以成败论英雄这种价值观,正将人们对成功的追求化为一种对精神的追求,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正1:以成败论英雄的可取性,还表现它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因为作为一种价值观,它鼓励全社会学习英雄追求成功。时代呼唤英雄,社会鼓励成功,这样的民族才能进步,这样的社会才能发展。时至今日,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若不成功,我们将立于何处?信息时代,本土文化遭受强势挑战,若没有英雄,我们又如何让后代,感受身为华人的自豪?追求成功,鼓励英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价值取向。时代的英雄,追求成功,时代的成功,需要英雄。
反1:古人也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有对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我们才能展开一场有意义的辩论。按照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成败都是相对于具体目标而言的,达到了就是成功,没有达到就是失败;英雄是指能以自身杰出的才能品质,激起他人崇高情感的人。所谓以成败论英雄,就是成功了就是英雄,失败了就不是英雄。
反1:我们之所以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可取的,理由有二:
反1:第一,以片面刻板的成败,根本就论不出鲜活丰满的英雄。因此,这个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一个具备了杰出才能品质的英雄,能否取得外在功业上的成功,还要受到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南宋时的岳飞文韬武略、精忠报国,但却因为生不逢时,未遇明主,最终只能壮志未酬、屈死风波亭。
反1:正是因为成败之中包含着天时、地利、人和等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我们才会对那些在失败面前表现出浩然正气的悲剧英雄肃然起敬。当雄姿英发的周瑜感慨既生瑜何生亮时,我们能否认他是英雄吗?当兵败被俘的文天祥在狱中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我们能否认他是英雄吗?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在追求各种目标的过程中,他们有成功也有失败,成败不过是一时一世的,唯有超越成败的精神,才更能彰显出英雄的本色。如果拿上一把僵化刻板的成败尺子,又怎么能量的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呢?!
反1:第二,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片面地夸大了功利的意义。因此在实践中是有害的。它诱导人们为了达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一个人只要成功了,无论手段多么卑劣,都照样可以摘取英雄的桂冠。如此一来,前有赫赫英名牵引,后有滚滚利益推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本已功利的世界,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实在令人不敢想象。
反1:正是因为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存在以上两点错误,所以我方认为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可取的。
正2:我先指出对方同学犯的两个错误。第一,在逻辑上,可取,在我方是指有可取性,但不等于照搬照抄;不可取,在对方是指毫不可取,对方必须论证这句话在任何角度、任何层面都不值得学习和接受。第二,对方把成败论英雄,当做了一个具体的方法,应用在现实实践中,但对方请不要忘记,今天我们要做的是一个价值判断,而不是一个事实判断。
正2:第一,在个人层面上,这个价值观的可取性,表现在他倡导成功,鼓励人们追求成功。以成败论英雄,鼓励人们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以达致自我完善和和谐的目标,所谓全面的发展,便是在知识内涵上的提升,以及人格精神上的不断丰硕。一段有意义的人生,在于有所追求,但在这漫漫长路中,人们总希望得到鼓励,得到推动。而我们所倡导的。正是这种追求成功的价值取向。从正确的出发点开始,以至于目标的达成,能得到一定的激励与评价,是前进的原动力。
正2:第二,这个价值观的可取性,也表现在它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小至个人,大至国家,都遵循着崇尚成功的同一个道理,当国家正以发展的速度前进,人民的力量就变得极为重要,而崇尚成功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所表现的积极意义,是通过一种精柛倡导,创造主流的意识形态,在多元价值观中并存,求同存异。在多元价值观中,人民是国家的基石,而全体人民有了共同的信念之后,国家才能持续发展,并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这个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可取性,表现在可以塑造倡导成功、鼓励追求成功的社会价值观,成为社会潮流的一种价值取向,成为社会行为的指导方向。
正2:价值观的存在,并不仅仅表现在一些特定行为上,并能成为大家认可、接受,并能在社会上广为推广的精神本质。个人需要成功,因为个人需要自我实现,国家需要成功,因为国家需要国富民强,我们的社会鼓励成功,因为社会需要英雄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