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名作】机器翻译在言语幽默处理上的局限和优化路径——以老舍的《二马》为例
[摘 要]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机器翻译越来越普及,但在文学文本言语幽默处理方面,机器翻译仍存在较大缺陷。基于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人工译本和机器译本,建立平行语料库,对比两种译本在言语幽默处理与表达上的差异,发现机器翻译在幽默语言的处理中存在错误理解文化负载词、难以正确判断语境和表达机械化等局限性。通过建立文化类语料库,实现语料数据共享,并将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文学文本中幽默语言的译文质量。
[关 键 词]言语幽默;机器翻译;平行语料库;《二马》
[中图分类号]H315.9;H085;I046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8854(2022)15-0101-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陈漂,黄沁婷,吴泽涵,等.机器翻译在言语幽默处理上的局限和优化路径:以老舍的《二马》为例[J].名家名作,2022(15):101-103.
一、概述
机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将一种自然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距今已有将近70年的历史。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机器翻译新算法的运用,神经网络翻译技术的突破,机器翻译的发展蒸蒸日上,尽管当今各种人工智能翻译活跃于市场上,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据称机器翻译的准确性已与人类相当,但是翻译文本的可读性仍然不高,与人工翻译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文学性文本的翻译上,机器翻译难以拥有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性上很难达到人工翻译的高度。翻译文学性文本,需要对原文文本中的文化负载词、修辞、文体风格等进行把握,理解其内容与情境,再以符合目标语言文化的方式进行翻译转化,达到“信、达、雅”。这一点对机器翻译来说,仍是道阻且长。
而言语幽默是文学性文本翻译中的一大难点。言语幽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可以增强文字的表达效果,在幽默的文字中展现作者的想法,使读者既能感受到作品的幽默又能品味到幽默背后的内涵和深刻意义。幽默的生成有其独特的机制,由语言学家Raskin和他的学生共同提出的言语幽默概论指出了分析各类幽默的六个参数,按照层级由低到高排列,包括语言、叙述策略、对象、语境、逻辑机制和脚本对立。幽默因各国文化与语言习惯的不同而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本身在对言语幽默的理解上就存在一定差异,要想在译文中展现出原文本幽默语言的字面意义、语用意义以及隐含意义,使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读者理解以及领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因此言语幽默的翻译需要译者大量的文化积累与高超的翻译技术。
二、《二马》幽默文本的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对比分析
本文使用的语料选自老舍的小说《二马》,该小说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兼具京味儿幽默和英式幽默。根据言语幽默概论,本研究在《二马》中共标记出了185处体现言语幽默的语段,将其整理成文档,并且在谷歌翻译、百度翻译、有道翻译、彩云小译和DeepL这些机器翻译平台进行翻译实践,将标记的《二马》小说原文、不同机器翻译的结果与尤利叶·吉姆逊的译本Mr. Ma and Son进行文本对齐,建立小型平行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机器翻译文本存在的错误以及是否在转换语言的过程中成功地展现出语言的幽默色彩,归纳总结出在言语幽默的翻译方面机器翻译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对原文的幽默要点进行分析,对如何提高机器翻译的翻译质量提出建议。
三、机器翻译在对《二马》幽默文本处理上的局限
(一) 在翻译幽默语言中文化负载词方面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