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504】
读物本·解读毛选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3982
5
5
5
2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毛选》中包含了大量的战略思维和实战案例,教会我们如何分析问题、制定对策并解决问题。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4-02 20:27:21
更新时间2025-04-03 16:37:17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

       这篇文章中,有一句非常耳熟能详的名言: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句话也是此文开篇的第一句话,其实《毛选》里所有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一篇文章,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大家面临的重大难题而写的,每一篇都是。它不像我们平时写文章,想到一个新奇的观点,或者有什么经验总结、分享,然后便写下来了。《毛选》中的文章不是如此,大家可以提前有这个意识,就是说《毛选》中的每一篇文章,针对性都是非常强的,都是为了解决或者应对当时的某种具体问题,具体情况而写。甚至像《实践论》、《矛盾论》这样看起来似乎是纯理论的文章,其实当时也是为了解决党内长时期地,大量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各种“左”或者“右”的思想错误问题,因此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这样的理论文章,为党内成员提供一种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工具,为后来的整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我们为什么要有这个意识呢?是因为有了这个意识,我们再去读《毛选》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首先就可以先看看这篇文章,到底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大难题,而这些难题会不会换一个形式,也同样成为我们今天成长中,生活里同样会面临的问题?如果我们也会面临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去思考、去解决?然后我们再看看毛主席当时又是怎样去思考,怎样去解决的?有了这样一个对比,分析,那么我们从《毛选》中才能汲取真正的营养。

3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文章当时就是为了解决一个党内面临的大难题而写,这个大难题就是:找不到革命的力量。这就好像我们今天创业、或者工作中常常会面临一种无力感一样,这种无力感就来源于我们不知道该向哪里发力,不知道力量该用到何处,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总觉得干点啥都是白费力气,找不到着力点一样。说得再通俗一些,就好像做内容的,不知道怎么定位,做产品的不知道产品卖给谁,写程序的,不知道用户真正的痛点,诸如此类。

4

      当时党内就面临这样的大难题,解决不了“产品”的定位,找不到发力点,没有革命力量的来源。在这种问题下,衍生出两种倾向,一种以陈独秀为代表,只得把力气花在同国民党的合作上,因此不利于建立起自己独立自主的运作体系。而以张国焘为代表的一种倾向,是把力气都花在了工人运动上,但是当时中国的工人数量比例还非常低。事实上,这两种倾向,我们都可以看出来,衍变下去,必然走向死胡同。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