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665】
读物本·【走进乡村】14·新村港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3194
4
1
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本书将带领大家走进31个极具地域风格与文化特色的传统乡村,领略迷人的山乡奇景、悠久的历史变革,体悟老一辈人的生存智慧,感知时代变迁,寻回失落已久的乡土情怀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2-07 19:20:21
更新时间2025-02-02 10:42:35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乡村14新村港 渔排里的海上灯火

●疍家人常年居住在海上,近年来才开始上岸定居。

●疍家人可能源自历代的百越族群、海盗。

●新村港的疍家人会使用泡沫、木板和毛竹,建造渔排小木屋。

●疍家人喜欢戴疍家帽、穿短裤,并在长期海上航行中创造了咸水歌。

●新村港曾经盛产海盐,以新村盐闻名于世。

以海为伴的疍dàn

〔1〕在海南岛南境,靠近三亚的位置,有一个陵水黎族自治县;县南边沿海的地方,有一个小港湾,以及一个漂浮在海上的村庄,名为“新村港”。靛青色的大海,深邃宁静,600多家渔排星罗棋布。千百年来,疍家人将浮屋和船舶,集结在这1100多公顷碧波荡漾的港湾,以海为伴,以舟为家。

疍民,是一群海上的游牧人,只不过把草原换成了大海,把烈马换成了渔船。他们终年漂浮在南海波涛之上,逐水而居:海潮去哪、鱼群去哪,他们也就顺着自然的招引迁移到哪。舟楫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所,捕鱼在此,夜晚休息也在此。

〔2〕疍民或疍家,也可以写作蛋民,名称由来已不可知,连村民自己也说不清楚。有人说,他们长期在水上作业,就像漂浮在海上的鸡蛋;也有人说,他们的舟楫具有拱状篷顶,远远望去好像蛋壳。这个称呼或许是蔑称,或许是比喻,如今已成为整个族群的指代了。

他们的起源也难以考证,或许主体是百越民族,是当初反抗汉朝失败的闽越族人散居海洋,以至于有些疍民依然在今天遗留了早年间的习俗:文身、蛇崇拜。也有说法称他们来自历朝历代的海寇,或是元末躲避兵乱的蒙古人。这些疍民也许是多种族群的融合,并非单一民族。

新村港

〔3〕疍民就这样漂浮在闽粤沿海、南海海域,而新村港就是他们的一处聚居地。开阔的水域、稳定的水面,没有泥沙淤积,水质清澈,不同的水深条件可以停泊不同吨位的渔船。进湾可停船休整,出湾可捕鱼。

良好的地理条件,吸引了周边福建、广东的疍民。据文献记载,在清朝乾隆时期,新村港还叫桐栖港,当地已有渔船20余;咸丰年间,有人捉鱼和石蟹;清澈的水文,还给港湾带来了高质量海盐——新村盐。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