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知识产权,转载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文本共22段
中秋时节,北京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气候不冷不热。北京人提溜着装满自来红、自来白的蒲包儿串亲戚、看朋友,脸上透出礼貌,心里觉着体面。
01.
有一道素菜,我特别爱吃,但我在饭馆里只点过一次,就决定再也不在外面吃了。这道菜就是烧茄子。
我从小树立的概念是:烧茄子比肉贵。可现在很少有餐厅做正宗的烧茄子了。大概是十几年前吧,在一家餐厅的菜谱上看到了这道菜,瞟了一眼,当时也就几块钱,比肉菜便宜多了。心想,真实惠!决定来一盘儿尝尝。结果端上来一看,简直就是柿子椒炒茄子,要是加上土豆片儿,快赶上“地三鲜”了。吃上一口,没一点儿烧茄子的味儿。我把服务员请过来问:“您是不是给我上错了?我点的可是烧茄子,这里怎么净是柿子椒呀?”
02.
人家很认真地核对了菜单,说:“没错。这就是您点的烧茄子。烧茄子都得放柿子椒呀!”
我实在不能认可这道菜是“烧茄子”,只有郁闷。
回家一想,也是,既然知道烧茄子应该比肉菜贵,那么根据“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餐厅里比肉菜便宜的烧茄子,本来就不应该点,也不应该吃。服务员没错,是我错了。从那以后,我想吃这口儿的时候,还是自己在家做。其实自己动手做菜的过程本身也是吃的一部分,那种品尝自己艺术创作过程的快感,是不做菜的人永远体会不到的。
03.
吃,讲究个时令,《黄帝内经》指出,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正因为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所以“吃”也必须要“顺四时”。这就叫“天人合一”。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因此不仅用药如此,吃饭吃菜也是如此。即使是同样一块肉,在不同的季节也有着不同吃法。春天讲究吃红润光亮的酱汁肉;夏天自然是清爽透亮的白煮肉;秋天要吃甜酸可口,软糯味醇,色彩艳红的樱桃肉——这可是贴补秋膘儿的佳肴;而冬天吃的是大碗热气腾腾的米粉肉,酥烂浓厚,让人垂涎欲滴。这一点非常符合饮食的规律,因为人在不同的季节受温度、湿度等等因素的影响,对口味的需求不同。比如,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爱吃清淡的东西,而入冬以后,则喜欢吃口味厚重的菜肴。按照传统的说法,叫作“春多馥,夏多苦,秋多辣,冬多咸”。
04.
吃肉尚且如此,吃蔬菜就更得讲究个时令。烧茄子是典型的时令菜,不是什么季节都能吃的。
吃烧茄子必须是在初秋时节,也就刚一入秋那半个来月收的茄子可以用。过了这个时节,茄子老了,里面长了籽儿,用同样的做法做出来也不是那个味道了。这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不时不食”的道理。烧茄子用的茄子只能选北京原产的那种皮薄肉厚的圆茄子,而不能用长条儿形的灯泡儿茄子。灯泡儿茄子肉瓤子,烧出来口感不对。挑选茄子讲究看品相,要挑紫黑色,油光锃亮,看上去漂亮的才好。还有个窍门儿是要挑头上脐儿小的,这样的茄子籽儿少,而且不老不嫩,吃起来口味正好。刚下来的茄子当然贵,这是烧茄子贵的第一个道理。
05.
把茄子去了皮,先竖一刀,横一刀,切成四瓣儿。之后,切成薄厚有韭菜叶宽的大片儿。平摊在一个竹笸箩里,先晾上半天儿。这么做是为了让茄子干干,不然煎的时候会出好些汤水。这得说一句,切大薄片儿是简易的做法,地道的做法应该是切成略微厚一点的片儿,然后像切鱿鱼卷似的打上密密的十字花刀,那会更入味儿,但做起来相对麻烦。
茄子预备好了,还要剥半头蒜,用刀面儿拍碎了再切成末儿。注意,是拍碎,而不是切碎,这很关键,否则就不出味儿了。
炒锅加素油,油要多放,一锅茄子怎么也得用小半斤油。因为茄子吃油。这是这道菜贵的第二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