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833】
读物本·大美时节 第十七篇 秋分
作者:辛夷格格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3268
4
6
7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二十四节气展开的是二十四幅美丽的画卷,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不论是春生夏长,还是秋收冬藏,无一不凝结了古人千年的智慧。本书要带给孩子们的,就是一个个关于人间好时节的动人故事。本文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9-19 17:32:46
更新时间2024-09-19 18:18:44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大美时节: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 第十七篇

秋分 

秋向此时分

01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晚晴》

通透明亮的夕阳斜照着大地,层云飘浮在遥远的天边。江面上闪耀着一道彩虹,山峡间瀑布倾泻。大雁在高空盘旋,肥美的猛兽在林间奔跑。秋分时节依旧在他乡远游,夕阳西下,竹叶上露水微凉。

02

白露之后,露水一日比一日冰凉,秋意也一日比一日浓厚,随之而来的,就是秋分节气。杜甫的这首《晚晴》描绘的便是这一时节秋高气爽的景象。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在白露之后、寒露之前,时间为每年的9月23日前后。

和春分一样,秋分也有这两层含义:一是平分了整个秋季,此时秋天的九十天正好过去了一半;二是秋分节气阴阳各占一半,所以昼夜、寒暑都完全平分。正如《春秋繁露》所描述的:“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03

总之,秋分和春分,之于春季和秋季的意义镜像对称,就像一对长相、性格都很像的双胞胎。

在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也就是秋分日这天,太阳从北半球移动到赤道,黄经夹角为180°,而黄道和地轴形成了垂直的关系。因此这一天全球任何地方都是昼夜平分,白天黑夜都是均等的12小时。并且无论是南极还是北极,都不会发生极昼或极夜现象。此后太阳直射点渐渐往南半球偏移,我国所在的北半球白昼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气候也越来越冷。

整个秋季在此时刚刚度过了一半,全国都弥漫着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的浓浓秋意。

04

·物候与气候·

为更好地反映秋分期间的气候变化,古人将秋分节气中的十五天分为以下“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秋分之后,便再也听不见雷声了。古人认为,只有在阳气较盛的时候才会打雷,而秋分之后阳气渐渐衰弱,阴气变得强盛,所以不会再有雷声。的确,雷雨天气是春夏的专属,秋冬季节一般不会有雷雨。

二候蛰虫坯户。再过五天,随着气温的下降,怕冷的小虫子都潜藏到洞穴中,还不忘将洞口封闭起来,防止寒气入侵。这是在为冬眠做准备了。

三候水始涸。再过五天,降雨量也大幅减少,河水、井水都开始干涸。

05

这三个典型物候反映出了仲秋时节的气候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降温;二是少雨。

在秋分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都在22℃以下,已经全面进入了秋季。在东北等严寒地区气温则更低,甚至已经能看见白霜了,要知道,大部分地区都要等到一个月后的霜降才会见霜。而南方也在冷空气的侵袭下不断降温,充满了秋天的寒凉。

秋分过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都已经结束,充沛的降雨从此变得奢侈。再加上云层减少、地表散热极快,水分的流失增多,所以秋季空气往往很干燥。“秋高气爽”“风轻云淡”“秋风送爽”“天朗气清”……这些形容秋天的成语,几乎都暗含了干燥这一特点。

06

·农事养生·

秋分一到,全国各地都进入了秋收、秋种、秋耕的“三秋大忙”时节。

秋分前后是一年中最丰收的季节,许多农作物都在这时成熟了。棉花吐絮、烟草变黄、玉米、大豆都在田间翘首期盼着农民们的采收,橙子、山楂、柿子等各式的水果也都散发着成熟的果香,纷纷上市。勤奋的劳动人民满怀幸福和喜悦,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项采收工作,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也都一齐上阵,将地里田间一年的努力变为满仓的粮食。

收获之余,秋分时节还有许多作物需要及时播种。在华北大地,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说法,说明在秋分前后,正是种植冬小麦的最佳时期,太早或太晚都不合适。而在鱼米之乡的江南地区,则有“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的农谚,此时农民们正忙着播种水稻。

07

此外,对于一些即将成熟的作物以及越冬作物,需要做好相应的田间管理工作。一方面,要根据降水情况适当浇灌,防止秋旱的发生;另一方面,秋分之后冷空气随时都会来袭,还可能会遭受“寒露风”,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所以要提前采取有效措施来防风防冻,还可适当施肥,增强作物的抗寒能力。

总之,无论是秋收还是秋种,都讲究一个“早”字。只有早播早栽,尽量避开霜冻、连阴雨等灾害天气,才能将危害降到最低,取得最佳的丰收成果。

秋分和春分一样,“昼夜均而寒暑平”,人体的养生保健也应顺应节气特征,注重阴阳平衡,避免阴阳失调。

08

“秋燥”是需要特别注意防范的。在秋分之前,由于夏日暑气还未完全消散,所以往往是“温燥”;但在秋分之后,大地余热全无,气候渐渐变得寒凉,“温燥”转为“凉燥”。秋燥容易引发咽炎等疾病,对肠胃也不利。那么,要如何预防凉燥呢?除了适当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还要注意多喝水,多吃糯米、蜂蜜、核桃、梨、乳制品等清润生津的食物,以及略带酸味或苦味的蔬菜、水果。

在作息上,要“早睡早起,与鸡俱兴”。此外,金秋时节虽然农家处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但天地肃杀、万物萧条的气氛也容易引起人的“悲秋”情绪,一定要学会及时调整心态,不能长久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之中,可以多多参与户外活动,保持乐观舒畅的心情。

09

·民俗文化·

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一般都在秋分节气期间。

中秋节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据说在远古时期,有一位力大无穷的勇士,名叫后羿,他曾拉开神弓射死了天上多余的九个太阳,将老百姓从十个太阳的严酷炙烤中解救出来。从此天上只剩下一个太阳按时起落,老百姓安居乐业,后羿也被人们奉为英雄。王母娘娘还送给后羿一颗仙丹,据说凡人吃了可以飞升成仙。

后羿有一位貌若天仙的妻子,名叫嫦娥,二人郎才女貌、十分恩爱,后羿将仙丹交给了嫦娥保管。不曾想有一日,正当后羿外出狩猎的时候,一位强盗闯进了家中抢夺仙丹,嫦娥为了不让强盗得手,在危急之际选择自己服下仙丹。她的身子越来越轻盈,渐渐地飘离地面,最后竟朝着月亮飞去了。

10

后羿回家得知此事后悲痛不已,他思念妻子,此后的每一个夜晚,他都痴痴地望着那一轮或阴或晴,或圆或缺的月亮,因为他相信,在那凄清的月宫里,住着一位美丽的仙子,也在思念着他……

关于月亮的传说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在古人的心中,月亮和太阳一样,都是最神秘、最权威的象征。早在周代,天子就率领群臣在春分日朝拜太阳,在秋分日祭拜月亮,以祈求神明庇佑。皇家“祭月”的仪式一直流传下来,慢慢地,祭月的活动在民间也盛行开来。

直到唐代,祭月的活动逐渐演化成为中秋节——因为秋分这天并不一定是月圆之夜,而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天的月亮,却是一年中最大、最圆、最亮的。人们对着最美的中秋月亮庆祝丰收、许下心中最美的愿望。

到了宋代,中秋赏月更是盛行不衰。古书《东京梦华录》里面就有这样的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生动地描述了中秋之夜万众赏月的盛况。

11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一般认为跟朱元璋建立明朝有关。月饼最初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到了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反元,军师刘伯温利用月饼传递消息,通知所有明军在八月十五那天统一起义,最终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大明王朝。“月饼起义”之后,明朝便有了中秋节全民吃月饼的习俗。此外,观潮、燃灯、猜谜、饮桂花酒等也是常见的中秋节民俗活动。

中秋节名列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对于国人的意义不言而喻,仅次于春节。这大概是因为在其长久的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团圆”的意义。每逢中秋之夜,无论人们身处何方,总是会赶回家人的身边,欢聚在一起,喝两盅桂花酒,吃香甜的月饼,共赏美丽的月色。即使因为距离不能相聚,也会遥寄相思,对着月亮吟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

秋社

秋社,是古时候秋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古人认为,社神掌管着人间的五谷丰收,所以在秋收基本结束之后,要专门向社神汇报这一年的收成情况,这叫做“秋报”。“秋报”的时间被定在立秋之后的第五个戊日,大约就在秋分前后的五天以内。

在秋社时,人们不仅要向社神汇报丰收情况,还要举行祭祀活动,要准备好香蜡纸烛,并将新收的稻谷做成新米饭,祭献给祖先、家神、灶君、社令,然后才可以自己食用。后来,秋社也逐渐演变成为庆祝丰收、群众集会、娱乐休闲的节日,亲朋好友在这天要互送社糕、社酒,出嫁的妇女还会回娘家看望亲人。

不过,这一习俗如今已经淡化,甚至消失了。

13 杀青段

饮食风俗

秋分节气的饮食风俗和春分遥相呼应。

春分要吃“春菜”,而秋分也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在岭南地区指的是野苋菜,当地人称之为“秋碧蒿”。在秋分时节,将野外的苋菜采回来,做成“秋汤”,和春分的“春汤”一样美味。

同样的,秋分也要吃“黏雀子嘴”,也就是汤圆,吃完将剩下的汤圆插在竹竿上,立在田坎间,以这样的方法来黏住麻雀的嘴巴,使它们无法再去田地里偷吃庄稼。

如果说春分是春季的最美节气,那么秋分无疑奏响了最悠扬的秋季赞歌。这一时节地球又一次达到了完美平衡的状态,并伴随着金秋的美景、丰收的喜悦和团圆的幸福。正因为有春天的辛勤播种,夏天的奋力耕耘,人们才能在此刻收获到最高的满足感、充实感、成就感和一整个严寒冬季的安全感。


相关链接:大美时节 

第一篇 前 言 176297

第二篇 立 春 747649

第三篇 雨 水 570153

第四篇 惊 蛰 152757

第五篇 春 分 755311

第六篇 清 明 842005

第七篇 谷 雨 124197

第八篇 立 夏 724143

第九篇 小 满  263221

第十篇 芒 种 815337

第十一篇 夏至 395333

第十二篇 小暑 745663

第十三篇 大暑 675793

第十四篇 立秋 729427

第十五篇 处暑 902261

第十六篇 白露 19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