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366】
读物本·《左宗棠收新疆》第十章 收伊犁中外成焦点(2)
作者:狸仙儿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字数: 10158
0
1
0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这是一场维护民族尊严的战争,这是为祖国的统一和完整而战,左宗棠抬着自己的棺材,勇往直前。征战的将士情绪高昂,视死如归。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这是晚清历史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5-16 16:11:55
更新时间2025-05-16 16:11:55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第十章 收伊犁中外成焦点

第二节 左爵相抬榇出关

 

1.

《交收伊犁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俄国吞并伊犁的阴谋初步得逞。

清廷见到条约后,却朝野震动,一片哗然。

紧要关头,著名外交家曾纪泽临危受命,毅然赶往俄国;左宗棠不顾年老体衰,挺身而出,抬着自己的棺材移节哈密督军,为谈判增加砝码。

伊犁顿时成了全世界的焦点。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十一月底,肃州城漫天飘雪,极其寒冷。

一道圣旨顶风冒雪送了进来。

得知圣旨递到,左宗棠忙率一应随员到大官厅跪接圣旨。

 

2.

圣旨主要是向左宗棠等督抚通报崇厚到俄国谈判的结果:“连接崇厚电报,内称约章现皆定议。崇厚定于八月初八日起身赴黑海画押后,即由南洋回京复命。并将现议条约十八款摘要知照,详加复核。偿费一节尚不过多,通商则事多轇轕,分界则弊难枚举。亟宜筹画布置,迅图补救;各等语。崇厚出使俄国,固以索还伊犁为重,而界务、商务关系国家大局者,自应熟思审处,计出万全。且迭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电致崇厚:‘若照来函,有碍大局’,节略内并言所损已多,断不可行。该大臣尤应遵照办理,设法与之辩论。乃竟任其要求,轻率定议,殊不可解!现在俄约既经议定,其第七款所称中国‘接收伊犁后,霍尔果斯河西及伊犁山南之帖克斯河归俄属’;第八款所称‘塔城界址拟稍改’,是照同治三年议定之界,又于西境、南境划去地段不少。从此伊犁势成孤立,控守弥难;况山南划去之地内,有通南八城要路两条,关系回疆全局,尤非浅鲜……左宗棠督办军务,事权归一,尤当统筹全局,权其利害轻重,一并核议。”圣旨后面附着签订条约的原文。

 

3.

此旨无异于当头一棒,把满怀希望的左宗棠给打懵了。

圣旨特别强调,崇厚签约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已电致崇厚与俄所议各节“有碍大局”“断不可行”,但崇厚偏偏“乃竟任其要求,轻率定议,殊不可解!”

朝廷无奈之下,只好向左宗棠问主意,称:“左宗棠督办军务,事权归一,尤当统筹全局,权其利害轻重,一并核议。”

此旨在发给左宗棠的同时,也发给了其他大臣,让大家“权其利害轻重,一并核议,密速具奏”。

左宗棠接旨在手,脑海登时空白一片;待他把崇厚与俄人所议的条约看完,更是气得须发皆张,浑身乱抖。

 

4.

左宗棠当着所有幕僚的面大骂道:“俄国人究竟给了崇地山什么好处?他竟然签了这么一个条约!这是索还伊犁吗?这分明是割让伊犁!混账王八蛋,你以为你出让的是你们满人的基业吗?它也有我们汉人一份!伊犁是我们全中国的伊犁呀!”

在签约过程中,俄国是否给了崇钦差什么好处我们不得而知,但崇厚与俄签订的这个《交收伊犁条约》,却千真万确是个完全倒向俄方的条约,是彻头彻尾的卖国条约。

左宗棠很快在肃州拜发《复陈交收伊犁事宜》一折,折后又附《请敕令刘锦棠帮办新疆军务》一片。

 

5.

折曰:“窃维国家建中立极,东南滨海,西北以昆仑枝干为界画,向与俄罗斯不相联接,以蒙部、哈萨克、布鲁特、浩罕为之遮蔽间隔也。近自俄人日迫,诱胁日众,哈萨克、布鲁特各部落多附俄人,俄又取浩罕三部落,拓其边圉,于是俄与中国边境毗连,无复隔阂矣。”

又说:“中国削平发捻,兵力渐强,制炮造船,已睹成效,彼如思逞,亦有戒心。而渝约称兵,各国商贾先失贸易之利。苟可相安无事,其亦知难而息焉。若夫俄与中国则陆地相连,仅天山北干为之间隔。哈萨克、安集延、布鲁特大小部落从前与准回杂处者,自俄踞伊犁,渐趋而附之,俄已视为已有。若此后蚕食不已,新疆全境将有日蹙百里之势,而秦、陇、燕、晋边防且将因之益急。彼时徐议筹边,正恐劳费不可殚言,大局已难复按也。

 

6.

夫陆路相接,无界限可分,不特异日无以制凭陵,即目前亦苦无结束,不及时整理,坐视边患日深,殊为非计……察俄人用心,殆欲踞伊犁为外府,为占地之广,藉以养兵之计,久假不归,布置已有成局。我索旧土,俄取兵费巨资,于俄无损而有益。我得伊犁,只剩一片荒郊,北境一二百里间皆俄属部,孤注万里,何以图存?此外,俄人容纳叛逆一节,崇厚曾否与之理论,无从悬揣……是臣今日所披沥上陈者,或尚不在俄人意料之中。当此时事纷纭、主忧臣辱之时,苟心知其危而复依违其间,欺幽独以负朝廷,耽便安而误大局,臣具有天良,岂宜出此?就事势次第而言: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臣虽衰庸无似,敢不勉旃!”

 

7.

折子最后又对关外兵力布置作了一番安排:“除乌里雅苏台、科布多边务应请旨敕下该将军大臣预筹布置以臻妥慎外,所有新疆南、北两路军务,臣既身在事中,身当与各将领敬慎图维,以期有济。现调南疆立功后告假回籍饬赴喀什噶尔军营换防之头品顶戴题奏提督、陕西汉中镇总兵、骑都尉世职、伯奇巴图鲁谭上连,挑带旧部一营并统杨昌濬所练关内三营赴肃,俟明春冻解,先赴喀什噶尔,仍归刘锦棠总统外,并催头品顶戴记名提督、甘肃宁夏镇总兵、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嘎什普祥巴图鲁谭拔萃,头品顶戴记名提督、甘肃巴里坤镇总兵、骑都尉世职加一云骑尉、霍隆武巴图鲁席大成,头品顶戴记名提督、骑都尉世职,额尔克巴图鲁戴宏胜,由籍挑选旧部到甘,分统杨昌濬所练之关内各营,驰赴喀什噶尔,均归刘锦棠总统,以厚兵力而资分布。臣率驻肃亲军,增调马步各队,俟明春冻解,出屯哈密,就南北两路适中之地驻扎,督饬诸军妥慎办理。”

 

8.

片曰:“再,通政使司通政使、二等男,法福灵阿巴图鲁臣刘锦棠,出关以来,克复各城,勋绩丕著,迭蒙天恩不次擢用,优加赏赉,遐尔闻知,同深感服。其现办善后事宜,因地施治,宽猛得宜,吏畏民怀,已睹成效,洵一时杰出之才,非臣衰庸所能及也。维边方之任,非贤能不足宏兹远谟,亦非重其事权不足舒其蕴蓄。窃见俄人近时目睹刘锦棠勋望日盛,不免因畏惮而生嫉忌之心,动辄造谣传播,妄思摇撼。古云‘盗憎主人’,故无足怪。惟威名日久,疑谤易滋,无以寒远人之胆;又飞鸟未尽,良弓已藏,足隳任事之气。区区愚忱,不敢不尽。伏恳天恩,并案论功,将刘锦棠优赏钦差衔,敕令帮办新疆北路军务,以彰殊眷而资镇压之处,伏候圣裁。”

 

9.

左宗棠的折子先分析了崇厚与俄所定之约的弊端,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得伊犁,只剩一片荒郊,北境一二百里间皆俄属部,孤注万里,何以图存?”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

左宗棠认为,先在谈判桌上与俄理论,俄若坚持前约,便动用武力收复伊犁。

左宗棠的折、片到京的当日,大学士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也给朝廷上了一折。

李鸿章在折子中这样写道:“就总理衙门寄到分界图说核之,伊犁西界割去一条,长数百里,其患犹浅;南界割去一条,亦数百里,跨踞天山之脊,隔我南八城往来要道。细揣俄人用意,一则哈萨克、布鲁特游牧诸部新附俄邦,今复遮其四境,绝彼向化之途。一则扼我咽喉,使新疆南北声气中梗,心殊叵测。夫中国所以必收伊犁者,以其居高临下,足以控制南八城。谈形势者,谓欲守回疆,必先守伊犁也。今三面临敌,将成孤注,自守方不易图,岂足控制南路?想左宗棠等碍难遵办,是界务与商务相较,界务尤重矣。”

 

10.

李鸿章也认为崇厚与俄所定之约弊端太多,称“夫中国所以必收伊犁者,以其居高临下,足以控制南八城。谈形势者,谓欲守回疆,必先守伊犁也。今三面临敌,将成孤注,自守方不易图,岂足控制南路?”

李鸿章的这段宏论,与左宗棠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但李鸿章话锋一转,又从外交的角度这样写道:“崇厚出使,系奉旨给予全权便宜行事字样,不可谓无立约定议之权。若先允后翻,其曲在我。自古交邦之道,先论曲直,曲在我而侮,必自招用兵之道;亦论曲直,曲在我而师必不壮。今日中外交涉,尤不可不处于有直无曲之地,我既失伊犁而复居不直之名,为各国所讪笑,则损失更多。且彼仍必以分界修约为词,时相促迫,促迫不已,必启兵端,而西北路各军与俄人逼处,积不相能,约既不换,则随时随事易生猜嫌,亦难保不渐开边衅。中俄接壤之处,约万余里,迨兵衅一开,其所要求恐仅照现议而不可得者,况防不胜防。”

 

11.

李鸿章又说:“是崇厚所定俄约行之,虽有后患,若不允行,后患更亟。”

通读全折可以看出,李鸿章尽管承认崇厚与俄所定之约弊端太多,对国家大是不利,但他仍劝朝廷同意此约,理由是崇厚系钦差大臣,又奉旨给予全权便宜行事字样,有立约定议之权。李鸿章担心朝廷不批准此约会启兵端,引发中俄两国全面的战争。这是李鸿章最担心的结果。

李鸿章老于外交,他老上的折子,朝廷自然倍加重视。但就此便同意崇厚所定之约,军机大臣王文韶等却坚决不同意,恭王等亦心有不甘。

一时间,街谈巷议,无不以一战为快。

 

12.

慈禧太后经与王大臣们反复商讨,决定采纳左宗棠的建议:“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

慈禧太后认为,只有左宗棠的建议,才是真正的“老成谋国之论”。

军机大臣沈桂芬经过反复权衡,毅然上折,又提出了一个“易使往议,改订条约”的折中办法,算是对左宗棠建议的一个补充。

此办法经过朝议,认为可行,于是批准。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