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章 收伊犁中外成焦点
第三节 定西北新疆设省
1.
《交收伊犁条约》能否改订成功尚不见结果,移节哈密的左宗棠又奉旨进京供职,钦差大臣由刘锦棠接署。
这时,俄国驻守伊犁的最高长官官邸,却迎来了布素鲁克的代表。
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七月初二,左宗棠到哈密不足两个月,詹事府少詹事满人宝廷便递上一折,以事机日迫,朝廷非有如寇准、李纲者不可,郑重向朝廷提出,请召左宗棠进京入值枢庭,以备随时顾问。
太后就此事与恭王等一班近臣议了十几天,又反复权衡利弊,认为就算左宗棠此时离开哈密,只要大军不离新疆,对俄国仍能起到震慑作用,于是决定采纳宝廷的建议,召左宗棠进京供职。
2.
两月后,一道密旨飞速递进哈密钦差行辕。
旨曰:“左宗棠现已行抵哈密,关外军务谅经布置周详。现在时事孔艰,正须老于兵事之大臣以备朝廷顾问。左宗棠着来京陛见。一面慎举贤员堪以督办关外一切事宜者奏明请旨,俾资接替;此外带兵各员中有才略过人,堪膺艰巨,秉性忠勇,缓急足恃者,并着胪列保荐,用备任使。”
圣旨以“现在时事孔艰,正须老于兵事之大臣以备朝廷顾问”为由,着左宗棠进京供职,并着左宗棠离开哈密时能举荐一位“才略过人,堪膺艰巨,秉性忠勇,缓急足恃者”接替自己。
3.
圣旨递进哈密钦差行辕时,左宗棠已染病卧榻多日。
左宗棠原来就患有腹泻一症,经连日劳累,加上关外气候不适,又添咳血、头晕、肢麻、脸肿四症,已是骨瘦如柴。
他接旨后,先抱病在榻上给刘锦棠口述一函,嘱其见函速赴哈密相商关外各事。
左宗棠在信中特别嘱咐刘锦棠:“喀什噶尔地处中俄边境,一定加意防守,不可大意,亦不能给俄人造成可乘之机”。
信函当晚由快马送往喀什噶尔。
接下来,左宗棠便将十几名幕僚传进卧房,开始商量上折荐人的事。
幕僚们按着左宗棠交代,相商了两天,这才凑成一篇折子。
左宗棠坐在榻上支撑着身子勉强把折子看了一遍,又删改了几处,这才着文案誊抄,吩咐连夜拜发。
4.
折子的题目是《遵旨复陈来京陛见折》。
折子这样写道:“臣以菲材,谬膺关陇、新疆重寄,计逾十载,图报未遑。属以敌情叵测,使者失词,疏请出屯哈密。所有规画布置大略,兹已具折陈明。”
左宗棠又写道:“惟关外,一切事宜,必赖贤能接替,始免他虞。窃见帮办新疆军务、通政使司通政使、法福灵阿巴图鲁、二等男臣刘锦棠,志在匡时,才能应变,陇中关外,夙著勋勤;近办新疆善后事宜,威惠并行,边民感服,臣尝自愧不及。如蒙恩命督办关外一切事宜,必能胜任。刘锦棠前闻臣到哈密,拟即前来晤商军务,臣比复书止之。兹臣既奉命来京,军事需人接替,比即驰告刘锦棠,仍速来哈密商议一切。由喀什噶尔赴哈密共五十四站,刘锦棠得信后启程。九月杪始可到此,计其时已奉有谕旨矣。如蒙恩允以刘锦棠接替,是否并将钦差大臣关防交刘锦棠祗领?此应候谕旨遵行者,一也。”
5.
谈到陕甘事务,左宗棠这样写道:“臣俟刘锦棠行抵哈密会商一切,交卸军务,即当驰返兰州,清理案牍。陕甘督篆是否即交杨昌濬接署?出自圣裁。臣交篆后,即取道秦、晋北上,不敢迟延。惟频年力疾从戎,咯血,脾泄诸症时愈时发,药饵无效。近则健忘益甚,步履维艰,频年以来杖不释手,每遇祭祀典礼,登降拜跪,辄须搀扶以防倾跌,形极衰颓,情同恋栈。”
此折先举荐刘锦棠接替自己担任钦差大臣,又提出由杨昌濬接署陕甘总督。
此折拜发的第十日,左宗棠又上《出屯哈密布置情形》一折。
听着外面拜折时的咚咚鸣炮声,左宗棠不无遗憾地对围坐在榻前的一应幕僚感叹道:“看样子,对俄国狗熊的这场战事,老夫是无缘参加了。你们大概已经看出,老夫抱病出关,就是想和那个考夫曼较量一番,好好扬一扬我大清的国威!可惜呀,狗日的考夫曼,临阵变成缩头乌龟了!”
6.
幕僚饶应祺劝道:“老中堂,毅斋京卿文韬武略俱佳,又深得您老的真传,有他在这里接替您老料理对俄战事,您老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设若谈判决裂,当真打起来,依下官看,那个考夫曼未必就是毅斋京卿的对手!毅斋京卿出关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真正称作戎机顺迅,古近罕比!通关以来,这是最扬国威的一场保土之战哪!有哪个国家不佩服呢?”
左宗棠大惊道:“饶太守,你适才讲的话,毅斋到后却万不要再同他讲起!俄国船坚炮利,非阿古柏、伯克·胡里他们可比,万万不可大意!设若毅斋听了你的这篇宏论,当真把尾巴翘起来,可不要误国家大事吗!”
饶应祺是知府衔,左宗棠固有“太守”一称。
7.
饶应祺笑道:“毅斋京卿的心性,世上还有比您老更清楚的?若毅斋京卿当真接受一次夸奖便翘一次尾巴,他老现在的尾巴,可不是能翘到南天门要作旗杆吗?”
左宗棠笑笑没有言语,他喜欢听这话。
圣旨不久颁下:“左宗棠奏遵旨复陈并布置情形及请免保荐人才各折片。览奏均悉。左宗棠现在料理启程来京,关外一切事宜应即交替。刘锦棠威望素著,办理新疆善后事宜诸臻妥协,着署理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俟刘锦棠到哈密后,左宗棠即将钦差大臣关防交给祗领,所有新疆一切布置,并着详细告知,妥为筹办,即行迅速北上。所请派署陕甘总督篆务,着听候谕旨。金顺驻扎西路,距伊犁较近,一切边防情形,着随时与刘锦棠和衷商办,以维大局。喀什噶尔逼近俄境,亦关紧要。刘锦棠起程后,须派得力将领认真防守,毋稍大意。”
8.
从圣旨上可以看出,朝廷只同意由刘锦棠接任钦差大臣,但却不同意由杨昌濬接署陕甘总督。对陕甘总督的人选,朝廷显然另有安排。
谈判结果如何尚难预料,新疆伊犁九城前景自然莫测,陕甘最是关键。对陕甘总督的人选,朝廷不能不格外慎重。
圣旨下到南疆的时候,刘锦棠已收到左宗棠快函多日,此时正把防务料理妥帖,即将启程。
一见自己得加钦差大臣衔,刘锦棠不敢耽搁,马上便带上亲军五营,连日向哈密赶来。
驻守在伊犁城的俄国七河省省长科尔帕科夫斯基,此时却正在自己的官邸里,接见布素鲁克派来联络的代表。
9.
科尔帕科夫斯基振振有词地说道:“你回去告诉布素鲁克,他想在南疆建立汗国的愿望很好。只要他肯听话,我大俄帝国可以倾全力支持他。我可以向他提供一定数量的枪械,他只需付很少的一点钱;我可以派人去替他训练军队,他只要付些佣金就行了。你还没有告诉我,这个布素鲁克,他目前有多少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