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7135】
读物本·寻找书香水岸
作者:ˣʸ͜✨傲天艺龙
排行: 戏鲸榜NO.20+
【联系作者】读物本 / 现代字数: 3201
2
1
1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作者:陈庆伟,业余文学爱好者,现居广州。散文、杂文见诸《青少年书法杂志》《青少年书法报》《济宁日报》等报刊。散文《站在中轴线上》曾获广州诗社举办的“迎亚运诗词散文大赛”散文组优秀奖。出版内部交流散文集《疯话薛曰》。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6-24 19:30:48
更新时间2024-06-25 10:57:56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寻找书香水岸

作者:陈庆伟

1:书香水岸是二姐的新家,分ABCD四个小区,毕竟是宗圣曾子的故乡,名字起的雅致,甫一张口,齿颊留香,精神中也透着一股书卷气。小区取名事关人民福祉,兹事体大,不可小觑。据说有一座叫什么豪庭帝苑的小区,因为名字起的太大,陆续出了许多事故,还亡了好几个人。事发有其偶然性,但毕竟是鲜活的生命,每每谈及仍让人唏嘘不已。

 

2:我大概四五年没有回家了,理由一言难尽。有些不得已,更多的是不上心。人总是喜欢为自己不想做的事找各种借口,自欺欺人的同时让自己心安理得。就像我多年不回家一样,有些理由自觉庄严神圣,想想又幼稚可笑。比如我和妻子刚谈恋爱的时候,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总想方设法粘在一起,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四五年不见面的。

 

3:也许这是亲情和爱情本质的区别,一个靠道德约束,一个靠生理本能。老家有句俗语“山喳子(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说的也是我。我三个姐姐,还有哥哥,一母同胞的,家住在哪里我竟然不知道,放在我小时候,绝对天方夜谭。而现在却是事实,看着像个笑话,我就是笑话中的主角。

 

4:好在,我还认得自己家的路。中心街,县城中曾经最繁华的一条街,当年县委县政府以及全县唯一一座百货商场,全都集中在这条街,这是我县绝对的CDB,谁来城里逛都要过来走一遭的。百货商场门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曾经的地标建筑——麒麟石雕。当前已经失去往日光彩,但文化属性还在,和当前的地标建筑曾子像据有同样的地位,经常出现在家乡文旅宣传片中。

 

5:据说春秋时期鲁哀公在我县萌山脚下猎获麒麟一只,时不知何物,便请教孔子,孔子答曰麒麟,因取太平嘉美祥瑞之意,为我县取名嘉祥县。传说不知真假,总是个美好寄托,故事性强,结局也很美好,同时还扯上了孔老夫子。正因如此,家乡的历史一下子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

 

6:两千多年,沧海桑田。我看过族谱,薄薄几册,浅蓝封皮,红底签条,用笔毛极工整的写着《陈氏族谱》某某册字样,从陈氏一世祖一页页翻开来,不知道经过多少人之手,到我已逾二十一世。族谱上的字迹,也由繁体到简体,由毛笔到钢笔,默默见证着一代代族人的消亡、重生,以及社会、历史的变迁。我牢牢记得家族扉页上“怀宪庆毓长、电光传自久……”排辈,以及一世祖自明代以来,从浙江处州(今丽水)东阳县,辗转至河南商丘、江苏南京以及山东嘉祥的历史。

 

7:鲁哀公获麟的年代,先祖或许不知何处,是命中注定的力量将我们这一代人留在了这片祥瑞大地上。我三十年前离开家的时候,村里“长”字晚辈屈指可数,几个蹒跚学步的儿童追在我屁股后面喊我爷爷。再回首,他们多为人父为人母。唯觉遗憾的是,现在的孩子起名字多看五行风水,可彰显个性,很少把辈份放在名字里面了。

 

8:父亲说,晚上去你二姐家吃饭,我先去,你随后到。我说,没问题,二姐家住哪里,地址告诉我。父亲说,演武路下正北,呈祥大街右拐,过两个路口左拐,正对着的小区“书香水岸”就是,到楼下打电话。我说好找好找。随后在百度地图上搜索了一下“书香水岸”,导航的路线比父亲描述的更简单,拐两次就到,走路不过二十分钟。

 

9:三十年的光景,一代人还要多。中心街道路两排种植的法桐,应该还是我小时候看到的那些,虽有新绿,却饱经沧桑。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人就像家乡路边法桐树上的枯叶,一岁一枯荣,悄无声息的,该走的走,该来的来。来去的日子里,除了身边的老老少少充满仪式的哭一场笑一场,之后便尘归尘土归土,像一片树叶,好像又来,又好像没来,了无痕迹。

 

10:活着,有人努力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些什么,更多的人没有太多复杂想法,只是单纯想活着,勤奋而努力,执着而坚韧。他们,抑或我们,都为了一个模糊的目标在自己的轨道上挣扎、努力、攀升,活着。然后在一个不可预料的时间消亡,这就是人生,残酷而现实。

 

11:我带着妻子,在百度地图指引下,走在熟悉而陌生的街道上。地上铺洒了金色的法桐树叶,树干上散发的独有的清香充满浪漫气息。树叶形状对称,脉络清晰,我捡拾了一片放在口袋里,准备带回去作书签。我有一个习惯,每到一地,都喜欢带回一片树叶作为纪念。我有一套上世纪七十年代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每一册里面,至今夹着一片从曲阜孔庙杏坛旁采下的杏叶,偶欲翻书,就会想到那个愉快的行程。法桐叶子大小悬殊极大的,我喜欢娇小可爱的,让人心生保护欲。人也应该往小处活,活的精致些。粗枝大叶的人容易受伤。

 

12:不知道是时令还是什么其它原因,路上行人车辆不多。大多数商铺仍在兢兢业业的开门迎客。店多,客少,总让人想起门前冷落车马稀之类的丧气话。商铺以餐饮居多,各种菜系风格几乎都可以找到,虽是县城,价格也不便宜。妻子说,头次去二姐家,总要买些东西,要不买些熟食?我说不用不用,太客气了显生份。话音未落,父亲的电话来了,问到了哪里,有没有买些熟菜?我说就到就到,一边尴尬的拉着妻子冲进路边熟食店……

 

13:总算没有空着手,心里踏实了一些。走在家乡土地上,吸引着小时候的空气,一草一木都那么亲切,即便是汽车尾气散发出来的味道,也像我的第一口的乳汁,甘甜而幸福。五官贪婪的接收和吸吮着家乡的一切,像要找补丢失的年岁。耳畔是熟悉的乡音。天气暗了下来,华灯初上,下班的行人步履匆匆。大家都忙碌在自己的柴米油盐里,没人会在意一个“异乡人”的存在。在熟悉的地方看着一个个陌生人,再加上昏暗路灯的渲染,让人突然产生一种莫名的孤寂、失落甚至被世界抛弃的感觉。无可名状,甚至想哭。

 

14:我经常在梦里碰到类似场景:我突然回到小时候的老屋,土坯的过廊,砖包皮的堂屋,院子里的枣树,大门上悬挂着的“双环”牌门锁,一切都那么真实,我甚至在梦中感受到自己的抽泣声。我不知道怎么走进家门,家里空无一人,四处空荡荡的,充满破败气息,只留我一人独自神伤。在这个固定的灰暗的场景里,有时候也会梦到母亲,满头银发,笑容慈祥,和儿时一样家长里短,分不清孰是梦境孰是现实。也有时候,母亲一言不发,对我像个陌生人,任凭我说什么,她都对我不理不睬……醒来后安慰自己,孔子都说呢,未知生,焉知死。活就认真活着,干嘛想那么多呢。

 

15:从百度地图上看,已经到了“书香水岸”的目的地。站在十字路口,没有看到任何小区标识。问了一个快递小哥,小哥说,这里就是书香水岸,但分好几个小区,你要找哪一个呢?我说我不知道。打电话给父亲,父亲责备:咋这么笨呢,这么久都找不到,你在哪里,我过来接你。我罔顾四周说,这里有个实验小学,孩子们正排着队放学呢。父亲说,那你站着别动,我来接你。

 

16:我记忆中的实验小学只有一个,在我家隔离,是当时县城最好的学校。随着县域规模扩大,生源增多,学校扩招,在不同方位都建了新校区。学校的孩子以班为单位,在一个小旗手的带领下,井然有序的从校门口列队而出。有的还在集体背诵课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孩子们的声音稚嫩而坚定,打破了昏暗灯光带来的颓丧气氛。我精神为之一振。

 

17:大多数情况下,等人的感觉除了期待,更多的是焦急、枯燥甚至尴尬。但这次不同,更多的是新奇,曾经熟悉的地方却变成了陌生地,在地图上标明标识的位置却找不到家。我伸长了脖子左顾右盼,时而摆弄一个手机缓解尴尬,也怕错过了父亲的电话。

 

18:父亲已经八十多岁,除了耳背,身体状态远胜于同龄人,走起路来忽忽生风,我在后面赶之不及。经常听他念叨,他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谁谁谁走了,谁谁谁走了,只剩他一个,最早的已经走了三十多年了。偶然通话,也总在不经意间谈及过往——他年轻的时候如何精力充沛,每天往返城里上班,还要兼顾家里的耕地。言语间有自豪,有怀念,更多的是落寞和惆怅。年纪大的人总是不服老,尽管身体各部件机能逐渐退化。但是,已经四代同堂了,我亲爱的父亲啊,又怎么会不老呢。

 

19:父亲骑着他的三轮车从拐弯处走来。咋这么笨呢?这么简单的路都找不到。给你说的很清楚了,演武路直下正北,第二个路口拐弯,过两上路口再下正北就到了。父亲半嗔半喜的说。我唯唯喏喏陪着笑脸。

 

20:我脚力竟然不如父亲。父亲把三轮车让给我,自己走路跟在后面,脚底生风,看不出八旬老人的样子。找寻中的书香水岸就在拐角处,这里曾是人人想逃离的农村,几十年的光景,变成了县城中心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时间真的能够改变一切,包括人,物,景,心情,以及我们的内心和一切一切。

 

21:我默默的观察着这片熟悉的陌生地,我的祖祖辈辈曾经生活在这里,他们除了在族谱上留下一个个名字,什么都没留下——除了我们这些过的不好但也不差的子孙们。我们每天拿着手机拍个不停、朋友圈发个不停,是不甘复制先祖们的生活,努力给世界留下些什么吗?

 

22:昏黄的路灯下,我们的影子时长时短,不停的变换着方位,好像在搜索答案。空气中充满了汽车尾气、尘土,以及淡淡的煤碳味道,像此刻我的心情,清醒、酸楚、冷漠,真实又梦幻,简单而复杂。

呃,到了。父亲说。我抬头一看,一个巴黎凯旋门式的气派小区大门,上面闪闪发光着四个大字——书香水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