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散文·草原少年】辑肆
1. 春寻一树梅
春闲时光,去熟悉的广场寻访一树梅花。平日,我一次又一次远远望见过绿树丛中的那一片片粉红,却无暇走近,但也凭空多出了许多想象。
我想,那该是一树唐朝的梅花,装进了一千余年的雨雪寒霜,有多少人见证过每一次花开,就有多少人错过了每一次花落。它盛开的时候,岁月从来没有停止过,独有唐朝的韵味穿越历史烟云而来;它飘落的时候,时空的风,吹皱了一些容颜,也卷走了一些情事,心与心的接力,却不懈不怠地轮回在花开花落间。
2. 或者,那也是一树宋朝的梅花,灼灼如火,密集灿烂,你侬我侬,热烈深情。那独立超然的品格,成为许多人追求的人生境界和价值尺度。陆游、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杨万里……他们更是赋予了梅花盎然的诗意:“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陆游对梅的痴情癫爱在此诗中一览无余,他一个人看一树梅花还不够,还恨不得化身千千万万个陆放翁伫守在梅花树下。辛弃疾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梅开的日子,总是折一枝梅花带在身上,且看且吟:“要得诗来渴望梅。还知否,快清风入手,日看千回。”他爱梅花,更是借此寄寓自己“凌寒独立”的人生情怀。
3. 宋朝关于梅花的诗词,更是造就了诗意美学的极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笔下的梅花,让“凌寒独自开”的梅花有了偏安一隅、高洁顽强的秉性。“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隐逸诗人林逋笔下的梅花,让山园小梅在“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氛围中,有了孤芳自赏的意味。“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爱国诗人陆游笔下的梅花,倾诉着心中的怅惘苦闷、离情别绪,以咏梅的方式直抒情意,让人回味再三,不能释怀。
4. 更多是属于中国画中的一树树梅花,在寒山下、古涧旁,痛快淋漓地绽放着别开生面的美丽。梅入画,皆因其傲雪凌霜、独步早春,更因其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关山月画梅,鸿篇巨幅、气势磅礴,他曾在《天香赞》一画中题诗曰:“画梅不怕倒霉灾,又遇龙年喜气来。意写龙梅腾老干,梅花莫问为谁开。”董寿平画梅,苍劲浑朴、天籁自然、笔墨活泼、技艺精湛,以造化为师而不违古法,既求形似,也重神似,其朱砂红梅堪称绝技,有一种无法超越的精气神荡漾在画幅之中。
5. 那也是传说中的一树梅花,在书卷中,在汝窑雕瓷间,在越剧舞台上,在初春的阳光下,倏忽间,就有了一股豪侠之气。正如《二刻拍案惊奇》之《神偷寄兴一枝梅》,将侠盗的机警、诙谐、豪气、侠义和超人的技艺以一枝梅定格,可谓活灵活现、别无二致。这样一枝侠义的梅花,在书卷中伸出来,又怎能不在心底长出振奋和惊异?
春寻一树梅,寻到的是高尚雅致,访到的是昂然正气,一如“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所造就的强大气场,又如何能不教人感叹丛生、一念倾倒啊!

6. 阳光的真谛
新春第一天,阳光灿灿的,搬了把椅子坐在老家门前的桂花树下,置身于温和的阳光中,心境格外舒坦平静。阳光,从桂花树冠的叶子间漏下来,落地成金,漏出一地秋光般的温馨想象来。在温暖之外,那是多么丰实的一种感受啊!
二十多年前,父亲在家门口栽了几棵桂花树,日月轮回间,它们的主干,从曾经的拇指大小,长到如今碗口粗细了,二十多年的日月光华,二十多年的风霜雨雪,将它们造就得根深叶茂、妖娆动人。身在异乡,老家门前的桂花树,成了我生命中的风景,一想到它们,我的心中,就装满了不能放下的父母亲情。这二十多年的每一个春节,为了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我总是没什么理由可讲地回到乡下,正因如此,我甚至不知道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里过春节是个什么滋味。
7. 父亲站在门楣之下向远方眺望,他鬓如雪,发如霜,目光有些滞涩了。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我看见了我熟稔已久的,那座属于我的家乡的最高山峰—白羊山。若是有云缭雾绕,在家门前看到的白羊山只能是若隐若现、扑朔迷离的。而眼前,白羊山是那样清朗,白色的山石如羊群散落在山岭之上,甚至历历可数,那种山野牧歌般的氛围让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念想。我坐在阳光下,坐在充溢着乡野气息的故土情愫中,阳光的手指静静地在我的发间,在我沾染着日月风尘的脸上、手上摩挲,沟渠之水带着春天的激情,唱着阳光的歌谣,在身边潺潺流淌。
我收起目光,一片桂花树叶飘落在手中摊开的书页间,白纸黑字间,那一叶葱绿,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低眼处,满地是鞭炮的碎屑,阳光下,喜庆的红色,将新春的气氛衬托得欢庆、喜悦,让人精神焕发。
8. 父亲走进房间招呼母亲去了。去年,母亲因为一次意外,股骨骨折,不得不动换骨手术,母亲陷入了病痛的痛苦中。天各一方的儿女,偶尔回去探望一下,尽经济上的心力,待一两天也就不错了。最终,待在医院的,只有白发苍苍的父亲,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病床边,悉心照看着病中的母亲。俗语说:少壮夫妻老来伴。这时候,父亲的行动无疑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