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8938】
普本·《台灯下的刻度》
作者:芳馨小雅
排行: 戏鲸榜NO.20+
【联系作者】普本 / 现代字数: 2161
0
0
0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原创作品
角色2男5女
作品简介

《台灯下的刻度》以一盏带刻度的旧台灯为线索,串联起不同时空的故事:灯下的批注、磨损的刻度,藏着未说尽的牵挂与遗憾。当后人摩挲灯身,往事随光影浮现,终在理解中读懂那些被时光刻下的温柔与怅惘。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7-30 14:44:38
更新时间2025-07-31 14:34:0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剧本角色

少女

女,10岁

性格倔强,内心敏感。面对父亲时,常以别过头、顶嘴的方式表达不满,与父亲存在隔阂。目睹父亲与奶奶冲突后,被恐惧和困惑笼罩,这些经历深刻影响她的成长。

成年女主

女,0岁

历经岁月洗礼,性格变得成熟包容。她在父亲病床前,解开多年的心结,理解了父辈的伤痛与无奈。对待女儿时,她用温和耐心打破家庭矛盾的代际循环 。

父亲

男,48岁

脾气暴躁,不善言辞,却有一颗柔软的心。因生活压力与家人发生激烈冲突,冲动之下说出“刨坟喂狗”这样的狠话。多年后躺在病床上,他袒露当年被误解的委屈,展现出内心深处的愧疚与温情。

奶奶

女,68岁

饱经生活磨难,性格隐忍而通透。她默默承受儿子的怒火,回忆儿子偷鸡蛋自己替他挨巴掌的过往,尽显母亲的包容。临终前仍牵挂儿子,叮嘱孙女不要记恨,用一颗水果糖传递对孙女的关爱与劝诫。

弟弟

男,10岁

乖巧懂事,是家庭关系的调和剂。他看到父亲回头时,会拉着姐姐提醒,在家庭的紧张氛围中,以纯真的举动缓解矛盾,他穿的带血棉袄是家庭苦难记忆的见证。

母亲

女,48岁

家庭琐事的见证者,性格沉稳。她默默保存着樟木箱里的旧物,如弟弟那件带血的棉袄,一句“谁都没对,谁都没赢”,道尽对家庭矛盾的无奈与对过往的释怀。

展开

《台灯下的刻度》

第一幕:凌晨五点的走廊

场景一:县城中学走廊 - 凌晨

人物:少女(18岁)、老张头(传达室大爷)

(月光透过走廊的铁窗,在水泥地上拼出格子状的阴影。少女背着洗得发白的书包,左手攥着卷边的单词本,右手扶着墙根,脚步压得极低,像怕踩碎地上的月光。)

老张头:(从传达室的小窗口探出头,手里举着盏老式台灯,灯线在门框上绕了两圈)等你快半小时了,这灯昨晚充好电的。

(少女停下脚步,转过身时,书包带在肩上滑了半寸。她接过台灯,暖黄的光刚好落在单词本的第37页,指尖在“ambition”的尾字母上顿了顿。)

少女:(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张大爷,天还没亮呢,您回去睡吧,我自己能行。

老张头:(笑的时候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露出缺了颗牙的牙床)我这把老骨头,凌晨三点就醒了。给你烤的馍在传达室窗台上,热乎着呢,就着咸菜吃。

(少女走到窗台边,拿起那个用塑料袋裹了两层的馍,手指触到塑料袋的温度时,指尖微微蜷了蜷。她咬了一口,热气顺着喉咙往上冒,糊得眼镜片上蒙了层白雾。)

少女:(含着馍,含糊地)谢谢您,大爷。

老张头:(摆了摆手,缩回传达室)快去吧,教室门我给你留着了,别学太久,早饭得吃。

(少女点点头,重新把书包带勒紧,台灯的光在她身后拖出条长长的影子。)

场景二:出租屋厨房 - 晨

人物:少女、母亲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