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721】
读物本·【邀您共读】仓央嘉措传3
作者:寞更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近代字数: 11341
7
6
10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藏传佛教格鲁派大活佛,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3-10 20:25:44
更新时间2025-03-10 20:25:43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仓央嘉措传3

第三章·转世伊始

1.说起西藏的转世活佛,我们一般人只知道有达赖和班禅这两个系统,但你若到西藏走上一遭,其实有机会遇到许多的转世活佛。因为,达赖和班禅只是格鲁派(黄教)的活佛系统,格鲁派则只是西藏佛教众多教派中的一支而已,尽管它是势力最强、知名度最高的一支。

其他教派也有自己的活佛转世系统,活佛人数十分庞大。所以目前的宗教政策对活佛的数量作了限制,已经有了传统的转世系统可以延续,不再认可新的转世系统了。还规定了寺院和活佛的数量比例:大寺只允许有三位活佛,中等寺庙两位活佛,小寺一位活佛。

推本溯源,如今这万千枝叶都可以追溯到原先的一粒种子,这就要从噶()举派说起了。

2.

一.噶举派的创始与秘术

~业道如秤,重者先牵。

——《业道经》

藏地的佛教各派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一派都有自己特殊的颜色,人们便可以很直观地从寺院和僧衣的颜色上辨别出不同的教派,很自然地也用颜色来称呼他们。比如萨迦派被称为花教,格鲁派被称为黄教,我们现在要讲的这个噶举派则被人们称为白教。

噶举派的创派祖师叫做玛尔巴,他长年累月地总是像印度僧人那样穿一件白色的僧裙,这种服色以后成了他的徒子徒孙们的标识,所以才有了“白教”之称。

“噶举”的意思是“口授”,因为这一派特别重视密法的修习,而密法的传播主要是靠师徒、父子之间的口传心授,并不像显教那样总是公开地讲经说法。

玛尔巴出生在一个相当富有的家庭,十五岁那年便慕名寻访一位高僧,想向他学习密法。但正像我们前文讲过的,密法之所以很难学,首先是因为学费太高,玛尔巴虽然是个富家子弟,终于也没能交得起这份学费,便只向那位高僧学了梵文。

3.这实在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因为玛尔巴并不是放弃了密法,而是要等自己梵文过关之后直接去印度学习。——从这点上我们不但能看到玛尔巴有多大多高的决心,也能想象一下当时藏地的密法学费可以高昂到何种程度,逼得一个富家子弟宁可先学好外语,再出国留学,也不在本地找现成的老师。

玛尔巴学成梵文之后,三行印度,四行尼泊尔,转益多师,学了一身的密教本领。

噶举派的密法有几项很出名的,今天对西藏佛教稍有了解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听说过一点,这些本领就是定型于玛尔巴的。比如“拙火定”,这是噶举派修行的基本功,是一种苦修法,修成之后,身体里可以产生一种奇异的热能,只穿一袭单衣就可以度过青藏高原上漫天飞雪的严冬。当然,这还只是小成,还有高僧在修行拙火定的时候,室外十米之内的积雪全部融化。

4.修习拙火定要禁绝房事,因为从理论上说,对拙火定的修习其实就是把性的能量转换为热能。如果修到高深境界,转入“那(nà)饶六法”,就远不止御寒这个功效了,还可以“吞刀吐火,肉体飞升,游行虚空,如履平地”。

这个说法对我们凡夫俗子来说实在难以置信,但无论如何,你如果到西藏旅行,见到有僧人在冰天雪地里还只穿着一袭单衣而面色如常,你就可以断定他是修过拙火定的。

玛尔巴成名之后,收了很多弟子。也许是少年时代求法受挫的记忆太深,所以这时候的玛尔巴一反高收费的传统,只看学生的资质,不问学费的多寡。

这一天,一名叫做米拉的中年男子求见玛尔巴,希望跟他学习。玛尔巴收留了他,但只拿他当佣人使唤,什么也不教给他。但米拉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干什么都很认真。——这是噶举派历史上风云际会的一刻,史料里说玛尔巴之所以对米拉这么刻薄,其实反而是一种爱护,要让米拉通过这些艰苦的劳作来消除以前的罪业。

5.难道米拉是带着很大的罪业来的吗?——这罪业的确很大,说起来也很有几分凄凉。米拉的父亲是个商人,赚下了好大的一片家业,可惜寿命不长,年纪轻轻地就死了,留下了二十四岁的妻子和七岁的儿子米拉。孤儿寡母,家大业大,自然成为别人觊觎的对象。米拉的伯父近水楼台抢了个先,逼着米拉的母亲改嫁给他的儿子。在遭到拒绝之后,伯父干脆撕破了脸皮,硬是霸占了米拉一家的全部财产,还把米拉母子赶了出去,让米拉母子一下子就变成了社会最底层的穷人。

米拉的母亲是个很倔犟的女人,并不甘心就这么和儿子忍辱负重地相依为命,而是让儿子离家远行,寻访名师学习咒术,艺成之后再回来找伯父报仇。——这简直就是武侠小说的经典套路。米拉不负母望,从苯教僧侣那里学到了黑咒术,一回来便咒死了伯父全家三十五口。

按说仇报完了,本领也有了,米拉这时候总该和母亲一起过好日子了吧。

6.但日子就是这么不顺,因为母亲总是受到乡人的歧视。怎么办呢?——米拉还是老办法:出去学本事。这一次米拉学回来的是苯教当中施放冰雹的一种咒术,于是操纵着漫天的冰雹,摧毁了乡人们所有的庄稼。

等米拉年纪大些了,对当年的作为生出了许多悔意,就去一位宁玛派僧人那里学习大圆满法——前文讲过,这是宁玛派的最高法门,小素尔曾经修成过的——但结果是,要么米拉没有修成,要么修成之后还觉得不够,这时候听说了玛尔巴的名声,才转投到他的门下。这一年,米拉已经三十八岁了。

直到米拉除净了罪业,通过了考验,玛尔巴这才把密法倾囊传授。让米拉成名的密法就是我们前文介绍过的“拙火定”,在他修成之后,无论冬夏永远只是一袭单衣护体,所以得了个“热巴”的称号。从此之后,人们就以“米拉热巴”来称呼米拉了。

7.到了四十五岁那年,尽得密法真传的米拉热巴终于出师了。他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了,妹妹做了一个流浪的乞丐,不知道到哪里乞讨去了。尘缘就算断了,米拉热巴从此做了一名高原上的云游者,有了更多的施主,也有了更多的徒众,直到八十四岁那年被人毒害而逝。

二.第一位活佛

~为一一众生,轮回经劫海。

~其心不疲懈,当成世导师。

——《华严经》

玛尔巴和米拉热巴的密教传播开来,逐渐分化成几个支派,最著名的一支就是噶玛派,人称噶玛噶举。噶玛噶举的第二代领袖人称“都松钦巴”,“都松”的意思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钦巴”的意思是智者,这就是说,都松钦巴是一位洞晓三世的智者。

都松钦巴不但洞晓三世,还为众人示现过穿越岩石的密法,一时之间声誉无两。而在藏地的佛教史上,都松钦巴之所以地位特殊,主要因为他是整个藏区的第一位活佛,从他以后才有各个派系各种各样的活佛转世系统。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