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93】
读物本·《影视配音塑造的特点》
作者:叶庭义
排行: 戏鲸榜NO.20+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2600
15
13
6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1男1女
作品简介

有关声音塑造的文献 有供学习参考 作者:李晨瑶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2-04-23 17:01:38
更新时间2022-04-24 16:48:28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剧本角色

男,0岁

A

女,0岁

B

男,0岁

C

女,0岁

D

【影视配音声音塑造的特点】

〖配音的定义及现状〗

一般来讲,配音有两种定义:“广义”和“狭义”。“广义”的配音是指在电影和电视作品的相关制作过程中,关于声音的所有的创作行为活动,像后期音乐、前期同期声等。而“狭义”的配音指的是在电影、电视前期作品完成后,进行声音的二次创作或后期录制的声音,如旁白、台词等。

随着首档综艺类配音节目《声临其境》的播出,各种配音APP、短视频等高速发展,配音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和热爱,中国配音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但是,整个行业目前呈“金字塔型”,配音演员基数大,行业精英很少。

〖影视配音声音塑造的整体适应性〗

配音艺术不同于日常说话,还须具有艺术性。配音分新闻配音、动漫配音、影视配音等。不同类别的配音其整体特点不同,比如新闻配音注重的是字正腔圆;影视配音注重的是情感的传递、细腻的表现手法等。但不论是哪一种配音,都要具备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声画和谐。在此条件下,不同类别的配音还应具备整体适应性。

首先,影视配音的制作应当接近电影或电视作品的风格,应该与演员塑造的形象统一起来。影视配音实际上是以导演和演员的创作为基础重新创造的,配音时也会因独创性而受到限制。其次,影视配音应符合时代的要求。影视作为一门视听艺术,从艺术创作论来讲,艺术家是艺术生产中的主体,艺术作品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受艺术家的个人经历以及所处时代等影响。影视作品作为艺术作品,是当下时代最真实的情感体验的集中再现,影视配音作为其声音再度创作也应当符合作品时代的要求。

〖影视配音声音塑造的规定制约性〗

作家或编剧创作剧本是一度创作,导演是二度创作,配音演员是三度创作。在译制片中,翻译是三度创作,配音演员则是四度创作。创作度数越多,声音塑造的制约性就越强。影视配音制作因影视作品人物的表演动作、语言口型与特定场景等受到限制。另外,配音演员也因设备、技术的限制,影响对人物细节的感知等,容易造成情感不确切等问题。

【影视配音存在的问题】

〖创作前准备不充分〗

电影和电视配音剧本通常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反复研究,但配音回报则相对较低,因此,有些配音员弱化了创作前的准备工作。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可能会导致初期制作精良的作品因后期配音效果的不足而受到很大影响。

〖声音的适应面窄〗

有声语言有成千上万种表达方式,由于影视作品中人物性格和形象的不同,配音演员很难迅速把握人物的表达习惯,无法创作出贴合人物性格的声音形象。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快速、准确地进行声音的再创造其实是很困难的,再加上配音演员的声音变化有一定的限度,往往会出现配音演员声音的适应面窄,导致同一配音演员可以演绎的角色有所限制,角色声音塑造同质化严重。

〖配音与口型不契合〗 

有些演员在拍摄过程中没有时间背台词,以至于最终拍摄出的影视画面口型与原台词不一致。毫无疑问,这会给后期配音带来很大困难,再加上配音时间本就仓促,便很容易出现配音与口型不一致的情况,给观众带来不佳的影视体验。

【如何进行声音塑造】

〖夯实创作准备〗

《播音创作基础》一书中提到的创作准备是“创作主体在创作之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甄嬛传》中给温太医配音的演员张杰曾经在节目中说道,很多时候配音演员根本不知道剧情如何,不知道怎么进入角色,只得依据导演的讲述,再自行想象。因此,配音演员经常被称做“带着镣铐的舞者”。一方面,配音演员不能游离于角色之外;另一方面,配音演员必须忠实原片,贴近人物。在已有的人物形象上进行有声语言二度创作尺度较难把握,所以配音演员必须夯实创作准备,做好广义备稿和狭义备稿,才能幻化角色。

在《甄嬛传》中“十七爷之死”这个片段中,由季冠霖配音的甄嬛一角,原作有三层情绪,一是十七爷快要离世的极悲,二是想让他好起来带自己走的期望,三是对于命运阴差阳错的悲恨。甄嬛的扮演者孙俪的声音从声音位置上来看偏靠后,会有一点闷闷的鼻音,有的情绪语言会有一点哑音。季冠霖在原有的演员表演完成的片段上进行语言的二次创作,不仅紧贴甄嬛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且与孙俪的原声音色相契合。

〖与原片人物相贴合〗

配音演员配音时为了使声音状态和情绪更加贴合原人物,在配音过程中也会根据人物的内心等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的语气知道他的心情或者目前的动作。例如,人不开心时声音便会很低沉;人运动时的声音会气喘吁吁。有声语言和行为动作、表情之间是有互通性的,配音演员需要最大程度地感受和贴合人物的心情及行为动作,从而使声音形象更加贴合人物性格。

在上文提到的“十七爷之死”的片段配音中,季冠霖表情跟随情人物感变化而变化,荧幕中的“甄嬛”流泪,在配音棚的她进入到角色之中,也是泪流满面,情感同步。配音演员在配音过程中进入到角色之后,就变成了这个角色,可以说配音演员就是在幕后把角色再“演”一遍。

〖确保口型吻合〗

配音的声音塑造要想使观众觉得配音就是人物原声,有必要克服“对口型”这一技术难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配音演员的开口时间可以与作品中不完全一致,通过后期制作进行调整,但闭口的时间依旧不容易控制,需要配音演员把握。

口型贴合的第三个要求就是气口贴合。配音演员在配音的时候应该注意断气、叹气等细节的处理,但是注意不要太生硬。配音演员在配音中需要仔细观察剧中演员的口形、眼神、肌肉的张力等,保证启口和收口与原片一致,给观众真实感。

对于中国香港演员的国语配音来说,应解决的基础问题便是对口型。在粤语配音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啊“”哇”等声音,语调似乎大同小异,其实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贴合演员口型。例如,《甄嬛传》中饰演皇后的蔡少芬是香港人,最经典的“臣妾做不到啊”片段中,这一段情绪相当饱满,层层递进,从“臣妾很想知足,可臣妾做不到啊”到“我怎能容忍她的儿子坐上太子之位呢”,情绪越到达顶峰时,口型越难以对上。因此,配音演员想要塑造与人物相贴合的声音形象,必须对好口型,在此基础上才能给予观众真实感。

结合好“情声气”。张颂在《播音主持艺术导论》中指出,“情”是稿件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清;“声”是播读人所展示出的有声语言“;气”是发声者呼气、吸气的量和流速。影视配音亦讲求“情声气”的结合。配音情感应该真挚细腻,声音要求贴近角色,忌过分人工雕琢,气息则要持久稳定、控制自如。《甄嬛传》中有不少哭戏与笑戏,配音中哭与笑有时候是靠气息表现的。配音演员在配哭戏时首先要调整好气息,因为哭泣的气息比较靠下、更沉;开心的声音气息靠上一些,基本位置在胸腔。声音的弹性是建立在情感体验、呼吸变化、发声能力扩展基础上的,需要配音演员充分考虑角色的差异来调整声音状态。例如,年轻的甄嬛的声音位置要靠前;皇帝变老后的声音应该靠后,表现出年老气重的感觉;温太医的性格沉稳,所以声音柔和,说话时娓娓道来;华妃的性格急躁,所以她的声音气扬声高,语速较快。配音演员在影视配音中结合好“情声气”,才能使配音更生动,更贴合角色。

【结语】

影视配音从准备环节到最终的声音形象呈现都需要精益求精,从语言到情感都要贴合人物形象,只有一丝不苟、真情实意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影视配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