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欣赏 之 别长安02
第一篇 感怀 正是江南好风景
千古侠客行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01
电视剧《庆余年》中有一段朝堂斗诗,非常精彩。范闲用李白的《将进酒》开场,一下子把气势提到了顶点,接着陆续背诵出了数十首唐诗。在他背诵的过程中,灯光越来越暗,周围的人似乎越来越少,等背到最后一首《登幽州台歌》时,一种跨越空间和时间的孤独感喷薄而出,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身为穿越者的寂寞。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没错,这是一首失意的诗,你肯定在课堂上听过。陈子昂才华横溢,却始终得不到重用,郁闷愁苦,最终在幽州台创作了这首千古名篇。
可是,纵观整个唐代,但凡留下名字的诗人,有哪个是顺风顺水的?《唐诗三百首》的众位作者,简直可以组成一个失意阵线联盟。
02
《登幽州台歌》为什么会因为刻画孤独而闻名呢?这还要从他本人和他所处的时代说起。
690年,洛阳已经取代长安成为天下的中心,往日的东都早已改名为“神都”。
洛阳地势最高的地方在西北角,那里是紫微城。在紫微城最高点坐着的,是一位前无古人的女皇帝——武则天。
太仆卿来俊臣启奏,今天有人说某位大臣讲了大逆不道的话。如此一来,又有人要进诏狱了,但这个人真的有罪吗?这已经不重要了,来俊臣说他有罪,他就有罪。这似乎成了那几年的日常,没人敢反驳,谁都不想受牵连。
03
来俊臣正在等待武则天的指示,此时,有一位大臣站了出来。他朗声说,古代明君重慎刑罚,如今一人被讼,百人入狱。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陛下应当敬承天意,以泽恤人。宫殿里站满了人,他的声音像一个弹球,在偌大的空间来回反弹,打碎了群臣的沉默。
众人转头观望,试图寻找声音的源头。此时一道强烈的阳光照进了宫殿,一个逆光的身影站在队伍的末尾,仿佛披着一层佛光。
来俊臣努力眨了眨眼睛,看到了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官员,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仿佛一个巨人,无所畏惧。
他叫陈子昂,是一名皇家图书馆管理员。
04
侠客
陈子昂的人生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661年,陈子昂出生在四川射洪县。[插图]陈家是当地有名望的大户人家,1988年在陈子昂故里武东乡发现的《陈氏族谱》残卷记载,其远祖是西汉辅佐刘邦的陈平。自先祖陈祗后,子孙因晋灭蜀不再出仕为官。
但考取功名,重耀门楣,仍然是陈家几代人的愿望。陈子昂的父亲陈元敬参加明经考试被录用,任文林郎。
陈元敬经常会和家族里的小辈谈起先祖的功绩,可陈子昂从没想过读书,只想成为一名侠客。
侠客具体是什么?当时的陈子昂认为是劫富济贫,可他自己就是个“富二代”,所以乡里其他富人就倒霉了。
04
陈元敬试了各种办法,始终没能让陈子昂放下他的侠客英雄梦,甚是无奈。令陈元敬欣慰的是,侄子陈孜身上有陈家先祖的风范。陈元敬对陈孜说:
吾家世虽儒术传嗣,然豪英雄秀,济济不泯。常惧后来光烈,不象先风。每一见尔,慰吾家道。
也许是陈孜的死触动了陈子昂,也许是因为他成了家族唯一的希望,陈子昂在18岁的时候,解散了他的侠客团,开始认真读书。
陈子昂可能是个天才,因为和大部分诗人相比,他的科举生涯相当顺利,虽然考了三次才考上进士,但他读书也不过三年。这就相当于一个连中学文凭都没有的人,复读了三年,就考上清华大学了。
大部分考生即便中了进士,也要等待机会才能当上官,等个五年八年也很正常。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