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开头:
爱上读文是在接触戏鲸后,我喜欢读美食、旅行、美景、文化的素材,也喜欢将好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在假日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放上舒缓的音乐,读一篇喜欢的文章,这种感觉很惬意。每一次读文都是一种学习,对文化的了解,对灵魂的熏陶,了解别人走过地方,吃过的美食,看过的美景。
注:本文超长,建议选择相应的章节读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目录:
第一集 脚步
第二集 心传
第三集 时节
第四集 家常
第五集 相逢
第六集 秘境
第七集 三餐
第七集 三餐
151.
清晨六点的巴塘草原,丈夫和孩子外出放牧,吾金卓玛为全家准备酥油茶和糌粑。简单的食物为一家人提供充饥御寒的能量,这是一个藏族家庭的早餐。中国人吃早饭的习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此后,华夏大部分地区都实行早、午、晚三餐制,利于生活,也利于生产。尽管一日三餐几乎成为人类共同的饮食制度,同样的饭食在中国却变换出不同的生活节奏,塑造出各异的人生感受。
152.
现代城市人早餐的首要需求就是简单快捷,天津人最懂得这一点。绿豆面展开一个美妙的圆形,薄匀不破;鸡蛋保证营养;馃篦儿,混沌皮油炸而成,金黄酥脆。煎饼果子,外柔内脆,咸香兼备,享受它,只需要两分钟。
中国早餐,味道至关重要。苦心经营18年,秦云深知其中奥秘。一碗香气扑鼻的小面下肚,重庆人才真正醒来。碱是和面的关键,它能使面中的谷胶蛋白结成致密的网络,锁紧淀粉颗粒,面汤不致混浊,还能让面条在嘴里产生令人愉悦的弹性。
长江流域,各大码头,都有碱水面的地盘。苏州面,味道来自于汤,清而不腻。细面是苏式面的精髓,装碗不拖水、不泼汤。夏季的大肉面,浇头是一块白嫩肥美的焖肉,白糟粒粒,面汤鲜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