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为了更好的理解书信的内容与人物之间的情感,特增加“人物小传”和“感情经历”两个部分,可以作为选读部分】
一、人物小传
1、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张兆和,中国现代女作家。沈从文先生的妻子。1932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系。毕业后任中学教师,1949年就读于华北大学二部。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湖畔》、《从文家书》等。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师大二附中教师和《人民文学》编辑。
二、感情经历
——悬崖上的虎耳草
2、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1928年,上海,中国公学。
大学部一年级的现代文学课上,年轻的他站在学生们面前,脸憋得通红,却说不出一句话。在这样令人窘迫的沉默里,他背过身,提笔在黑板上写:“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学生们善意地笑了,宽容了他的惊惶。
他便是沈从文。这个从湘西大山里走出来的年轻人,行伍出身,只有一张小学毕业文凭,却被聘为大学讲师,这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
3、她是公认的中国公学校花,皮肤微黑,却极其清秀美丽。18岁的她,正当最好的年纪,是众人心中不可企及的女神。
她便是张兆和。她出身名门,是苏州乐益女子中学校长张冀牗的三小姐。曾祖父张树声历任两广总督和代理直隶总督,父亲张冀牗独资创办了乐益女中。在合肥老家,张家有万顷良田,光是收租就能收10万担。张冀牗担心久居合肥会让子女沾染世家子弟奢华的积习,遂举家搬迁到上海,而后,又迁居到了苏州,从此在这清丽婉约的江南古城定居了下来,成为苏州城里的“名门”。
4、他与她,一个是温柔富贵乡里长大的名门闺秀,一个是来自湘西山间的清贫男子。这看似全然是两个世界的人,却因奇妙的缘分纠葛一生。
他对她的爱恋来得默然,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给她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
他写道:“我曾做过可笑的努力,极力去和别的人要好,等到别人崇拜我,愿意做我的奴隶时我才明白,我不是一个首领,用不着别的女人用奴隶的心来服侍我,但我却愿意做奴隶,献上自己的心,给我爱的人。我说我很顽固地爱你,这种话到现在还不能用别的话来代替,就因为这是我的奴性。”
5、在信中,沈从文毫不掩饰地将自己摆在了一个奴隶的位置,他近乎卑微地爱着张兆和,把她当作顶礼膜拜的女神。
一个男子爱一个少女到这种程度,有时都叫人忍不住怀疑,他究竟是爱那个叫“三三”的姑娘,还是爱着他自己心中构建出的“女神”幻影。
他说:“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6、沈从文的情书如狂风暴雨一般,携着不顾一切的勇气和热情向张兆和席卷而来。那些信,几乎封封都能当作美文来读。世间任何一个女子看到这样的情书,都应该会心动的吧!然而张兆和对沈从文的深情却是无动于衷,他的信,她几乎一封也没回过。
彼时,沈从文已经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作家,出版了很多小说,人也生得清秀斯文。这样一位儒雅才子,当然引人注目。
7、因此,他和张兆和的事儿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在当时整个中国公学无人不知。沸沸扬扬的绯闻给张兆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作为一个大家闺秀,谁也不愿意让自己卷入这样的桃色新闻里。于是,她带着沈从文的一大沓情书去见了胡适校长。
然而,她没想到的是,胡适并不站在她这边,反而大力夸奖沈从文的才华,说他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人。
然而,这些并不足以打动一个少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