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9699】
读物本·【吃货系列】之 台湾特色小吃
作者:蓝山☕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8507
23
41
78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台湾小吃介绍,味道很独特呦~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2-15 20:14:31
更新时间2023-02-16 10:30:33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1

蚵仔煎kē zǎi jiān

蚵仔煎,闽南语读做ě-ā-jiān,普通话译作“海蛎煎”,是台湾省一道常见的家常菜,起源于福建沿海,台湾,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之一。

关于它的起源,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民间传闻,公元1661年时,荷兰军队占领台南,泉州南安人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余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

 

2

蚵仔煎是福建沿海城市,台湾和潮汕地区的特色小吃,在闽语系地区自古有之,蚵仔煎据传是一种在贫穷社会之下所发明的一种创意料理,是先民困苦,在无法饱食下所发明的替代粮食,是一种贫苦生活的象征。

闽南,台湾,潮汕三地基本同根同源,在台湾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台南安平地区的老一辈人都知道的传统点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浆包裹蚵仔、鸡蛋、葱、香菜等食材所煎成的饼状物。

另一种比较有根可循的说法是,台湾蚵仔煎是随着郑成功大军和福建、潮汕移民的迁入,带入了台湾本土。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喜爱的美味佳肴。如今台湾的蚵仔煎与福建闽南地区特别是泉州的蚵仔煎制作工艺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3

台湾炸鸡排

台湾炸鸡排,或称香鸡排,是台湾常见的一种小吃,为炸鸡的一种,通常的做法是先以酱料腌渍鸡胸肉入味,再以面包粉或地瓜粉裹覆鸡胸肉下锅油炸,起锅后再洒上胡椒盐而成,绝大多数是将鸡排放入防油纸袋内食用。虽然台湾炸鸡排的历史不长,衍生出许多不同的种类,口味方面从早期单纯地以洒上辣椒粉的多寡来区分大、中、小辣的辣味鸡排,慢慢变化出改以洒上五香粉、海苔粉、芥茉粉等粉状调味料的鸡排,以蜜汁腌渍或涂抹而成的蜜汁鸡排;调理方法也出现了迥异于传统油炸的碳烤鸡排、焗烤鸡排,也有强调尺寸的超大鸡排、改采鸡腿肉的鸡腿排等。台中逢甲夜市有一家专卖起司爆酱鸡排的"士林爆酱鸡排猪排",还有著名的豪大大鸡排也是家喻户晓。

 

4

台湾臭豆腐

台湾臭豆腐源自内地,据说是1949年湖南籍的老兵李名传带过去的,后来经台湾人的不断改良逐渐形成今天的台湾臭豆腐。

其表面酥脆,而里面有很多孔洞,真的是外面臭里面也臭,和内地北方的臭豆腐不同,内地北方臭豆腐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里面和没发酵的嫩豆腐差不多。台湾臭豆腐还要配上专门的泡菜,泡菜是采用圆白菜淹制而成,吃起来爽脆,酸酸甜甜的。酱汁也和内地不同,台式臭豆腐的酱汁是分别淋上的,有蒜末汁,酱油,麻油,辣椒酱等等。

 

5

盐酥鸡

盐酥鸡,也称为咸酥鸡,是中国台湾的一种常见小吃,属高温油炸类食品。

品尝盐酥鸡时,食客们点好要吃的食物后交给老板将之下锅油炸,有许多盐酥鸡摊位待炸好起锅之前,会加放九层塔下锅爆香,起锅后洒上胡椒盐,也可视需要洒上辣椒粉再拌匀装入纸袋,也有的摊位会拌上大蒜泥或再加入酸菜。盐酥鸡的做法不难,难的是酱料调配,一般是将鸡肉腌制然后油炸而成,正宗的盐酥鸡,鸡肉酥脆,咸香鲜嫩多汁,让人爱不释口。

 

6

猪血糕

猪血糕又称为米血或米血糕,是中国台湾传统的特色糕点之一。称为猪血糕具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作为食品原料的猪血糕;另一种则是用前述食材作成的小吃,名称依照种类的不同可以是猪血糕、花生米血或花生猪血糕。猪血糕是猪血加糯米凝固再蒸熟,吃的时候再蒸热,沾酱油膏、辣椒酱、花生粉、香菜,或是煮汤、当火锅料都行。台湾人承袭了内地南方「食补」的观念,喜欢吃猪血或猪血制品,猪血糕就是市面上最常见的猪血制品之一。

7

珍珠奶茶

珍珠奶茶,又称波霸奶茶,简称珍奶,是一项流传于台湾的茶类饮料,将粉圆加入奶茶之后,就成为珍珠奶茶。珍珠奶茶是台湾“泡沫红茶”文化中的一种,虽然只是在奶茶中加入木薯粉圆,但却成为台湾最具代表性的饮料与小吃之一。珍珠奶茶是一种有趣的饮料,通常由黑色或乌龙茶,牛奶或水果口味,甜味剂和台湾菜中的耐嚼质地组成,称为QQ 。大多数情况下,QQ采用木薯珍珠的形式。“珍珠奶茶”这个名字最初来自于奶茶摇动时形成的气泡,而不是饮料中的有趣珍珠。这种饮料以其他许多名称而闻名,包括“珍珠茶”,“boba茶”和“木薯茶”。

 

8

甜不辣

甜不辣是台湾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小吃,是将一些食材(肉、海鲜、鱼肉等)弄成浆与面粉混合成型的食物,炸透了沾着泰式甜辣酱吃。除了台湾,在其他的城市基本上是很难吃到的,所以到了台湾之后,这样的美味当然要好好品尝一番。台湾夜市里面的甜不辣很多,大多都是小摊位销售,甜不辣多是鱼糊制作成的一种美食,经过油炸之后,在肉汤中煮熟。鱼糊块在酱汁中呈现褐色,香味浓郁,酱汁醇厚,很像日式的口味,深受年轻人喜欢。

9

大肠包小肠

大肠包小肠是台湾1990年代兴起的一种特殊小吃,与美国的热狗有异曲同工之妙。糯米肠与猪肉肠的结合使得其口味颇为独特。香喷喷的烤香肠,佐以酸制萝卜、酸菜及小黄瓜,再加上少许的蒜汁,包在糯米肠里,一口咬下,肉香四溢!其主原料是糯米肠,吃起来甜而不腻,将体积较大的糯米肠切开,里面再放入台湾小香肠,最后会涂上各种调料、蒜头、香菜、黄瓜丝、花生粉来增进口感,还有原味、黑胡椒味、辣味、芥末味等选择。台湾某些地区的夜市也会提供豪华版本的大肠包小肠,除了香肠之外,还会加上各种如蒜头、花生粉、酸菜等配料,藉此创造更丰富的口味及口感。

 

10

鼎边锉cuò

鼎边锉,台湾基隆著名小吃。

鼎边锉原本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里算是家常小吃,后流传到台湾基隆,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小吃。鼎边锉里面有肉羹、虾仁羹、金针、香菇、木耳、鱿鱼、小鱼干、竹笋、高丽菜,内容丰富,是标准的汤好料多。然而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米浆,称之“鼎边锉”。“锉”是台语,为爬滚的意思。其制作方法是用米磨成米浆,沿着大锅鼎边滚下,米浆滑滚的动作叫锉,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边锉。

11

阿宗面线

“阿宗面线” 是台湾地道小吃,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主要原料为福建米面,其特点是色黑条细,筋韧爽滑,挑起来不断条,清香利口。将精致的福建米面用温水和成面团,取适量的面团放入面线床内压入开水锅中,煮熟后捞入温水盆中,食用时在上面淋上海鲜、猪肉、菇类等浇头拌食即可。冬可热吃,夏可凉吃,有健胃消暑之功效。阿宗面线有200余个品种,集中地体现了台菜丰盛的原料,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吃法,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12

麻叶羹

麻叶羹是台中地区最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其他地方很难得见。麻叶羹的吃法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其做法是将麻叶叶脉抽出,用水边冲边以手用力搓揉,将苦水揉出,最后和鱼、蕃薯一同熬煮。武德宫旁有多处摊贩卖麻叶羹,也有混合薏仁一同煮的麻薏,其中杨益权卖麻叶羹已近30年,是最老牌的摊位。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