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4291】
读物本·【趣读春秋·辑拾·繻葛之战】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6302
4
7
9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选自韩佐昌《春秋可以这么读》,以平直幽默的叙述理清诸国历史脉络,讲述大国霸主的崛起历程。 仅限习读,如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5-22 20:49:57
更新时间2023-05-23 11:33:57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辑拾·繻()葛之战】

 

1.外强中干

1、周桓王人穷架子大,典型的实力很弱、脾气不小。此时周天子的地盘东不到荥(xíng)阳,西不跨潼关,南不到汝阳,北接山西沁水县,方圆只有六百余里,今天的洛阳市加上三门峡市,也就是一个中等诸侯国大小。实际上更小,原来的西虢国在西岐混不下去了,西戎打,秦人逼,于是搬迁到今天的三门峡地区,和老大周天子抱团取暖,挤掉了周桓王很大一部分地盘。这还不算,周天子还要经常用封地打赏各路诸侯,相比东周列国,周王朝国不大官大,地不多官多,公卿贵族云集,个个都得有自己的食邑,除去这些之外,能让周桓王挥霍的自留地已经不多了。

 

 

2、周桓王致富还有另外一条途径:接受朝贡,对象:诸侯列强。春秋买官卖官,对周天子来说,多几个公爵侯爵,也就是干爹多认几个干儿子,不用生,不用养,又多了几分孝敬,谁来看望干爹都得拎点礼,即使人不到也要红包到。曲沃伐翼,周桓王从中渔利不少,虢公忌父也从中捞取了不少政治资本,周桓王的成周八师变成了雇佣军,谁给钱多就帮谁打仗,上半场帮曲沃伐翼城,下半场就帮翼城怼曲沃,虽说严重不靠谱,但在曲沃和翼城之间忽悠玩转是周桓王在位期间的唯一杰作。

 

 

3、此时的东周一哥混成如此模样,主要原因是周天子现在既不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也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他就像一头久病缠身、步履蹒跚的雄狮,虽然名为森林之王,但已经失去捕食能力,森林里的动物们已经不再惧怕这头雄狮,母狮们用它,也只是在发情期,需要他的繁殖能力。

同样,诸侯们对周天子时不时地示好,是需要他手中的册封权力,没有这张任免红头文件,那就成了黑户。

 

 

2.周郑交恶

4、有一个人周桓王痛恨有加,但不敢忽悠,他就是隔壁郑庄公。

自从“周郑交质”之后,周郑交恶了,周平王心里就扎根刺,只不过郑庄公风头正猛,周平王忍了。

周桓王刚上台不久,碰上了一件露脸的事,晋国的曲沃小宗和翼城大宗已经互掐内斗了很久,史称曲沃伐翼(后文长篇介绍)。这时候已经到了曲沃伐翼第三战阶段,僵持不下,就邀请了周桓王参战,结果周桓王挺谁谁就赢,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

 

 

5、经过参与曲沃伐翼第三战,周桓王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我是蜂王我怕谁。从周桓王登基起始三年,身为卿士的郑庄公就没有拜见过这位老板,虽然每年的份子钱照给,诸侯甸服义务月月尽,大家心照不宣,能不见面就躲着。曲沃伐翼第三战,郑国和周桓王都派兵支持曲沃群殴翼城,这次双方手下不可能不碰面,结果就来了个碰面外交,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元首看似偶然,又似精心安排的楼道外交。双方揣摩再三,还是合作好过分裂。

 

 

6、郑国是唯一能两线作战的诸侯,一边帮着曲沃打翼城,一边和卫国进行着制北战役,而且是两线全胜;周桓王天生就是蜂王,即使不用蜇刺,谁都怕三分,必须得供着。

郑庄公就是郑庄公,回国之后以眼还眼,马上来个祊换许田,拉着鲁隐公公开和周桓王叫板。

周桓王也不示弱,接着回板,任命虢公忌父作为王庭右卿士,郑庄公哪里痛周桓王就捏哪里。

郑庄公继续回板,拉着齐僖公大摇大摆上王庭,实际上是给周桓王示威:老大你不是一直想收拾我吗?我来了,你看见了。

 

 

7、郑庄公和齐僖公都是春秋初期三小霸之一,另外一个是楚武王,而且春秋三小霸都有个共同点:怼周天子怼出来的。不怼周天子就称不了霸,这就是周王室的悲哀。郑庄公是周桓王的眼中刺,齐国和周王室有世仇在先,周夷王听信纪侯谗言烹杀了齐哀公,齐国从此国运中落,好不容易到了齐前庄公吕购手上才盼来了齐国中兴,齐僖公顺着老爸创造的中兴之势继续强大,也算是咸鱼翻生。这哥俩手拉手朝拜周桓王,实际上是在逼宫。周桓王这次怯了,面对老郑和老齐,他只能算是个娃娃兵,按照外交礼仪热情接待,并积极做好安抚工作:郑老您日理万机,经常不在岗,所以才让虢公忌父替您承担部分工作,郑老的待遇继续保留,一左一右,都是王的卿士。

 

 

3.周郑易田

8、周桓王八年,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周桓王和郑庄公又杠上了,来了一场周郑易田,这次老郑让周桓王忽悠了。

《左传》记载:“王取邬(wū)、刘、蔿(wěi)、邗(hán)之田于郑,而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丝絺(chī)、樊、隰郕(xí chéng)、欑(cuán)茅、向、盟、州、陉(xíng)、隤(tuí)、怀。”

 

 

9、周桓王用十二邑土地交换郑国的四邑,乍一看,这笔买卖郑国赚大发了,再仔细琢磨,有点诡异。邬()、刘二邑,晋朝人杜预在《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中注明属于当时的河南缑氏县,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偃师市东南府店镇北。另外两邑蔿(wěi)和邗(hán),未具体明确地点,但明确属于郑国所有,都在黄河以南,靠近成周洛邑,郑庄公掏的是真金白银做生意。

 

 

10、周桓王要给郑庄公的十二邑文字描述多加了个“苏忿生之田”,原来这十二邑田地不是周天子的,是苏忿生之田。周桓王这是属于空手套,抵押隔壁老王的房子给自己贷款买新房。苏忿生何许人也,周武王时代的大司寇,掌管周王朝司法刑狱,地位仅次于当时的周公和召公的三号人物,《尚书·立政》中记载,周公旦向周成王提名嘉奖司寇苏公,苏公就是苏忿生,当时能在官场中被称为“某某公”的人少之又少,那是绝对的牛人。

 

 

11、成康之治,四十年不用刑罚,历史上绝无仅有,这和大司寇苏忿生是分不开的。因此,苏忿生也被尊为历史上的“狱神”,古代的监狱都会供奉祭拜这位狱神。狱典祭拜乞求匪少患少,相安无事;狱犯祭拜乞求轻刑轻量,早点出狱。苏公是一个好人和坏人都相当怀念的人,苏公也是历史上记录的华夏苏姓第一人,被公认为苏姓始祖。

 

 

12、历史记载,苏公被周天子“封于苏,国于温”。综合各方史料,司寇苏忿生被封于苏地,也称苏国,就是他的故乡,今河南省博爱县苏家作村为中心区域。虽然苏公位高国小,世人因德施名,还是美其名曰苏子国,后扩地建国,南下迁入温地,建立温国,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温县辐射区域。此地因发现温泉而得名。在古代普通人洗个热水澡都是不容易的事,能有温泉那就是圣地,所以温地地名在春秋时期多次出场,郑庄公派遣祭仲收的就是温地的麦子。温地是为数不多几千年保持地名不变的地区。

 

 

13、后来温国部分遗民以国为姓,所以苏忿生也是温姓始祖。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