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971】
读物本·【品读诗词·68】暮春尽处 夏意初萌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2330
7
4
7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10首暮春诗词,芳菲尽处,夏意初萌,仅限习读,如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4-27 20:37:31
更新时间2025-04-27 20:21:58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10首暮春诗词,芳菲尽处,夏意初萌

1晚春——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是韩愈以拟人手法写春末之景的哲思小诗。前两句赋予花草灵性,写草木感知春将尽而争相绽放,用“斗芳菲”展现万物竞发的蓬勃生机;后两句笔锋一转,写杨花、榆荚虽无艳丽花色,却以朴素姿态化作漫天飞雪,自成风景。诗人借草木的“不甘沉寂”,暗喻生命无论才情高低都当尽力绽放的深意——绚烂者倾其所有,平凡者亦能创造独特之美。全诗在热闹春景中注入理性思考,既赞颂万物争春的热烈,也传递出“各尽其能,皆是生命华章”的豁达态度。

2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是白居易以自然现象抒写人生哲理的绝句。前两句通过“芳菲尽”与“始盛开”的时空对比,揭示高山古寺因气温差异延迟花期的特殊景致;后两句以拟人手法将春天“转入”山寺,把自然规律转化为诗意想象,把地理差异升华为哲理感悟——“春归无觅”的怅惘,在桃花盛放中化作豁然开朗的惊喜。全诗既暗含“海拔高低影响物候”的科学认知,更传递出“美好不在远方,转念即是新生”的生命智慧,于浅白语言中见深长理趣。

3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