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话是文学吗?
神话是科幻吗?
神话是历史!
为什么这么说?今天的魔幻文学也好,科幻小说也罢,都是作家的主观创作。而先民的神话,往往反映了当时的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所以,原始神话就是非常重要的史料,只不过这些史料都是以“密码”的形式出现的,需要我们破译。
古代人们对大自然的存在,只能达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和认识。但只要有这点感觉和认识,我们的祖先就可以靠着有限的认识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
〔2〕这一节的主角把这种奇妙的想象力完整再现出来了——它就是马王堆T形非衣帛画。
1972年,考古学家们在湖南长沙发现了一座汉墓,那是西汉轪dài侯利苍的妻子辛追的墓。现在如果你去湖南长沙,一定要去湖南省博物馆,看看2000多年前的辛追夫人。这座被称为“东方庞贝”的墓葬宝库,给了我们太多一手资料,让我们得以一窥汉代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
这件文物叫非衣帛画。非衣,就是它不是衣服,那它是什么?它虽然看起来就像是一件呈现T字形的古代的带袖子的长袍。但它其实是在葬礼上引导着逝去的人走向天界的引路旗帜。
马王堆T形非衣帛画,湖南省博物馆馆藏
〔3〕相声《白事会》里说“打幡”的“幡”就是这个。这种打幡的习俗,今天在很多农村还能看到,出殡的时候,由孙子打幡。这种习俗在中国,至少也有3000多年了。
这幅画不大,上面的宽度是92厘米,下面的宽度是47厘米,从上到下长205厘米。但就在这幅不大的帛画上,我们的祖先已经把整个宇宙完整地呈现出来了。
画面上有什么?神仙、人间、冥界,还有很多至今仍可以听得到的神话故事。
〔4〕虽然时隔2000多年,但是这些形象、故事和思想不会让你感到陌生。总体上看,这幅画画的是马王堆墓的主人辛追在这个空间里冉冉地往天国升去。这里就出现了三个层次,正好反映了在汉代,我们的先民们是如何理解宇宙的。虽然这和我们今天的科学认识没办法相比,但也有其独特的魅力。
画中的第一个层次是天界,第二个层次是人间,第三个层次是地下世界,或者叫冥界。请注意,这里的冥界还不是地狱。佛教传入中国后和本土文化相结合,才慢慢有了十殿阎君,阎罗王等地狱形象。
〔5〕我们先来看第一层:天界。
画面最上面的当然就是天了。在画的正中间位置,出现的是一个红色的人首蛇身的形象。有人管他叫烛龙,有人也叫他祝融,也就是火神。在这里,我们先不讨论祝融是不是烛龙。《楚辞章句》里有这样的说法:“天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
有位在清末出生的姜亮夫先生在《楚辞通故·烛龙》中说:“古人束草木为烛,修然而长,以光为热,远谢日力,而形则有似于龙。龙者,古之神物,名曰神,曰烛龙。”他认为“烛龙”即“祝融”的音转,烛龙传说即祝融传说之分化。也有人说,烛龙与开天辟地的盘古有一定关系,并将烛龙视作开辟神。
〔6〕烛龙的左边是一牙新月,月亮里面有一只蟾蜍和一只兔子。月亮里面为什么会有蟾蜍和兔子?有种说法是古人对月球表面环形山阴影的“看图说话”。其实还有更深的原因。其实这都是我们之前讲到的女性生殖崇拜的遗留。
蛙形象在很多文化中都和孕育生命的孕妇联系在一起。而古人认为兔子是“望月而孕”。蛙和兔也都是生育能力强的代表,这样的形象还有鱼。我们不能苛责古人物化女性,把女性当作生育工具,这是古人在那个与死神斗争的残酷时代,对生命的代言人女性的礼赞。月亮周期性的圆缺和女性的生理周期更是让各个文明无一例外地把月神和女性联系在一起。
〔7〕女娲在汉代以后多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现,但是她在“变身”之前的证据还是被保留了下来。这也是“娲”字的由来,娲其实原来就是“蛙”。易中天先生在《中华史·祖先》中还说正因为这样,我们生的孩子才叫“娃”。
天界当中,左边是蟾蜍和玉兔的月亮,右边则是一颗红色的太阳,太阳里面有一只黑色的鸟。这不是一般的鸟,而是三足金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