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83 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①1929 年 10 月 24 日, 美国历史上的黑色星期四, 纽约证券交易所突然出现狂抛股票的风潮, 共交易近 1300 万股股票, 超出每日正常交易量十多倍。 在金融投机和泡沫经济中,狂涨上去的股票价格, 现在一泻千里, 以致行情报价跟不上跌价速度, 许多人顷刻破产、 负债如山, 当天就有 8 人自杀、 以死抵债, 金融恐慌开始了。 然而这只是资本主义历史上规模最大、 时间最长、 破坏最重的经济大危机的发端。 此后的四年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经济、 社会和政治的全局性危机状态中, 资本主义制度受到巨大冲击、 风雨飘摇。
②黑色星期四、 中午 12 点, 一批金融巨头在华尔街摩根财团办公室紧急会晤, 决定筹集巨资救市。 随后两天, 局面暂时稳定, 但到了 28 日、 星期一, 股票抛风再起, 有 925 万股股票如潮水般抛出, 金融巨头们终于财穷力竭、 无力抵抗, 他们在夜晚发表声明: 放弃救市行动, 大恐慌无可阻挡地到来了。 29 日、 星期二、 上午 10 点, 股市开盘在锣刚刚响过, 巨量的股票不顾一切抛出, 甚至不计价格, 却没有多少人想买进, 场面十分混乱。 开盘半小时,抛出 300 万股, 12 点时超过 800 万股, 1 点半时超过 1200 万股, 收盘时达到了 1641 万股,股市终于崩溃, 股票行情下跌了 12.82%, 上百亿美元顷刻化为乌有, 经济大危机的序幕揭开了。
③此后美国股票一路暴跌, 以 1926 年股指为 100 点计, 1929 年 11 月有 145 点, 1930年 12 月跌到 102 点, 1931 年 12 月跌到 54 点, 1933 年的情况极为严重, 在 6 月竟然跌到了34 点, 股指损失了 5/6, 近千亿美国资产如肥皂泡破灭般地消失了。 1929 年 9 月到 1933 年1 月, 30 种工业股票从平均每股 364.9 美元跌到了 62.7 美元, 下跌了 82.8%。 20 种铁路股票从平均每股 180 美元跌到了 28.1 美元, 下跌 84.4%。 股市狂跌像瘟疫一样迅速扩散, 其他国家的股市也纷纷暴跌。 同一时期, 英国股指从 121 点跌到 73 点, 法国股指从 465 点跌到 225 点, 德国股指从 107 点跌到 45 点, 加拿大股指从 209 点跌到 49 点。 股市危机如同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引发连锁反应, 化为世界性经济大危机。
④大危机首先沉重地打击了美国, 成千上万的工厂和银行倒闭。 1930 年, 有 26400 家公司和 934 家银行破产倒闭; 1931 年, 有 28300 家公司和 1440 家银行; 1932 年, 有 31300家公司和 1453 家银行; 1933 年, 有 20300 家公司和 1783 家银行破产倒闭。 人们惊慌地涌入银行大量提走存款, 美国黄金储备大量流失, 资本输出一落千丈、 几乎完全停止。
⑤1933 年初, 全国的银行基本停业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神经中枢, 它的瘫痪必然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巨大破坏, 美国经济几乎崩溃,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连续性下降。 1929 年为1031 亿美元, 1933 年降至 556 亿美元, 三年中损失了近一半。 10 年后的 1940 年才恢复到996 亿美元。
美国工业生产在 1932 年 7 月落到了最低谷, 对比 1925 年 5 月, 直线下降了 55.6%, 钢铁业下降了近 80%, 机床制造业下降了 87%, 汽车业竟下降了 95%。
⑥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失业人口, 人民生活严重贫困, 美国失业者在 1930 年有 400 多万人,1931 年达到 800 万人, 1932 年突破千万人大关, 1933 年最严重, 失业人口最多时有 1700万, 接近美国劳动力的 1/3。 1930 年 10 月到 1931 年 3 月, 底特律的 69 万工人中就有 22.3万人失业, 仅在 6 天中该城有 5000 户人家无力支付银行抵押贷款而失去住房。 失业者遍布城乡 、 饥寒交迫、 流离失所, 住进了用木板、 铁皮或纸盒等搭成的胡佛小屋。 这些简陋的住处之所以被叫做胡佛小屋, 是因为胡佛竞选美国总统时曾经许诺工人, 每家有鸡吃、 还有汽车开。
美国一度有 3400 万人没有收入, 占总人口的 28%, 甚至有大批学校破产关门。 1932 年,仅纽约就曾经一度有 30 余万学生失学, 无数的人们依靠施舍救济度日, 恐惧和失望笼罩全国, 大危机被称为是美国的历史大悲剧。
⑦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33 年, 加拿大国民生产总值几乎减半, 1/5 的加拿大人依靠微薄的救济度日, 全国 1/3 的劳动力失业, 1939 年前的失业率都在 12%以上, 而物价和工资大跌, 致使大多数人的生活更加穷困。
英国的情况虽然不如美国那么严重, 但也遭受沉重打击。 危机最严重时钢铁业减产一半, 造船业减产 91%, 失业者最多时有 300 万,失业率达到 22%。 在煤炭和造船等行业, 有 60%以上的工人失业, 作为世界货币的英镑,于 1931 年放弃金本位制、 宣布贬值。 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 在支付大量赔款和发生多次危机后, 又遭沉重打击。 1932 年的工业生产倒退 30 年, 几十万家企业破产, 失业者最多时有 800 万, 近全国工人总数的一半。 日本 1931 年的工业总产值比 1929 年下降了近1/3, 主要工业部门开工率只达 50%, 300 万人失业。 法国等国情况大同小异, 数百万失业者到处流浪、 寻找工作。
⑧危机之下, 大量产品显得过剩了, 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 1929 年 1 月到 1933 年 1 月的批发价格: 荷兰下降了 49%, 法国下降了 38%, 美国下降了 36%, 德国下降 35%。 法国的小麦价格从 1930 年每公担 160 法郎跌到 1932 年的 80 法郎。 尽管物价下跌, 人民因为失业和工资下降却无力购买, 商品严重积压, 于是, 资本家大量销毁过剩产品: 美国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 加拿大烧毁小麦, 日本将粮食留在田地霉烂肥田, 德国拆毁钢铁和机械生产设备。 与此同时, 千百万人却在忍受饥饿, 儿童营养不良, 这一切构成了极具讽刺意味的历史画卷。
⑨这次大危机的特点是金融危机、 产业危机、 贸易危机、 社会危机和国际危机同时并发,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陷入全面混乱, 西方国家的相互矛盾迅速恶化, 大加剧了大危机的破坏力。如英镑贬值后, 五六十个国家的货币纷纷贬值, 出现贬值大战: 美元于 1933 年贬值 40%多。
为转嫁危机和保护本国, 许多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政策, 中断了许多经济联系, 整个世界秩序已经瓦解成各种相互竞争的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