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知识产权,如侵联删。
文本共13段
[鱼阅精选]:18岁的邱兵考上了大学,从闭塞的小镇来到繁华的上海,一路跌跌撞撞却始终坚守最初的理想;人到中年,小徐失业了,大山深处却多了一个带领村民创业的“鸡王";, 老肖后来还是没有当成记者,但长江边的某片鱼塘中,却盛满了他更多的人生期望;重庆的冬雨中, 老赵被裁了员,依然还在努力盘算着开家属于自己的面馆……
01.
也许他微笑着,也许他仍在挣扎,都不要紧,我们每个人何尝不都是在挣扎中求生存,在无人喝彩时埋头向前。
在西雅图飞上海的航班上,所有的电影都没有字幕,中文英文都没有,我只好又看了一遍《阿甘正传》,不记得这是第八遍还是第九遍看了。
羽毛飞起来的时候,乘务员老阿姨在我的屏幕前停留了一秒钟,说:
“如此美妙!”
好像是从某一部抗战神剧开始,有一句话流行起来,叫作——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有个拿了大奖的中国作家说:“如果你没有了价值,就算你是只善良的猫,别人都嫌你掉毛。”网友留言说:“讲得真好,人间真实。”
这个理论彻底击碎了我半辈子的三观。
02.
很小的时候,我们喜欢一个叫冉阿让的人,他的价值最后只有两个字:悲悯。
成年以后,我们喜欢上另一个人,叫福雷斯特·甘,他的三观有好几个重要词汇:诚实、守信、不求回报。
很多年前,我刚刚认识下面这个人的时候,总觉得他很像一个人,但是我从来没有提起,因为,毕竟电影里的阿甘智商只有七十五。
但是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句话为他反复念叨:
“跑!小徐!跑!向前跑!”
这个人,叫小徐,重庆人,周围认识他的人都喜欢叫他徐总。
小徐从报纸时代就和我们在一起了,他写的打工爷爷的故事令人动容,还拿了新闻奖,至于是什么新闻奖,我确实已经记不得了。
小徐几年前就失去了工作。失去工作这件事,我们在几年前习惯叫它“跳槽”,媒体人大多都是“习惯性跳槽”患者,只是到了这一两年,大家才尴尬地发现,原来这件事是叫“失业”。
03.
小徐这个人,我研究了他二十年。如果有八个人一起出去耍,那八个人的包一定都背在他一个人身上,有一回我说:“恁个啷个好意思哟?”
他太太说:“他习惯了,你不喊他背他浑身不安逸。”
事实就是这样,那回是我们一堆人去爬山。我有个小包,里面放了手机和身份证,我一直攥在手里,小徐就一直盯着我:
“老邱,你累不累?”
我说:“才爬了一百米,我累个锤子。”
小徐说:“那你把包给我拿嘛。”
每移动五十米,小徐就问一次拿包的事,我只好把包交给他,小徐就欢乐地跑到前面去了。
小徐家老人生病住院,他去照顾,顺便又把同病房的一个没人管的老婆婆照顾起来,吃饭上厕所,小徐全都包了,老婆婆出院的时候感动到痛哭,喊小徐叫“小雷”,雷锋的“雷”。
04.
小徐做了这些好事之后身心很愉快,但是他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很懒,不像雷锋一样记日记,也不发朋友圈,所以直到有一天他请我们去吃鸡,一只乌骨鸡,烧了汤,啥作料都不放,仍然鲜得我尿酸升高痛风差点发作,小徐才说是老婆婆从农村寄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