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571】
读物本·雪小禅 09《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5006
19
16
13
1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雪小禅经典散文集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5-20 21:25:34
更新时间2024-05-21 12:09:35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绝色坤生

〔1〕氍毹qú shū上的旧梦很多,我却独钟情于孟小冬。

她仿佛门环上的老绿,滴出暗锈来,摸一把,似摸到记忆,而推开门,却看到院子里,满目荒愁。她一袭男装,凛凛然站在戏台上,唱着“一马离了西凉界……”亦不是因为她是难得的坤生,女子中唱老生的不乏其人,孤高荒寒的唯有她,一生中嫁了两个惊世男人的也只有她。

生于1907年腊月,命上说:“腊月羊,守空房。”父母怕她命不好,改口说是1908年出生。但天数已定,深冬,她踩一地厚雪而来,凌乱寥落,虽出身梨园世家,却改变不了卑微寂寥的命运。

〔2〕五岁学戏,九岁第一次登台唱《乌盆记》,一张嘴满场皆惊—命中注定,一代冬皇出世。

十二岁,她命中注定的男人第一次听他的戏。从她十二岁开始,这个男人就知道,这个女孩子与他有一生的情缘。两年之后,他因小冬四处演出听不到冬音而烦恼,于是出巨资为她灌制唱片,虽然是小试啼声,但锋芒早就无法掩饰。他按不住心头的欢喜,为她找琴师,冬每于戏院唱戏,他必到捧场。

〔3〕他对她的深情厚谊,在以后漫长光阴中更加有增无减,印证得脚踏实地—自她十九岁嫁梅兰芳之后,他不是没有后悔过,如果早知如此,他不会放她北上学艺。四年之后,她与梅黯然分手,面壁绝食,从此落下胃疾,后来跟了他。他问遍上海名医,为她治胃病。

为让她潜心学艺,他不但每月供几百大洋,还在东四三条轿子胡同买了一所私宅给她,花重金托人劝说老生泰斗余叔岩收她为徒……这样有情义的男子,在我翻看《氍毹上的尘梦》这本书时,不禁泪湿衣衫。

〔4〕他是海上闻人杜月笙。

不提他的为商为政种种,但就对孟小冬而言,他用情之深之痴算得上深情款款,每看到细节,都无法不动容。

二十三岁离开梅郎,她几乎送掉半条命,隐居天津居士林。还是杜月笙派人用直升机从北京接到上海,而且抱病亲自去机场接她。

她入住杜家时已经四十余岁,早就是明日黄花,而他更是年逾花甲,一对相识二十多年的知己终于走到了一起,痴心相恋,如胶似漆。杜月笙说:“我终于知道了爱情的滋味。”这句话听来动容倾情。

〔5〕而“冬皇”二字,并非虚传。看过她和梅兰芳的一张照片,艳容冷冽,一副孤寒的样子,但那时候的神情,呈现出难得的乖巧—女人只有遇到自己真爱的男人才会无限低眉乖巧。后来,再也没有过……

看过她穿狐皮衣的照片,基调是灰的,冷寒的,一派骄傲和贵气,一眼看过去,仿佛洞穿了所有。

孟小冬的照片少有微笑的,越到后来,越呈现出那种中性之美。不,她不妩媚,一点也不。漫漫岁月的涤荡里,她把自己的须生演到极致,而自己也慢慢成为中性之人,很少有女子把狐皮衣穿得不媚气,她就是这样的女子。穿在她身上,还是冷,还是自顾自地“独自眠餐独自行”的样子。

〔6〕一个女子的枯寂,从眼神可以看出来。翻看孟小冬的每张照片,都充满了这种孤寂。即使从师学艺,她亦和师傅余叔岩一样,不轻易出来唱,一唱,就声惊四座。杜月笙六十寿诞大办堂会,她唱《搜孤救孤》,一票难求,万人空巷。

台下坐着四大须生之一马连良,他居然是与后来香港《大成》杂志主编沈苇窗合坐一个凳子看完这出戏,而另一个四大须生之一谭富英先生看完戏后连声称绝,遇人便说:“小冬把《搜孤救孤》这出戏唱绝了,反正这出戏我是收了。”

〔7〕收了,就是不再唱了。谭元寿在回忆那天的情景时说,小冬唱得那叫讲究,就那个白虎大堂的“虎”,高耸入云,声如裂帛……每句唱腔都很干净,收音都特别帅……

真真是此音只应天上有。学余派八年,不仅得到了余派真传,而且一身傲骨越发铿锵。杜月笙曾拉着小冬的手说:“侬晓得是啥个地方吸引我?侬有男子气质,色艺双绝,少年成名,但了孤傲似梅,没有一丝一毫奴颜媚气……”这句话说出来,算得知己。

她身上有难得的静气,无论是折服京城华盖,还是“冬皇”之名声震华夏,都那样冷艳安静。到后来,她为杜月笙收声,只因为广陵绝响,无人再是她的知己。

〔8〕她嫁他时,已经四十有三,而他病入膏肓,身患沉疴。大势已去的他,却换来这红颜知己痴心服侍于塌前,她离开半步,他便喊她:小冬,小冬……在香港的九龙饭店,点了九百元一桌的菜,她终于做了他的新娘,却一个发已白,一个花已落。

两个人有一张结婚照,杜月笙着长衫,孟小冬穿旗袍,虽不比她十九岁与梅的绝世倾城,但那沧海桑田落寞相守的爱情,更让人动容十分—她是在梅处跌了一跤,然后,所有的伤痛都由他一一熨烫。我只觉得她早早就应该嫁给杜月笙,嫁给这个疼自己爱自己的男子。在以后梅兰芳所有的传记中,几乎未提到她半个字,而那四年,哪里去了?她甚至面壁空腹多日,差点死掉,甚至为他差点出家……倒也利落得应了那句话—“梅兰芳,今后我唱戏,不会比你差。要嫁人,我要么不嫁,要嫁就嫁一个跺一下脚,满城乱颤的!”哪句都落了实。

〔9〕我更喜欢她晚年的生活。吃素斋念佛,教几个学生,满目山河空念远,多少旧事都去吧去吧。冬皇是曾经,她洗尽铅华,着黑色旗袍,黑色平底布鞋和最老式黑皮包,黑框眼镜,头发有时中分,看上去,有股凛凛的冷风—她的确是冷,一生中录音极少。她不让别人录,唯美到极致,当年的录音,她的最少。

只赠给画家张大千一盒,大千画了《六条通景大荷花》赠予她,也算得知音难觅。他题字,是“赠予大家”(此处念gu,一声),可见她在张大千心里的地位。

曾想找几段孟小冬的完整录音听,都是断断续续,声音极弱,钢丝录音,加上年代太久,只能听得大概。但是全无雌音,那声声如裂帛,干净透亮,不似一个女子声音。

〔10〕也听过须生王珮瑜的《搜孤救孤》,有了孟小冬的影子,人称小孟小冬。像只是形,神也有了几分,在霸州纪念李少春先生九十周年诞辰的晚会上,看到王珮瑜,整个晚会,只有她一出场让我眼前一亮—白色条纹男衬衣,打小领带,袖口雪白,一条低腰男裤,一双平底男皮鞋,短发似男子,眼镜配在巴掌大的脸上。当时就有小小遗憾—个子忒低了些,否则……举止做派,有了小冬的影子。

我看得动容,忽然想起孟小冬一生的孤傲绝响,在电影《梅兰芳》热播才被炒得翻天覆地,其实,她在自己的江湖里,一直是那个低眉的女子。

〔11〕一个被戏迷山呼“冬皇万岁”的人,如果不肯低眉,怎么会在杜月笙江河日下时,坚定不移地守在身边?而且一代冬皇就那样心甘情愿地服侍一个垂死的人,真也是侠肝仪胆。她选择了孤寂相陪,并且在杜月笙死后,决绝而独自地走完余生—爱上过一个大海的女子,再也不会为任何一条小溪动容了。

夜听孟小冬的《空城计》,声音传来,成为绝响。她绝没有想到,一个与她隔了多年的女子,推开那扇旧门,看到民国女子孟小冬,正在台上唱余叔岩教她的第一出戏《洪羊洞》。而我在台下,遥遥相望,动情,动容,魂相牵,梦相萦!

仙妖伶

〔12〕想起这三个字,也只有曾老师配得上。

一直想写曾老师,时间越长反而越不敢写。一个人美到咚的一声让人心里一颤,生活中又朴素得像邻家姐姐,这个人只能是梨园戏皇后曾静萍。

我常常以为1963年出生的曾老师只有十六七岁。无论是舞台上还是生活中。少女的恬静、纯粹、干净、羞涩,曾老师都有。

永远难忘第一次见曾老师。惊艳。我只愿把这个词用在曾老师身上。只愿,且是唯一。

中国音乐学院,各种戏曲的调演,京剧、昆曲、黄梅戏、评剧、梆子、秦腔……自以为熟知戏曲形式的我,突然看到了曾老师。

〔13〕全是折子戏。记不清曾老师唱的是哪一出了,先是乐队出来,鼓师先惊住了我,赤脚上来,穿上一双白袜,然后把脚抬起来压在鼓上(后来知道是压脚鼓)。然后她出来了。几乎似妖似鬼飘出来一样,那飘逸的样子瞬间袭击了我。这世上,一定有一见钟情,一定有咚的一声掉入了深渊再也不想见天日。

那天她一身红衣出场,闪着红幽幽的光。她一转头,巧笑倩兮,绝不媚俗,绝不讨好,却是女孩子的一派天真乖巧,有娇嗔、有羞涩、有端丽。那眼神中有赤裸裸的朴素的诱惑。再也没见过那样的眼神,那举手投足间早已超越了万种风情,我看到的只是天真烂漫和灿烂光华。她一个人,光芒万丈。

〔14〕之前被各种戏曲折磨得快昏昏欲睡的我像被打了一针:她是谁?快告诉我,她是谁?我迫不及待地问前后排的专家学者,几乎是怀着发现了宝藏的惊喜。

曾氏静萍,梨园戏。

什么是梨园戏?自以为痴迷戏曲的我对此居然一无所知。

比昆曲还要早100年,梨园戏只有一个戏团,在泉州。哦,泉州。

我决定去泉州,找曾老师,听戏—有时候我感激自己有这种烫人的温度,我愿意到老都保持这种温度。这种温度是一种生命力,愈是到中年愈是感觉明显。

恰巧泉州师范学院请我去讲座,我欣然应允,因为曾老师在泉州。我竟然迫不及待想去泉州。

〔15〕宛转从朋友处得知曾老师电话,一个电话打过去,请曾老师当我讲座嘉宾,曾老师在电话中声音像女学生,居然一口就应了。

泉州师院见到台下的曾老师,穿了一身黑衣,眼睛眯起来笑,唱了一段梨园戏,恰映衬十二月的南方天气。我被曾老师天然去雕饰的女子气质迷得难以自拔。

她哪里像五十几岁的人,分明是个女孩子。又娇又俏又可爱,偶尔露出些男孩子的调皮,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迷人。

不久曾老师到北京梅兰芳大戏院演出,我拉着老卢和老曹去看戏。是硬逼着去的,他们对梨园戏也一无所知。

〔16〕当晚是《董生与李氏》,老卢看到一半拍大腿。老曹说:“曾静萍,我爱死你了。”两个人也被迷倒。老卢说:“不行,得弄到廊坊演一场,迷死个人。”曾老师在戏中演小寡妇,把幽怨、相思、恐慌、羞涩演得淋漓尽致—最为迷人的小寡妇。

编剧是被章诒和先生美赞的王仁杰老师,烟不离手,号称长寿秘诀,抽烟喝酒吃肉熬夜,不亦快哉。戏后消夜,一帮人找了苍蝇馆子,曾老师像小男生又像小女生,简直雌雄同体。王仁杰老师一杆大烟枪,众人皆笑王老师去写小寡妇。

〔17〕王老师说:“因为曾老师演小寡妇最好,所以我去写小寡妇。”两人搭档二十载,彼此默契。王仁杰老师亦不像七十岁,天真如少年,笑起来又荡漾。南人的朴素、天真、妖娆他们都有。

喝了些薄酒,乘兴而归,车里放了南音,一时又觉悲凉。

南音不能长听,长听会哭出来,但曾老师要长看,越看越迷,成了戏精。

果真来了廊坊演出。当天我是主持人,一袭素色旗袍,表达了对曾老师疯狂喜爱之情。我不管,我就要他们爱屋及乌,这点调皮,我像曾老师。

〔18〕曾老师最打动人的地方在哪?我细细想了想,可爱、调皮、率真、没有年龄了。她偶尔鬼黠地笑,像个大男孩儿。提起她小时候在戏校,喜欢这个人物就拼命练,不喜欢就翘课,躺在宿舍睡觉。

九十年代时,曾老师也曾厌烦。戏曲不景气,所有人全下海,曾老师也离开了梨园剧团下海,去开服装店、小书店,心里更茫然了。“好像挣的钱不是钱,也不快乐。每天不快乐,除了听戏的时候。”

王仁杰老师也有意思,《董生与李氏》的剧本写好了,偏不说请曾老师回去,每天书店逛一趟。逛一趟就走,什么也不说。

〔19〕一个想请,一个想被请,耗着,谁也不说破。好玩极了。曾老师说:“他怎么还不请我回去唱戏啊……”完全是迫不及待的心理了。

到底书记开口请了,有了台阶,又回来唱戏了,高兴啊。

只有回到戏台上,曾静萍才美才妖才仙儿。有很多人说,怎么曾静萍台上台下差那么多。台下就是一普通中年女子,怎么到了台上就美得不可方物?简直颠倒众生。

那恰是一个好演员。一上台就附体,犹如李氏,赵小娘。李氏是压抑又内敛的风情万种,又俏又娇又美,惹人怜爱。

〔20〕《朱买臣》中的赵小娘原本是可恶的角色,改编自《马前泼水》,本是好吃懒做、嫌贫爱富之人,唱功不多,大多是肢体表演加上听不懂的闽南话。就是这样长达三小时的闷戏,让曾静萍演得又可恨又可爱,只觉得这小女子刁蛮可爱得紧,连嫌贫爱富都恰好似的—不知不觉就原谅她了。

她有这个本事,说坏女孩都俏皮—身体里每个细胞都会说话似的,那眼神是春风啊。她一个人演大闷戏时,就一个人在台上,也没有唱。可是,每一刹都光芒万丈,内心戏全在台上,一点缝隙没有,满满的全是春江花月夜—曾静萍真会演戏啊,这一点大多同行都认可。

〔21〕三香第一刀马苗洁老师提起曾老师说,中国现在的演员只服裴艳玲、张火丁、曾静萍。

台下是一株植物,安安静静的一坐,有时又像男孩子一样调皮。可是一上台,那风华绝代、风情万种,好像开了一树又一树花,粉艳艳的,却绝不轻贱。

看多了很多女伶粉贱贱的样子,甚至是油腻腻的,一身的奢侈品,看到权势之人便搭讪。曾老师就是清泉、明月、云中鹤,以超越了她年纪的女孩子形象干净纯粹地演着戏。一笑,更倾城。

〔22〕想起来来回回去过泉州五六次了,每次去曾老师都请喝茶吃饭。有一次在海边,一起与曾老师看海,她笑起来更像个孩子了,那朴素天真的样子真迷人。

剧团的厨师好,闽南菜做得地道。海蛎煎、泉州春饼、炖牛肉、土笋冻、蚵仔煎……外面是绿树和闽南的建筑群。土笋冻里全是虫子,北方人难以消受,我却能吃,曾老师说我有口福。

女孩倩倩,因为喜欢梨园戏和曾老师,一路追随过来,就留在了梨园剧院,慢慢成了很出色的编剧,后来编了《御碑亭》,曾老师的演出效果相当好。演绎这些幽怨的女人,曾老师如鱼得水。

〔23〕大连男孩楚布,我是在北京遇见他。曾老师多年的戏迷,曾老师演到哪里他看到哪里。“你应该写写曾老师。”几个月后我在微信上说要写曾老师了,他说:“终于!”

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梨园戏。其实是喜欢曾静萍—有些人天生有这种魔力。一个伶人,如果没有万众瞩目的气场,如何能成为名角儿?我问戏痴老曹喜欢曾老师什么?她说:“干净、朴素,到台上又风华绝代,天生一个曾静萍。”

曾老师会留白。她不说满,不洒狗血,一个转身一个背影已经销魂。真正好的艺术都不动声色,都于无声处听惊雷。

〔24〕还有朋友说迷恋曾老师的笑,一笑像月亮。

前几日去苏州出差,遇见苏昆的朱璎瑗。我在饭桌上就夸曾老师,她问:“曾老师是谁?”我有些嗔怒:“唱戏不知曾静萍还唱什么戏?”知道话说重了,又往回收:“你一定要看曾老师的戏,女伶之范本也。”

足可见曾老师在我心中地位。

伶人已写过裴艳玲、张火丁、曾静萍。有人问我三个人的区别和共同点。我说,三个人都表里俱澄澈、肝胆照冰雪,艺术上都是翘楚。

〔25〕裴艳玲是老岩古松,颜真卿书法、普洱老茶,又苍又劲;张火丁是雪中孤梅、龙井冷茶,是苏轼《寒食帖》;曾静萍是玉兰冰、清温热红茶,是行云流水的《兰亭序》。都好。都妙。

有时候想,能与她们生在一个时代何其有幸。这样一想,心中开出一朵花来。

最安静、清幽、妖媚的一朵,是曾氏静萍。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01 隐士 324679 / 02 觉悟 山僧 903693

03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313659

04 琴人/松风停云 602139

05 小镇姑娘/植物女子 636145

06 俱是东坡意/旷日持久的深情与孤独 353273

07 不是她而是风/我行我素 137663

08 裴氏艳玲 /张氏火丁 212587

09 绝色坤生/仙妖伶 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