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697】
读物本·李一鸣散文《彭山访故人记》
作者:十五的🌙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4493
5
14
22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文本摘自网络,作者:李一鸣,仅供朗读练习之用,禁止挪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2-16 22:28:39
更新时间2024-02-25 21:52:03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1.

    九月里,到彭山。

    一说要到四川的眉山、彭山,首先就想到那里的三个人:彭祖、李密、苏东坡。

    一个地方的文化存在,常常是与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葬于斯的一些文化人连在一起的。凡是读过书的中国人,谁没听说过彭、李、苏呢?

    彭祖的传说天下皆知。记得小时候,我曾依偎在外祖母怀里,听她讲古:“很早很早以前,四川大山里有个姓彭的老头儿活了800多岁,不知道人家是吃啥喝啥才活那么长的?”如今,言犹在耳,外祖母却已离世30多年了,当年的娃娃也已白发满头。

2.

    李密的《陈情表》则进入了教科书,被一代一代学子读着、学着、考着,甚至背着。据我夫人和儿子说,他们读中学时,都能背诵《陈情表》全文。就在我行前那天晚上,他们还断断续续背诵了其中的段落,“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作者情深意切的表达,经了身边亲人的诵读,尤为撼人心魄。

    在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苏东坡成就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3.

    不仅他的才华和故事被广泛传颂,而且在中国文人心中,他已经成了一个文化图腾,被“神”一样地崇拜着、追随着、诠释着。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大作家林语堂在他那部名著《苏东坡传》中,把这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天才人物,认定为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散文作家,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酿酒的实验者,工程师,假道学的反对者,瑜伽术的修炼者,佛教徒,士大夫,皇帝的秘书,饮酒成癖者,心肠慈悲的法官,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月下的漫步者,诗人,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4.

    林氏语言洋洋洒洒,放逸风雅,骈散相间,庄谐杂出,绘出这位现代名家眼中的苏东坡形象。而我的故乡山东一位女作家在其散文《来生便嫁苏东坡》中,从另一个维度表达了一位当代女性对苏东坡的认知和情感。她笃信人是有来生的,热切祈愿来生心随愿迁,活得山水生色,日月增辉,再嫁一个又敬又爱时刻与他生死相依的男人:“古往今来,三千年的沧海桑田里,真正用文字打动我心弦的惟有宋代的苏东坡一人而已。捧读着苏东坡的诗文集,我总是不由地感慨:

5.

    这才是一个值得我用一生之光阴倾心相守的男子汉!”“我要认真地,虔诚地,刻苦地……修炼今生,也许上帝受了感动,会可怜我的一片苦心,让我转世投胎为一个才貌双全的美人,满足我那千年等一回的愿望——嫁给苏东坡。”大胆率真,又惊世骇俗!所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他已经化作一种基因,进入了我们的血液,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而今,我来了,来到他们的故乡,一次期待多年的朝拜。

6.

    正是秋天盛大的季节。天升得很高、蓝得出奇,透明的阳光下,远山的天际线闪着光亮,墨绿的银杏叶在山风里翻飞,茂密的方竹林里一条条竹子挺着修长的腰肢优雅款摆,山腰间,白云披着蓬松的斗篷悠闲地散步……沿着长寿梯,跨过九百九十九步台阶,踏过九十九个平台,拐过九道弯,远远便看到了彭祖墓。墓的背后高高矗立的是彭祖山主峰,左右群山簇拥,那墓碑就仿若坐在一把巍巍山体形成的巨大太师椅上。

7.

    同行者说,如果从山顶俯瞰,则会发现彭祖山与寿泉山相互环抱,构成一幅天然的立体太极图,凸起的山脉与凹陷的山沟组成阴阳两条相互追逐的鱼,而彭祖墓恰恰就落在阳鱼的眼睛上。据说这墓地是彭祖的弟子、风水学始祖青衣乌公所选,果然是传说中的风水宝地。

    彭祖果有其人。先秦时期,他在人们心目中还是一位仙人;到了西汉,刘向的《列仙传》也把他列入仙界;而宋《太平广记》录其自述:“吾遗腹而生,三岁而失母,遇犬戎之乱,流离西域,百有余年。

8.

    加以少枯,丧四十九妻,失五十四子,数遭忧患,和气折伤。荣卫焦枯,恐不度世。所闻浅薄,不足宣传。”在这里,彭祖又从仙界回到了人间。明曹学佺的《蜀中广记》中记载,彭祖“自尧历夏,殷时封于天彭。周衰始浮游四方,晚复入蜀,抵武阳家焉”。武阳即现在的眉山市彭山区。东晋的《华阳国志》和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范晔的《后汉书·郡国志》等方志中,也都提到过这座彭祖墓。至于彭祖的年龄,流传最广的是800岁,而按上古时期每60天为一年计算,则彭祖活了130多岁。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