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073】
读物本·李一鸣散文《每逢暮雨倍思卿》
作者:十五的🌙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3442
12
22
1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文本摘自网络,作者:李一鸣,仅供朗读练习之用,禁止挪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2-15 19:56:11
更新时间2024-02-25 21:50:54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1.

    那颗心定然是苦的。

    在那样一个年代,读书人实现人生抱负和价值的渠道可谓单一,由读书而科举而从政几为文人唯一进阶路途。但政治生态如此恶劣,士的命运几乎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顺者昌,逆者亡,时而用,时而弃,进退失据,无所适从;皇权控制力如此强大,政治高压如磐压心,柔弱人性被扼杀,独立思想遭囚禁,个体政治主张绝难实行,内心追求又何以实现?

2.

    而那朝廷之上,文人之间,争宠邀功,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比比皆是,一个人基本的安全感、归宿感、成就感无处寻求。而当精神失意、仕宦不达时,逃离矛盾之地,为自己创造一个衣蓑戴笠、放浪山水、友渔结樵、斜风细雨的超尘之境,求取归向自然、走入内心、隐于草野、放逸精神的适意人生,便成为心灵的必然选择。

    隐,逢时而出。

    而,隐,又何其难!

    或许,在隐念产生同时,贬就在等着你了。

3.

    面对遭贬,难以想象有人会不愁绪满怀。即便像李白那样豪情万丈之人,在长流夜郎时,也有“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的悲吟;韩愈可算硬骨头,敢于向皇上勇谏佛骨,可在贬迁潮州时,亦发出“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蓝关示侄孙湘》)的绝望悲鸣;柳宗元贬迁柳州,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更是“肠一日而九回”,哀婉凄切,字字悲凉。

4.

    贬的地方,是荒芜;贬的未来,是未知;贬的心情怎不慌张荒凉?

    一个人遭贬一次,或就消沉一生。一个被贬谪多少次的人,他的心怎能是一派泰然?

    想他本是天才少年,20岁意气风发荣登进士,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父亲病故,丁忧扶丧归里。32岁回朝,彼时王安石正施行新法,他因路见新法之害,毅然上书反对,后被迫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继知密州、徐州、湖州。

5.

    10年过去,沧海桑田,但盯着他的人没有眨眼,以莫须有的罪名酿就 “乌台诗案”,把他打进大牢103天,差点丢了性命。出狱后遭遇人生第一次贬迁,责授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文。到了47岁,新党倒台,司马光为相,他被召还朝,担任礼部郎中,半月后,升起居舍人,3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任翰林学士,知礼部贡举,可谓春风得意。

6.

    但独立不随的人生信条,使他面对旧法之弊不会沉默,在打击面前,52岁的他回到阔别16年的杭州,后改知颍州、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新党亲政,他又相继遭逢第二、第三次贬迁。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就这样他的人生三遭贬谪,一贬黄州、再贬惠州、三贬儋州,渐行渐远,愈贬愈离,43岁盛年挺拔,57岁身形佝偻,到60岁远至荒荒边地时已是垂垂老矣!

7.

    而与李白、韩愈、柳宗元相反,对于贬迁遭遇,他却似乎散淡得多,潇洒得多。贬至黄州,他挥笔写就《初到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一颗心好像聚集到吃上。贬至岭南,他慨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还是口舌生香。以至于他纵笔描述自己在惠州的生活:“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哪有遭贬的悲情,分明是优哉游哉到慵懒遂心了。

8.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