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名人系列 之 少年相思在长安09
编者:本文较长,共38段。
第八章 一个浪漫主义者的选择
令狐绹(táo)颤巍巍地伸出手,蹒跚着向前迈开步伐,他多希望能回到满是阳光的那日,年少的自己与那人跟着父亲,尽情地在洛阳郊外纵马疾驰,仿佛永远也不会有尽头。
01
一
李商隐对父亲李嗣的记忆,停留在十岁之前。
按古人惯例,名是出生时取,字则在行冠礼时取,但李商隐不同,他的父亲早早为他准备好了名和表字:商隐,字义山。
商隐,有人说取自汉初的四位隐士,即“商山四皓”;还把义山解释成“行义出山”,认为他父亲既期望他能如隐者那般高雅淡泊,又能替天行道、仗义济世。
也有人认为他的名字应出自《史记》中的“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商隐”指的是伯夷、叔齐这两位不食周粟的“商末隐者”;“义山”则是把《史记》中的这段话取首尾两字,也就是说,他的父亲希望他可以如伯夷、叔齐那般,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去活这一生。
李嗣老来得子,手把手地教李商隐读书写字,他给孩子留下这样一个名字,在冥冥中暗示了某种宿命后,便在李商隐不到十岁时溘(kè)然长逝,幼小的李商隐从此失去了他的父亲。
02
李家生计困顿,为了补贴家用,年仅十岁的李商隐靠给别人抄经书、卖稻米来维持生计。他在黑暗中独自度过了他的童年,却仍然散发着光芒来到世人面前,他就这样在寥寂中默默长大。
青年时期的李商隐真如其名那般,去了王屋山,当了一个小道士。
当时他住在东峰,另有一行人住在西峰,西峰的贵人是位公主,排场甚大,出行时仆从如云。
在这些仆从里,有个小道姑,个子不高、小巧可爱,脑袋上扎了个发髻,袖子长长的盖过手背,有种说不出的娇憨气质。每当公主趾高气扬地出行,从他们这些修道之人身边经过时,小道姑都会悄悄地给他们行个礼,示意刚才的无礼真不好意思。
也不知谁素描了年少的时节,所以他看不清光的颜色还有花的漂亮,只能看见那个清丽的小道姑,于是在李商隐的有心留意下,终于得知她的名字——宋华阳。
03
同住在王屋山的小道士与小道姑,一来二去,他们慢慢相熟,李商隐的心中从此装下了一个道姑朋友。
有次他们在树下躲雨,宋华阳看到树叶阴影在李商隐脸上打出斑驳的层次,渐变色的更替让他的表情被掩盖,他忽然转过来的眼睛就好像在黑暗中燃放的明灯。
他眸眼低垂,转身带走半个夏季的雨水,阳光在他的身上突然醒来,开花结果。
这段恋情,就这般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当天夜晚,宋华阳躺在床上,捧着热乎乎的脸蛋,怎么也压不住心头的悸动。
她起身一笔一画地在纸上写字,等回过神来,纸上却已写下了他的名字:李商隐。
她红了脸颊,心想:那个人说,他喜欢我;我想,我也应该是喜欢他的。
他们只有一峰之隔,时常偷偷聚会,宋华阳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他认识。他容颜俊美、文采斐然,没过多久,就同公主的侍女们成了好友。
04
他们常常一同游玩、赏月,侍女们闲着没事就催促他作诗,每当他吟诵完毕,总会在一片喝彩声中,下意识地看向宋华阳满含崇拜的双眼。
他的心就好似不成调的拍子,跳一下,停一下。
可宋华阳是公主的侍女,他们身份有阻碍,大多数的时间,虽一山之隔,也难以相见,就算得见,若有旁人在场,也只能相顾无言。
但相恋的人大抵心跳都处在相同的频率。偶尔的筵席,众人都在猜枚嬉戏、行酒划拳,一片喧嚣热闹中,他看向她,只一个眼神,便是无言的心意相通。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
05
但像这样的机会实在太少了,他总是长夜不寐,望着对面夜色下更显遥远的西峰,他想:如果能有青鸟一样的使者可以代替我,为我去看望我的她,那该多好。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初恋在地下隐秘而甜蜜地生长着,可世俗的约束,注定要在他们中间砸开一道巨大的鸿沟。
两年的岁月如梭滑过,宋华阳有天晓晨整理妆容时,看到自己憔悴的容颜,忽然就意识到:她不可能永远都这样与他在一起。
06
人一旦面临选择,总会觉得迷茫,陷入两难的地步。他们可能也想过未来怎么生活,但这种问题是没有思绪的,就只能一点一点地在心中化作巨大的遗憾,再渐渐膨胀,等待答案揭晓的那一刻彻底破碎。
随着宋华阳怀孕的消息传出,他们之间的私情,终于让公主发现。
李商隐不敢反抗,与公主叫板的下场,将是前途尽毁,于是他被赶下山去,而宋华阳也不知所终。
大和三年(829),洛阳的雨下得好大,李商隐与好友令狐绹走在街上,一辆华盖马车匆匆而过。帘子轻掀,姑娘的侧颜微露,落入他的眼里,他当场呆立,看向愈行愈远的马车,眸子深邃而悠长。
令狐绹问:“你看什么呢,那姑娘你认识?”
李商隐说:“那是我的一个道姑朋友。”
07
谁家喜宴重逢,他意识到曾经那个心心念念的人,已然嫁作他人妇,他再也没有了接近她的理由。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
如今,你就在我的眼前,可我们之间的距离却是从未有过地遥远。
他开始后悔,假如当初自己没有那么怯懦,而是不管不顾地带着她一起远走高飞,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后来他连确切的时间也不记得了,只记得多少年前王屋山的万里晴空下,衬着回忆中少女的眉目清秀,让整个世界都变得寂静。
08
二
一个男孩,最感无力的事,莫过于在最没有能力的年纪,遇到了想要照顾一生的女孩。
或许是由于他没有准备,就想去拥抱爱情,这才会失去心爱的人,于是只能自欺欺人要放下要忘记要重新开始,每次都努力微笑,对着自己说很强大,似乎就真的可以很强大。
其实李商隐的感情如同一些活着的细小生命,它们显得那么小心翼翼而又无处不在。他的诗句像一道生生不息的泉水,流向她的生命,润泽而绵密。
他把那份凄楚哀怨写进了行文里,让他在东都的权贵中声名鹊起,其中就包括时任东都留守的令狐楚。
令狐楚对李商隐的文章爱不释手,便将他带在身边,在李商隐尚无功名的情况下,聘他入幕为巡官,逢名士就给他介绍,拓宽他的人脉。据说当时有人诋毁李商隐,令狐楚听闻后勃然大怒,要问罪造谣者。难怪有人说,令狐楚对李商隐好得有点过分,这是把他当儿子养的。
09
依我看,令狐楚恐怕对他儿子都没对李商隐那么好。他的公子令狐绹不学无术,他知晓自己这个班令狐绹接不了。正愁眉苦脸的时候,偶然发现了李商隐,他怎么看怎么顺眼,一度觉得这不就是年轻时的自己?
令狐楚让李商隐住在自己家,与自己的儿子同吃同住,还手把手教他们撰写朝廷公文。
令狐绹生性懒散,李商隐就默默纵容着他的任性;令狐绹嫌麻烦,李商隐就推着他走。他们二人虽脾气秉性相悖,却情同手足,这一切令狐楚都看在眼里,更坚信自己没有看错人。
李商隐考运不佳,连考数次,次次落榜,这倒不是因为他没才华,而是晚唐阶级固化,进士考试已经不再如刘禹锡、白居易他们那个时候纯拼才华,更得拼背景。不过连连的失利,也让李商隐感到心情沮丧,心想还不如回嵩阳修道算了。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