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知识产权,转载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文本共18段
《成都的细节》 府河、南河、锦江,河流见证了古蜀之地的生长与变迁;万里桥、老南门大桥、九眼桥,成都的老灵魂仿佛时刻走在桥上;泡菜、盖碗茶、龙门阵,茶馆成全了市民相似的情感模式;老板娘,嫡、市井粉子,成都女人将锐利与温婉结合得恰到好处; 青春、酒精与音乐,九眼桥边挤满了不怕醉的年轻人。有人说,成都是一座去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01.
春熙路对成都的意义,在于它几乎可以被看成是“现代成都”的开端。
而在宽窄巷子,一切和老成都有关的“生活细节”,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春熙路:现代成都的开端
如果只选一条路代表成都的话,那一定是春熙路。
2005年,《新周刊》做了一个城市新锐榜,评选中国最佳商业街,春熙路排在香港的铜锣湾和上海的南京路之后,位列第三位。
关于春熙路,最好的广告语可能来自民间的概括:“城市掘金哪里去,春熙路;品味时尚哪里去,春熙路;打望美女哪里去,春熙路……哪里都不想去,还是可以去春熙路。”(这段话出自袁庭栋的《成都街巷志》)
02.
最精彩的是最后一句:“哪里都不想去,还是可以去春熙路。”这就是本雅明对巴黎拱廊街进行研究所概括的都市精神,“都市闲逛者”,可能不买任何东西,纯粹无聊地行走在那些靓丽的橱窗之间,就构成了某种趣味。这就是都市的“现代性”,它背后的本质是现代人才有的孤独,对此最好的阐释者是波德莱尔,他的《巴黎的忧郁》也成为本雅明的研究对象。
如果仅从商业考虑,现在的春熙路有一点落寞。春熙路的东面,是红星路步行街,由于有了IFS(国际金融中心),成为高端的商业街,再往东100米,就是高端时尚区太古里(纱帽街)。我们可以把红星路步行街和纱帽街都看成是春熙路的延伸,这是成都市中心最核心的区域,也是西南地区的时尚中心。
春熙路上聚集了无数的名牌商店,人群熙来攘往,充分展示着成都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活力。
春熙路对成都的意义,并不在于商业,而在于它几乎可以被看成是“现代成都”的开端。这是关于成都的一个不可忽略的细节。
03.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在事实上进入了军阀混战状态。控制北京的是北洋军阀,而南方有其他力量称雄,四川军阀则被南北两方拉拢。四川军阀特别的地方在于,他们距离北京、广州和南京都很远,同时也受到新军和传统袍哥组织的影响,因此1911年后的成都,并没有随着革命而进入“新世界”,相反,各派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虽然大的战争没有,但是小规模的作战和驱逐,则是常态。
1924年,军阀杨森赶走他的对手,进入成都。他出生于四川农村(广安县龙台镇),在成都念过军校,参加过辛亥革命,也加入过袍哥组织。杨森的周围,有不少有新思想的人,包括一些北大毕业生。他在泸州掌权的时候,曾经把100多个裹脚妇女召集起来,给她们开会,号召大家不要再裹脚;把一些泸州小男孩喊进自己办公室,给他们发糖,每个人送一个小铜牌,上面刻着“不要娶裹脚女孩”。
04.
杨森虽然是军阀,但也是一个崇尚进步、激进的“城市改革者”,美国学者司昆仑(Kristin Stapleton)甚至就城市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个“杨森主义”的概念。
杨森进城后,决定大干一番,他的一些政策,在今天看来都不过时:修路,扩建道路——除了春熙路,他还主导了最早的成灌(成都到都江堰,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公路建设;修建公园(手下有人向他介绍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花园城市”理念),举办运动会,号召大家锻炼身体。他扩建了少城公园(今天的人民公园),虽然很多人在那里喝茶,他有点看不惯,但是却并没有取缔,而是身体力行,号召大家锻炼身体(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