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缓兑款西征临考验
第二节 大将军智平兵变
1.
得知清军即将进规南路,阿古柏紧急向英国派出求救代表。郭威会谈在英国女王的操纵下拉开了序幕。
为逼迫大清国就范,英国向驻沪银行发出了缓付借款的命令。
西征最艰难的时刻于是来到,一场兵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就在左宗棠收到刘锦棠与荣全的禀告后秉烛为总理衙门起草回文的时候,阿古柏派往英国的特使赛义德·雅古布已同着一应随员,携带着大批的奇珍异宝,匆匆来到英国都城伦敦,在英国外务部的安排下,赛义德·雅古布很快便见到了女王。
女王微笑着对呆头呆脑的赛义德·雅古布说道:“本国臣民以及我本人,对哲德莎尔汗国阿古柏毕条勒特汗几年来的表现很满意,如果阿古柏毕条勒特汗能下决心不再与俄人来往,我们将会更满意。请您转告尊敬的阿古柏毕条勒特汗本人,凭我们英国的力量,是完全可以保护他的。”
2.
赛义德·雅古布慌忙答道:“请女王陛下放心,伟大的毕条勒特汗已经按着贵国驻我汗国的全权大臣罗伯特·沙敖的命令,赶走了俄国特使库罗巴特金及他的同伴。毕条勒特汗已经表示,有强大的英国的保护,哲德莎尔汗国已经不再害怕俄国人的报复和大清国的武力攻击。”
女王笑着赞许道:“阿古柏毕条勒特汗是一位聪明的君主,他只有这么做,我国才能倾其全力对他及他的国家做出保护。你可以先派人回去转告阿古柏毕条勒特汗,请他不要害怕,我国马上出面斡旋此事。我国有各种办法使大清国停止对南疆的攻击,并保证他永远坐在汗王的位置上。”
3.
第二天,英国外务部禀承女王的旨意,紧急约见大清国驻英国的公使郭嵩焘,称有要事相商。
郭嵩焘按约抵达后,英国外务大臣格兰佛尔把郭嵩焘一行人请进议事厅落座,又让人摆出几杯咖啡出来,这才说道:“郭公使,本大臣禀承我国女王陛下的旨意,决定出面调停一下贵国与哲德莎尔汗国之间的事情。”
郭嵩焘闻言先是一愣,不由反问一句:“贵大臣的话本公使没有听明白。贵大臣口中的哲德莎尔汗国具体指的是哪里?”
格兰佛尔慌忙道:“请原谅郭公使,是本大臣没有说清楚。本大臣要说的便是贵国的新疆南路。”
4.
郭嵩焘点点头道:“贵大臣要说的是侵入我国新疆的浩罕国帕夏阿古柏?”
格兰佛尔笑道:“贵公使所言不错,本大臣要说的正是阿古柏。贵公使知道,贵国野蛮戕杀我国驻贵国公使馆头等翻译官马嘉理一案,尽管极大地伤害了我国的感情,但在谈判过程中,为了照顾贵国朝廷的体面,我国仍做了极大的让步,贵我两国的友谊很快便恢复到以前的最好状态。”
郭嵩焘待翻译把话讲完,先在心里暗骂了一句:“简直是在睁着眼睛信口胡说!”但口里却答道:“本公使代表我家皇上和皇太后,首先感谢贵国外务部和女王陛下在为马嘉理一事上做出的努力。我国把本大臣派到这里出任公使,也是想保持和发展贵我两国之间的这种友谊!”
5.
格兰佛尔高兴地说道:“郭公使说得很好。好,我们来谈正事。贵公使知道,贵国的新疆是一块不毛之地,一直处于战火之中,贵国虽然在那里设立了各级衙门,但并不能进行很好地管理。据我们所知,贵国为了弹压那里的动乱,已经花了许多钱。我们认为,贵国这么做是不值得的,是不划算的。威妥玛向我报告说,贵国正在发展海防事业,要购很多船,只有这样,才能对付日本从海上的进攻。还有俄国的远东舰队,也是贵国海面上最大的威胁。郭公使大概还不知道,俄国现在的海军司令勒索夫斯基上将是个极其凶残的家伙,他的父亲是当地一名屠夫。他杀猪都不眨眼,杀人就更不在话下了。”
6.
郭嵩焘沉吟了一下答道:“本公使想问贵大臣一句,贵大臣适才所言究竟要说明什么?新疆原本就是我国的领土,那里出现叛乱,我国自然要派军队去弹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无不当。贵大臣约本公使来,就是要讲这些话吗?”
格兰佛尔正要讲话,一名英国官员悄悄走进来对格兰佛尔小声用英语说道:
“大人,我们刚刚接到通知,回国述职的威妥玛公使已经回到伦敦。女王陛下刚刚下达批示,请您速去见她。”
格兰佛尔想了想,起身笑着对郭嵩焘说道:“很抱歉郭公使,我们今天只能先谈到这里,但我们谈得非常愉快。”
7.
送走郭嵩焘后,格兰佛尔奉命来见女王。
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正在同女王进行谈话。
一见格兰佛尔进来,女王示意威妥玛停止讲话,然后微笑着对格兰佛尔说道:
“格兰佛尔先生,威妥玛正在同我讲大清国的事情。威妥玛同我讲,为了打击阿古柏的哲德莎尔汗国,大清国已同我国的银行商借了不少款子。他们这么做对我们非常有利。你们两个下去后,好好商议一下新疆的事情。威妥玛在大清国的时间比较长,熟悉那里的情况,由威妥玛出面同他们的郭嵩焘谈好一些。”
两个人告别女王之后,很快又来到外务部,会同其他官员,商量起与郭嵩焘谈判的枝枝节节来。
8.
第二天,威妥玛正式粉墨登场了。
他带着外务部为他提供的华文翻译德尔贝,乘车来到中国驻英公使馆,向门房递了片子,声称以老朋友的身份来看望郭公使。
郭嵩焘闻报,急忙带着副公使刘锡鸿等一应随员把威妥玛、德尔贝二人迎进大厅。
献茶毕,威妥玛笑着对郭嵩焘说道:“郭大人,您比在烟台鄙人见您时胖多了。怎么样,这里的一切都很让您开心吧?”
郭嵩焘答道:“威公使,本大臣看您倒是比在烟台时瘦多了。您怎么这么快回国了?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威妥玛忙答道:“鄙人是回国述职,随便同您谈一下有关贵国存亡的大事情。”
坐在郭嵩焘身边的副公使刘锡鸿一听这话全身一震,随口便问出一句:“怎么回事?您们到底把我家皇上和皇太后怎么样了?”
郭嵩焘见刘锡鸿拿出了与人拼命的架势,忙小声说道:“刘大人,这是外交场合,不能什么话都说,更不能什么话都问。”
9.
郭嵩焘又对旁边坐着的使馆翻译官道:“刘大人适才所讲的话不要翻译过去,免得让人耻笑。”
刘锡鸿却大怒道:“郭大人,职道是朝廷钦命的驻英公使馆副公使,你的话可以翻,职道的话为什么就不能翻?”
威妥玛久在中国,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郭、刘两个人的对话他不仅听得明明白白,而且看出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比他听说的还要严重,已经是水火不相容了。
威妥玛知道在这里不仅什么话都谈不成,也休想办成任何事,于是只好起身说道:“很抱歉郭大人,鄙人在中国时就已听说郭大人到了敝国以后一直很忙,但鄙人没想到郭大人竟忙得连同老朋友说话的时间都没有!再会吧郭大人,鄙人会单独请您到其他的地方来商谈事情。”
郭嵩焘一边说着抱歉的话,一边亲自把威妥玛、德尔贝二人送出使馆的大门。
郭嵩焘回到会客厅时已不见了刘锡鸿的身影,刘锡鸿已然坐在自己的办事房里,正在含毫命简起草参劾郭嵩焘的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