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收复失地反复跌宕
第四节 老湘军祭旗出关
1.
马嘉理被戕案的发生,让大清国再次调整了战备方针:采纳左宗棠的建议,实行海防、塞防并重。左宗棠于是再次被委以重任: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接到圣旨,左宗棠马上奏请西宁兵备道老湘军统领刘锦棠总理行营,并出任关外各军统帅。大清国武力收复新疆的步伐突然加快了。
一道圣旨快速递到兰州左宗棠之手,问他已经出关的领兵大员以及现在驻扎在新疆现有的兵力,能否打败侵略军?如果不行,应该怎样做才能奏效?是不是需要加派一个统筹全局的人?朝廷希望左宗棠能对上面的几条作出答复。
2.
圣旨的原文是:“关外现有统帅及现有兵力能否剿灭此贼?抑或尚有未协之处,应如何调度始能奏效?或必须有人遥制,俾关外诸军作为前敌,专任剿贼,方能有所禀承并著通盘筹划,详细密陈。”
接到圣旨的当日,左宗棠便上折如实奏称:“关外统帅景廉,素称正派,亦有学问,承平时回翔台阁,足式群僚。惟泥古太过,无应变之才。”
左宗棠对景廉等于是一票否决。
左宗棠的折子到京的当日午后,一道圣旨同时分别发往兰州和新疆巴里坤。
旨曰:“左宗棠着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金顺仍帮办军务;景廉调补正白旗汉军都统,到京供职;金顺补授乌鲁木齐都统。”
圣旨又道:“左宗棠或驻扎肃州,或随时出关料理粮运,以期内外兼顾之处,着酌度情形,妥筹具奏。”
直到这时,大清国收复新疆的号角才算正式吹响。
3.
马文禄请降,出关的道路畅通以后,由谁主持关外大局,成了摆在左宗棠眼前的首要问题。经过反复比较,左宗棠决定举荐年仅三十二岁的老湘军统领刘锦棠出任关外各军前敌统帅。举荐折子递进京师后,虽引起哗然一片,但朝廷最终还是同意了左宗棠的建议:着西宁兵备道老湘军统领刘锦棠总理行营,出关后,节制各路人马。刘锦棠如此年轻,他能担此重任吗?
说起这刘锦棠,还当真不是个寻常人物。
刘锦棠字毅斋,湖南湘乡人,湘军名将刘松山之侄。刘锦棠幼时先随父参加湘军,父战殁后,便跟在叔父刘松山身边,不久又过继给刘松山为子。
4.
同治六年春,左宗棠授命统一万二千名楚勇入陕甘“征剿”“叛回”,力孤势急之下,派出快马向两江总督湘军统帅曾国藩乞援。
曾国藩于是派遣皖南镇总兵刘松山率老湘军十八营共九千人援陕。
刘松山是湘军名将,其人身怀武功,义勇双全,是三国时期张辽一类的人物,深得曾国藩爱戴,视如手足。
刘松山随曾国藩多年,曾国藩不以武夫视之,而以国士相待。
陕甘事急,左宗棠力孤,曾国藩决定割爱相助。
曾国藩此举,让左宗棠深为感动。
刘松山入陕多年,转战东西,立功无数,很快被左宗棠保举成一品提督衔。
刘锦棠自小便随刘松山左右,刘松山把自身武艺不仅悉传之,又聘名师教其《四书》《五经》《兵书战策》。刘锦棠初长成人,松山便拨一营兵勇令其统带,征战几年,竟然攻无不克,人皆称奇,呼之为少帅,累官至道员衔。
5.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正月,陕甘渐平,但金积堡一役,刘松山不幸战殁,陕甘局势登时逆转。
消息传到两江总督衙门,曾国藩闻讯之下大恸,竟然几夜无眠。
国家痛失良将,左宗棠断一羽翼。左宗棠悲痛之余,二次飞书曾国藩,请其为刘松山所遗之老湘军荐一统帅。
湘军创于曾国藩,左宗棠不敢越俎代庖。
不久,曾国藩派随员赴陕吊唁,并给左宗棠亲笔书信一封。
在信中,曾国藩先忆刘松山之勇、之功,征战之利;又谈刘锦棠之智、之能。
曾国藩最后才明确说出,希望与左宗棠联衔上奏朝廷,推荐刘锦棠代刘松山统带老湘军。曾国藩所荐与左宗棠所想暗合。
6.
折子很快拜发,朝廷不久下旨许之,刘锦棠转眼之间跻身于统兵大员行列。
刘锦棠时年刚刚二十六岁,是大清国统兵大员之中最年轻的一位。
刘锦棠身材魁梧,面容清秀,两眼有神,与乃叔刘松山的形态极其相似,只是比刘松山多了三分俊雅,少了两分威猛,分明是三国名将周公瑾一类的人物,是当时的大清国名副其实的少帅、儒帅。
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三月初三,肃州大地一片苍白、冷漠,到处呈现着滴水成冰的严峻、孤苦。
肃州城外的一片空地上,一面面的旌旗迎风招展,一队队的军兵分列道路两边,湘勇、楚勇、绿营、旗营,队列井然。
三品京卿实授甘肃西宁兵备道老湘军统领刘锦棠,正率领着即将出关的人马,在此恭迎由兰州而来的当朝东阁大学士陕甘总督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左宗棠相国。
7.
一队军兵出现在官道上,一顶八人抬绿呢大轿行进在队伍的当中,一面绣有左字的大旗极醒目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刘锦棠策马相迎,属员紧跟其后。
轿子在刘锦棠的马前落下,左宗棠被人扶出轿来。
刘锦棠急忙率众下马施礼,身后也立时响起震天号炮。
左宗棠当夜住进钦差行辕,刘锦棠唯恐有闪失,当夜亦搬进行辕左侧安歇。
左宗棠年事过高,加之行前染了风寒,到肃州的第二天就发起了高烧。
刘锦棠把军务尽付总兵余虎恩料理,自己则在左宗棠的榻前伺候并配合随行的老夫子处理行辕内的往来事务。
左宗棠眼见大军出关在即,自己却一病不起,不由心急如焚;哪知心愈急,病反倒愈重,添了咳嗽、气喘等症。
刘锦棠尽管也是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但他还得装出副笑脸来安慰左宗棠。
8.
一日饭后,刘锦棠让军医给左宗棠服了药,便在榻前落座,笑着说道:“世叔啊,晚生适才在营房听人讲了个笑话。说我朝乾隆年间,南直隶有一富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