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317】
读物本·节气拾光之立春
作者:🐳婠婠🌺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字数: 3827
1
2
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那些关于节气的小故事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5-08 03:57:11
更新时间2025-05-08 03:57:11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节 气 拾 光

林A吖 著

 时光里的刻度——二十四节气

1

“小满,来瞧瞧奶奶新糊的日历。”奶奶颤巍巍的手捏着浆糊刷,将红纸条贴在月历本的边角,泛黄的纸页上,“立春”二字被她用金粉描得发亮,像落在雪地里的两瓣腊梅。那时我总觉得,奶奶的日历本不是用来记日子的,而是装着整个宇宙的密码本——直到看见她对着北斗七星比划,才知道二十四节气的故事,要从先民仰望的星空说起。

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甲骨上,“春分”“秋分”的刻痕便已萌芽,如同先民在时光长河里抛下的第一块礁石。古人发现,太阳在星空背景下运行的轨迹(黄道)绕地球一周为360°,每移动15°便是一个节气,恰似将一年的光阴切成24块均匀的甜糕。到了汉代,落下闳在《太初历》里将这些节点串成线,从此春耕有了“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指引,秋收有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韵律。爷爷曾用竹竿和铜钱在地上搭日晷,看影子在刻线上挪移:“老祖宗就是靠太阳的脚步,给日子打上了节拍啊。”

2

最让我着迷的是节气的名字——“惊蛰”像一声轻叩泥土的响指,惊醒蛰伏的虫豸;“霜降”似一片薄纱,悄悄覆上青瓦;“大雪”则是天地共织的棉絮,把人间裹成暖炉。这些名字里藏着先民的观察:雨水不是笼统的落雨,而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的细腻;大暑不是单纯的炎热,而是“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的难耐。二十四节气,原是古人写给自然的二十四首情书,每一首都押韵着草木荣枯、候鸟来去。

奶奶的陶瓮总在霜降那天苏醒。她蹲在院角的老槐树下,将晒蔫的萝卜缨子一层盐一层菜地码进瓮里,白霜似的盐粒簌簌落进叶片褶皱,像给秋天盖上一床被子。“霜打的萝卜缨子甜,腌好了冬天配玉米碴子粥。”爷爷蹲在旁边帮她递石头压瓮,嘴里念着:“立冬不砍菜,必定要受害。”这些带着泥土味的谚语,比课本上的解释更鲜活——原来节气不是写在纸上的符号,而是渗进柴米油盐的生活哲学。

3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