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建脉络之百战系列:两汉风云(下篇)44
第二十四战 汉末崩塌:
顶级谋篇布局下的“为他人作嫁衣裳”
01
捌 袁绍导演的惊天政变
干掉蹇(jiǎn)硕和外戚董家后,袁绍在这个该放下一切过往的关口劝说何进:“上一任外戚和宦官发生权力斗争时,窦武占据着明显优势却最终被害,是因为啥?
“他的密谋漏泄出去了,真到了关键时刻,北军五校的将士们更怕的是太监们!
“现在将军好不容易拿下如此优势的地位,你兄弟何苗又和你一条心统率劲兵,部下将吏又都是尽力效命的英俊名士,这是天助的时机啊!
“将军应当为天下除害,名垂后世,彻底干掉这帮祸国的死太监!”
这个建议很无厘头。
02
这一次的权力斗争其实是非常明了的,何家兄妹正在壮年,皇帝是个小孩子,宦官大佬们还在当年何家上市的时候投了原始股,所以刘辩的最终地位稳固,是符合所有集团的利益需求的。
何进眼下根本没有继续斗争的理由,因为所有人的荣华富贵都是绑定在刘辩这个小皇帝身上的,而且你掌握全部兵权,太监们已经投诚服软,将来的权力大饼你何家多吃点,太监们少吃点,这还不行吗?
但袁绍的意思,是要把太监们彻底踢跑!
这是袁绍阴谋的开始。
03
下面我们来分析下袁绍的动机,他为啥要把太监们踢跑呢?
他的直接动机,是太监们手中的权力。
因为何进干倒太监后,肯定是吃不下这么大的一张权力大饼的,吃不了谁吃呢?
肯定是他喊打喊杀的袁本初吃呀,不要忘了,他叔叔袁隗也录尚书事哦。
但是,袁绍的目标真的是太监手中的权力吗?
从后面的表现来看,他的胃口远比这要大得多。
何进的脑子在这个时候短路了,他让袁绍忽悠了。
他也觉得这帮太监比较讨厌。
04
他为什么会被袁绍忽悠呢?
第一,那个信任的伤疤开始隐隐作痛,真的仅仅是蹇硕一个人想置我于死地吗?这帮太监会不会最终抛出蹇硕以弃车保帅呢?
第二,当年灵帝上台时也是外戚窦武和宦官曹节等共同拥立的,按说他们也是利益共同体,不过确实如袁绍所说,最后宦官还是把窦武一党给弄死了。
但是,这里袁绍跟他藏了奸。
当年的宦官集团是没得选,是窦武一党制造舆论、抢班夺权,已经极其露骨地向第二个王莽狂奔时非要把挡路的太监全宰了,人家才跟他拼命的。
此时的宦官集团却把蹇硕写的密谋信都给你看了。
05
但袁绍仅仅说了上一届外戚的例子有多惨,并劝何进先下手为强,却根本不提前面的来龙去脉。
当年没有报纸新闻,二十年前的事情,屠户出身的何进是不可能知道完整的原貌的。
但知道并亲历整个党锢之祸的袁家此时却不可能告诉他真相。
袁绍只会挑能够达到自己目的的东西让何进知道。
纵观两千年,类似于“背水一战”的故事其实年年都有啊。
阴谋家只让你知道背水大胜,却从不告诉你那人是万中无一的兵仙。
何进从此开始一步步掉入了袁绍的圈套中。
06
何进开始向太后妹妹建议,请求全部撤换中常侍及以下的宦官,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们的职务。
何太后听完就给否了,她比他哥要多点脑子,她说:“宦官统领禁省,自古到今这都是汉家老规矩,不可废,况且先帝刚走人,太监都打跑了,你让我这寡妇直接面对那帮小伙子?”
何进让妹妹怼了回来,袁绍又在旁边拱火,咱现在不干死他们,这帮人天天在皇帝边上出入号令,今后一定是祸患!(绍以为中官亲近至尊,出纳号令,今不悉废,后必为患。)
袁绍在挑事方面堪称教科书级的鼻祖,这位爷知道人们对隐患的恐慌会引起巨大的焦虑,然后他就开始无极限放大、贩卖这份焦虑。
07
袁绍那边一个劲点火,何进自己家这边则在旁边开始灭火,何进他妈舞阳君、弟弟何苗多次收到宦官们的献礼,然后对何进说:“差不多得了,人家都认了,您大将军还想怎么样啊?”
何家全体,除了何进都比较明白,咱和太监其实是一家子,咱和他们是一荣俱荣的。
太监之所以会和外戚发生斗争,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小皇帝长大后要握权,眼下小皇帝这么小,太监手中的兵权又都没了,能有啥威胁呢?
不断给何家送礼的宦官集团其实也是有潜台词的:你家当年是咋上来的你忘了吗?欠了人情是要还的!咋还恩将仇报了呢?
在多方博弈下何进蒙圈了,停下脚步开始琢磨。
08
怎么可能给你时间让你思考!袁绍又对何进展开游说:“我知道您犹豫啥,您是怕自己实力不够,咱一下子扳不动他们,咱们现在多方召集四方猛将及大批豪杰,命他们都引兵向京城,威胁清君侧造声势吓唬太后!”(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
何进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