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建脉络之百战系列:两汉风云(下篇)45 完结篇
第二十四战 汉末崩塌:
顶级谋篇布局下的“为他人作嫁衣裳”
01
玖 走进三国时代
使袁绍最终崩盘的第一个环节,是董卓没有任何官方指令就率军赶到了洛阳。
是谁在给董卓传递信息呢?
极大概率,是看似不起眼,但在整场政变中极其关键的董卓之弟,奉车都尉董旻。
“奉车都尉”是个啥官呢?
“掌御乘舆车,出则陪乘,入则侍从”,皇帝的身边人,霍光和窦固当年都干过。
还记得灵帝病重时让董卓去并州上任,但董卓去了河东就不动了吗?
他为啥敢抗旨呢?
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他弟弟,这位灵帝的身边人把所有情报源源不断地传递给了哥哥。
02
在袁绍政变开始后,董旻估计就再次给董卓报信了。
随后董旻主动掺和到了政变中,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跟吴匡等军官联手弄死了何苗。
这个环节甚至可以算是董卓最终掀翻袁绍的关键!
袁绍千算万算漏了董旻这个关键人物,谁也没有想到他居然会去掺和杀何进!
不过董卓仅仅三千人,袁绍仍然有办法搞定他。
董卓率军赶到显阳苑时(洛阳西郊),远望洛阳大火冲天,知道洛阳已经发生大乱,遂不顾黑夜,不休整部队,全军奔袭,于黎明时刻赶到洛阳城西。
董卓到达城西后一打听,乐大发了。
太监们全死了,顶头上司何进连脑袋都找不到了,整个洛阳城一片大乱,皇帝正在北郊避难。
03
于是董卓率领精锐部队赶往洛阳北郊,在邙山北与少帝刘辩相遇。
小皇帝看到董卓带兵来后已经快哭昏过去了,十四岁的孩子哪见过这个,刚刚经历了如此凶悍的兵变,再加上从小没见过世面,已经接近半昏迷状态了。
护驾官员告诉董卓:“天子有令,你的军队向后撤!”
董卓说:“快拉倒吧!你们这帮完蛋玩意不能匡扶社稷,让君王流亡在外,还有脸让我的军队撤退!”
董卓上前参见刘辩,刘辩在惊恐中根本无法正常交流,语无伦次,连整话都说不出来。
董卓比较失望,天子咋是这么个东西啊,再跟皇弟刘协谈话,询问事变经过,结果九岁的刘协对答如流,逻辑缜密清楚无所遗漏。
04
这是后来窝囊了一辈子的汉献帝第一次登台亮相。
献帝虽然后来提心吊胆了一辈子,但有一点要说明,献帝其实很英明,是个好皇帝的材料,很无奈赶上了这世道。
献帝这个谥号,并不是他把天下献出去了,所以就叫献帝,那可都是好寓意:“博闻多能,聪明睿智,圣哲有谋,智质有礼”,曰“献”。
曹操挟他刘协号令了诸侯一辈子,但是,他曹操让刘协也折腾得心惊胆战。
后面我们会详细说,这是个有脑子的好青年。第一个识货的,是董卓。
董卓起了废皇帝的心。
05
要声明一点,董卓这么想,不是因为刘协素质高,最重要的原因是刘协身后没背景,好控制,而且他还是董太后养大的。
虽然董卓与董太后没有实际的亲戚关系,但都姓董,董卓这是在以此攀高枝搭关系,他要当新的外戚。
董卓废帝的计划还在谋划阶段,眼下,他还有关键的几步要走。
当天(八月二十八日),刘辩返回皇宫,发现传国玉玺丢了。
亡国之兆啊!
法人大印都丢了,你还玩个屁啊!
此时洛阳城内有三股兵力,袁家、董卓以及何进死后留下的军队。
董卓此时最弱,因为他此时手中只有三千人。
06
当初何进不让他进洛阳,后来袁绍又让他上书进兵,只是拿他当逼迫太监杀掉何进的棋子。
他当时的想法,也只是挺袁绍的决策然后顺便分大饼。
所以他并没有带大部队赶来,只带了三千人。
这点兵力,只能掺和,没法搅局。
董卓当初也没想到,到了这儿居然发大财了,一大堆手握实权的势力一夜间全完蛋了。
眼下他的对手变成了导演这出戏的袁家。
他是咋完成扮猪吃虎的呢?
他出现在了一个关键的时机,他弟弟也做出了关键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