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漫画中国地理4】番外篇
七 番外篇——西电东送
1. 如果全中国是个班级,和咱们上学的时候一样,班里时不时也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
比如,上一秒,大家还学得天昏地暗,可下一秒……停电了。
停电这事儿听起来虽小,但影响巨大。尤其是对坐在班级东边的同学来说,如果动不动就停电,他们的学习节奏会被无情打断。比如广东,比如浙江…
也有一部分同学,电力充裕,从不担心两眼一抹黑,他们大多坐在班级西部。比如新疆,比如山西…
这样的安排很不和谐,有没有?
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用上足够的电,大家决定,把西边同学富余的电力资源,输送给东边缺电的同学。
为此,班里搞了一个超级工程:西电东送。
2. 看到这里,有人想问了:为什么班级里东边缺电,西边不缺?班里的电又是怎么运输的?咱们一个一个来看。
为什么要西电东送?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要判断一个同学是否缺电,得看两个因素:发电量,即能产出多少电;用电量,要用掉多少电。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班里的发电情况
在中国这个大“班级”里,最主要的发电方式有水电和火电两种。
火电,即火力发电,通过燃烧各种化石能源来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火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70%左右,它主要燃烧的是:煤炭、石油、天然气。
3. 前几篇里说过,有些化石能源,是由远古时期被埋在地下的动植物形成的。
北方陆地形成早,生存着很多动植物,地壳稳定,产生化石能源的概率大。
南方陆地形成晚,地壳运动频繁,产生化石能源的概率小。
因此,我国的化石能源大多分布在北边,尤其是西北,比如:内蒙古、陕西、新疆、山西。
新疆的煤炭储量占全班的40%左右,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占比也达到30%左右,是班里妥妥的能源一姐。
4. 再说水电,即水力发电,它利用江河、湖泊等水流,推动发电机发电。水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5%左右。
所以水流量越大、流速越快的地方,水电资源越丰富。而在中国这间大教室里:中、西部海拔高,落差太,水流急。东部地势平坦,水流慢。
所以,水电资源丰富的同学大都坐在班级的西南部,比如四川、云南、湖北、贵州。
总结一下,西北火电资源丰富,西南水电资源丰富,所以西边的总体发电量大。
5. 班里的用电情况
在现代社会里,生产、生活都需要用电,所以人越多的地方,对电的需求量越大。
那么问题来了:在中国,哪里人多呢?
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为我们画了条线,它北起黑河,南到腾冲。
西边,不是雪域高原,就是火热沙漠只养活了全国4%的人口。
东边,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也相对适宜,所以全国96%的人都挤在这儿。
这条我国人口密度和经济实力的分界线就叫胡焕庸线。
既然东边人口碾压式胜出,人一多,企业、工厂也多,用电量自然少不了。
6. 两个因素我们都讲完了。
我们用发电量除以用电量,得到一个数,叫电力自给率。
它的高低代表着缺不缺电。
西边同学,人少,坐拥海量电力,但用不完。
东边同学,人多电少,完全不够分。
太不均衡了。
因此,为了均衡电力资源,西电东送这事儿被提上了日程。
不过,电这东西看不见、摸不得,不是大豆高粱,说运就运。要运输电,得讲究方式方法。
7. 西电怎么东送?
咱们国家幅员辽阔,而西电东送工程,涉及全国大半省份,最远的输送距离突破3000千米,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
如何发更多的电? 怎么把电送走?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如何发电?
西边同学的电力资源丰富,潜力大,这次就狠狠地激发一下潜力。
比如在内蒙古,人们就造出了世界在役的最大火力发电厂——大唐托克托发电厂。

8. 这家发电厂主要给北京供电,每年能保证北京四分之一的用电量,被称为“火电航母”。
大唐托克托发电厂还采用了各种节能、节水技术,有利于环保。
说到环保,水力发电更环保。比如,班级饮水机管理员青海,打造了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
小青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不断突破自己,他还在黄河上游组建了海拔最高、装机量最大的玛尔挡水电站,目前已经实现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9. 西南地区的同学,在长江干流上建起了六座梯级水电站,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有世界第一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
另外还有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葛洲坝,一共六座水电站。
长江上的每一滴水,都会依次流经这六座水电站,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一滴长江水,能发六次电。
这六座水电站每年的总发电量,平均可以达到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可以节约9000万吨煤炭。
说到节约经济,能重复利用当然是最好了。
在新疆和内蒙古,戈壁沙漠一大片,虽说不适合人类居住,但风大且光照足,可以发展风电、光电产业。
这些不毛之地,从此变成绿色能源之海。
10. 送电
有了电,怎么运?
这事儿,要靠特高压。
上过物理课的同学都知道,电的本质是一种能量。
想要运输它,靠的是电线。电线组成了电路。
发电厂发出的电,被补充进电路。
工厂用电,从电路上取。
插一句,电也分两种:电流方向不变的是直流电,方向一直在变的叫交流电,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后面说的都是直流电。
不过,当输电距离很长时,电线会发热,很大一部分电被消耗在送电的路上。
电能转化为热能,散掉了,结果就是:

11. 这也太不划算了!
这就是西电东送中,最让人头疼的电能损耗。
要是能让这部分损失减小该多好?
巧了,科学家们也是这么想的。请大家扶好坐稳,接下来我们将切换赛道,走进物理的世界!
物理学霸们发现,这部分损耗和一个叫电流的东西有关。
先来看看官方表述:
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电流。
不好理解?简单来说是这个意思:
电流大,路拥挤;电流小,路宽敞。

12. 后来有个叫焦耳的物理学家,发现了这样一个公式:
Q=I(平方)Rt。
所以电流一大,热量就高,电路就会发热,这叫电流的热效应。
绕了一圈,还是要在电流上下功夫,要想减少损耗,方法只有一个:
降低电流。
不过,电流这玩意儿,也不是说降就能降的。
所以才需要特高压。
那电流究竟是咋降下来的?
我们接着往下看。
13. 特高压、特高压,就是特别高的电压。电压是什么?别急,咱们先参考一下:
水能流动,是因为有高度差;
热能流动,是因为有温度差。
既然电能流动,说明它也有差,这就是电势差,也叫电压。
有了电压的知识做铺垫,我们就好理解下面的内容了。科学家们发现,影响电流的还有一个公式:
电功率,是说一段时间内,发电厂发了多少电。
这个就看电厂的发挥了,通常它相对比较固定。
因此,在电功率固定的情况下,想要降低电流,只能提高电压。

14. 你看,结论出来了,要想在超长距离上减少电能损耗,高效地输送电力,就需要把电压提高到特高压的水平。
目前我国电压总共分五档:
好消息是,特高压这事儿靠变压器就能实现。
坏消息是,当电压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电就会冲出电线,在变压器里乱窜,甚至可能击穿变压器,一不小心就容易雷劫。
要想安全,一定要做好绝缘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的科学家们都绞尽脑汁,想了不少办法。最终,我国研制出了一种绝缘纸。
它不仅绝缘效果好,还轻薄,易裁剪,能贴合各种形状、各种姿势的电线。
由此成功实现特高压变压器的正常运转。
15. 除此以外,我们还克服了电力电子装置的研制,输电系统的设计、控制与保护等诸多困难,实在是非常不容易。
科研工作者们,你们辛苦了!
总之,在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后,我们终于建成三条西电东送大通道:
黄河中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火电送往京津唐; 三峽和金沙江的水电送往华东;云贵和广西的水电送往广东。
西电东送工程于2000年全面启动,在二十多年的建设过程中,给东部同学们送去了源源不断的电力。
当然了,从西电东送工程中受益的,不只是坐在东边的同学。
16. 西电东送带来了什么?
保障了全班的用电
西电东送工程整合了全班的用电需求,边远地区的同学,哪怕是山区、只有一两户人家的地方,也能稳定地用上电。
那电费一定很贵吧?
东边的同学有话说:我能24个小时连轴转,你觉得电费贵吗?
综观全球,即使是发达国家,居民电费也普遍不低,有的贫困地区严重缺电,甚至压根儿没有电。相比起来,我国就厉害多了,既能保证用电需求,又能保持电费稳定地处于全球最低梯队。
17. 促进了西部发展
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仅在2001-2010年,国家就投资了5000多亿元。
这些资金,除了投入研究,大部分用来建设西部的基础设施和电厂。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东边同学也出人、出力、出技术,大大带动了西边同学们的进步。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西电东送也拉近了同学之间的关系。
技术出口,造福全球
我们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是全球独一份的,因此,可以把这套技术卖给其他想用的国家。
18. 目前,我们已经帮巴西建成了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既解决了当地的用电问题,又赚取了外汇。
此外,菲律宾、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也纷纷采用了我们的特高压技术。
不过,这并不是西电东送的终点。目前,我国还在不断开发各种清洁能源,力求既能满足用电需求,又助力碳中和事业。
好了,西电东送就先讲到这里。说了这么多,当大家吹着空调唱着歌的时候,别忘了:
你的命是空调给的,空调的命是西电东送给的!

八 番外篇——西气东输
19. 如果全中国是个班级,那不同朝代,就是各个学期。
到了新学期,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在一个重要学科上发力,那就是经济。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帮助,搞出了不少大工程。
我们之前已经讲过我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中的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今天就来看看最后一项——西气东输。
20. 什么是西气?为什么要东输?
我们知道,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
而我们东八1班以火力发电为主,燃烧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
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会造成酸雨、雾霾,还会使全球变暖。时间一长,各种灾害就都找上门了。
那有没有更加清洁的能源呢?还真有,而且不少人都用过,那就是——天然气!
那么问题来了:天然气是个啥?

21. 今天我们常说的天然气,特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可燃气体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长这样:
看到了没?“配料表”非常干净。它在燃烧的过程中,会和空气里的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跟煤炭、石油之类的比起来,相当地环保啊!
这种好东西上哪儿找去呢?地下。
我们脚下的地,不是一整块,而是一层一层的,像花卷。中间夹着的“料”,就是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动植物遗骸。
地底温度高、压力大,还有不少微生物,动植物遗骸被埋在下面,经过长时间的化学反应,就会变成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22. 也有部分天然气在形成过程中是没有生物参与的,纯靠各种元素在地下反应而成。
不过,从地里刨出能源可是个技术活儿。
那么,什么样的地质构造容易聚集石油、天然气呢?
地质学家们发现,在板块运动的过程中,地层经常会被挤压变形,产生褶皱:向下凹的地段叫向斜,一开始会形成谷地。向上凸的地段叫背斜,一开始会形成山地。
石油和天然气就在下面,受到挤压后,它们会怎么活动呢?
向斜区的油气受到压力后,会朝两边分散。
而在背斜区,因为顶部有空间,所以油气都爱往那儿跑。

23. 但是,背斜区两边都被向下掰,又饱受风吹雨打,山顶很容易裂开,就像细棍一样,很容易折。
向斜区受侵蚀少,逐渐转变成了山。
而原本的背斜区一直被侵蚀,裂缝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反而成了谷。
所以大家看明白了吗?找石油、天然气,可以去背斜的盆地。
当然,这里说的只是找油理论之一而已。
那拥有大片背斜盆地的同学都有谁呢?
陕西、青海、新疆、四川。
四川有四川盆地,新疆有塔里木和准噶尔两大盆地,青海有柴达木盆地,而陕西的黄土下埋着的,则是鄂尔多斯盆地。
24.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就在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发现了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
虽然这些地方盛产天然气,但西边的同学们用得不多。
谁需求量大呢?
北京、上海、江苏、广东…都在线等。
东边人多,厂多,需求多。尤其是江浙沪,经济实力雄厚。
能用钞票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于是在1998年,大家开班会,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造一条输气管道,把天然气从新疆一路送到上海?
西气东输工程,就此拉开帷幕。
25. 西气怎么东输?
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主要有以下两个难题。
勘探、开发难
西气东输计划把天然气从祖国的最西边输送到最东边,一线工程横跨十个省区市,干线将近4000千米。
问造价要多少?
1200个“小目标”!
光一线工程就计划投资1200亿元。这还没算上游气田开发、主干管道铺设和城市管网建设等。加起来,总投资超过亿元。
所以,想要提高西气东输项目的性价比,就得多送几年气,平摊一下成本。
这需要大量的天然气。
26. 一开始,大家怕新疆塔里木的气不够,准备把陕西、青海气田里的气,一起输给上海。
同时,大家抓紧勘探、开发上游的其他天然气气田。
科研人员们一次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一遍遍爬上狂风呼啸、地势陡峭的雅丹山坡。
转折的一幕来了,1998年,赶在项目正式开工之前,科研人员勘探到了位于天山南麓的——克拉2气田。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单体储量最大的优质气田。
发现时,它的预测储量就有1800亿立方米,足够西气东输用了。
27. 有了克拉2气田的存在,大家决定不费劲了,直接把它的天然气从新疆输送到上海。
解决了天然气的存量问题,接着就是第二个难题。
管道研发、铺设难
先来看看管道研发。
我们都知道,天然气靠管道运输,但要想让气往一个方向跑,就需要不断加压,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两样东西:大功率加压设备和高强度钢管。
不巧的是,以我们当时的技术水平,这两样东西都做不出来。
为此,工程师和技术员们绞尽脑汁,先是在2001年研制出了符合西气东输要求的国产钢管:X70钢管。

28. 后来,又实现了30MW级燃驱压缩机组的自主研发,并在2015年一次点火成功。
从此,西气东输工程有了一颗强劲的中国“心”!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前后,科研人员们开展了700多项技术攻关,填补了30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使我国的管道建设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管道研发不容易,铺设就更难了。
一路上不光要翻越高山,穿过沙漠,还要跨过一条条大江大河。
管道不仅要在宁夏中卫、陕晋边界、河南郑州三穿黄河,还要在江苏南京跨过长江。

29. 穿黄河、越长江,困难多,风险大,不可控因素多,施工难度不是一般地高。
就拿郑州段穿黄工程来说,这里地质环境复杂,生态又很脆弱。
为了保护河床,黄河水利委员会要求铺设的管道只能在——河床20米以下穿越。
因此,施工队伍采取了高难度的顶管法:
先是在南北两岸依次建了四个二十多米深的竖井;然后通过竖井,往下面一节节送入管道;
就这样,日夜不停地施工77天后,管道终于成功穿越黄河。
西气东输如此大体量、高难度的工程,却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就建成了。

30. 西气东输有什么好处?
促进了西部经济发展
西气东输不仅是我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还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项目。
在气田勘探、开发以及管道建设的过程中,大笔资金和海量人才、技术都涌向了西部。
这大大促进了西部的经济发展。
保障了班里的能源供应。
从新疆到上海的一线工程建成后,班里陆陆续续又建起好几条天然气管线,织起了一张贯通全国的能源大网。
这保障了其他南方同学的能源供应。
这也让我们在引进国外天然气时,有了更多的议价空间。

31. 我们现在能以相对划算的价格,引进世界各地的天然气。
有来自中亚、俄罗斯等地区的管道天然气;也有来自澳大利亚的液化天然气。
天然气毕竟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越用越少,家里还是要存一点儿的。
能从国外买就从国外买,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别用资源了。
保护了班里的生态环境
西气东输工程投产后,每年至少输送12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节省了1600万吨标准煤。
32. 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好了,我国新世纪的四大工程,就全都给大家介绍完了。
从青藏铁路到西气东输,从南水北调到西电东送,无一不是遭遇了无数困难和险阻。
但一代代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从不认输,从不气馁,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换来了我们如今的生活便利和经济繁荣。
在这里,借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一句标语作为结尾:
只有荒凉的沙漠, 没有荒凉的人生!
九 预告篇
33.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半小时漫画中国地理4》系列,在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在本系列里,带领伙伴们来到了苍茫辽阔的大西北。
从塔里木河出发,一路向东,走到黄河。
一路上,我们不仅见到不少美景,还认识了丝绸之路五人组。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跟随黄河,向东来到肥沃的华北平原。
没错,接下来要上场的,就是这个“男子天团”:北京、河北、河南、天津、山东。
各位伙伴们敬请期待,下个系列见!